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腑证是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三阳病篇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的三阳病经腑辨证规律。由于少阳位处半表半里及其主枢的职责,少阳病常兼变他经病证,病情复杂,难以明确病位,故其经腑证难有定论。我们认为少阳病常表现为经腑同病。其经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而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其腑证包括少阳之邪初入胆腑的小柴胡汤证,三焦水饮内停导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在少阳、旁溢三阳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病在少阳兼有阳明里热的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2.
探讨《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并进行剖析,故从少阳病易经腑同病,易气郁、易化火,易生痰、生饮、生水,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厥阴之气不和等特点来阐述。作为一经病的提纲主要指这经病的主要证候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在描述的手段上,可以是这经病主要证候的病机、临床表现及病变特点。笔者梳理了历代医家对少阳病提纲的看法,以及论证第263条可当之无愧地作为少阳病提纲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正《伤寒论》原文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被后世医家称之为少阳病的提纲证。作为一经的脉证并治提纲,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很多医师认为提纲证仅仅具有理论价值,不能临证运用。在此,笔者对少阳病提纲证进行临证解读,揭示它的临床意义以供同道参考。部分医家认为邪犯少阳,其病位为半表半里之证是值得商榷的。这种质疑由来已久,起源于《伤寒论》148条"伤寒五  相似文献   

4.
<正> 少阳病属三阳病之一,其病理变化当同其它阳经一样,有经证亦有腑证。但历代医家对少阳腑证论述尚少,建国以来的各种《伤寒论》教材,亦未作少阳经腑证的分类。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试图把少阳经腑证分开论述,提出把小柴胡汤证作为少阳经证,而把大柴胡汤证作少阳腑证。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持有不同看法,认为少阳病固然有经证和腑证,但发病时每每经腑同时出现证候,故不必分别论治。下面就此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5.
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经腑同病 ,互为因果 ,反复难愈后人研究《伤寒论》,有经证、腑证之言 ,如太阳经、腑证 ,阳明经、腑证 ,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而少阳之经、腑证 ,尚无定论。笔者曾提出小柴胡汤证是少阳经证 ,大柴胡汤证是外感病中少阳腑证之观点。杂病之中 ,必有少阳经脉症状 (如沿少阳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 ,亦必有胆腑症状 (如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等 ) ,方可谓之经腑同病。其发病特点为经、腑证象 ,彼此影响 ,十分明显。如少阳或兼邻近经脉(多为太阳经 )出现症状 ,常能引发上腹或右上腹症状 (胆位于剑突右下方 ) ,反之亦然。若兼外感 ,则有寒热现象 ,此与 …  相似文献   

6.
仲景之《伤寒论》,于六经各篇开首均列纲领性条文一则,总括本经的主要脉证,后世注家均称之为六经提纲。后世有些注家把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作为少阳病的提纲,意欲概括少阳病之全部而又难以概括,从而引发所谓少阳病提纲之争议。本文以辨证论治及取象类比的方法证实第263条能做为少阳病的提纲。  相似文献   

7.
少阳受邪,正邪交争,相火郁遏,枢机不利,则出现一派胆热、气郁之证。耳聋、目赤、胸中满而烦等,为少阳经气不利之证,可看作少阳经证;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胆火上炎之证,可看作少阳腑证,若经腑同病,统治于小柴胡汤一方。然临床所见,典型小柴胡证并不多见,本文另辟一径,结合胡国俊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从外感郁热、脾胃内伤、神志病证三个方面阐述"少阳主枢"临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伤寒论一、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在证候和病机上如何鉴别? 答: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都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症状。其证候鉴别要点是:太阳中风证汗出,恶风,脉缓;太阳伤寒证无汗,恶寒,脉紧。太阳中风证的病机是风邪袭表,阳浮于外,营阴内弱;太阳伤寒证的病机是寒邪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二、少阳病的提纲证是什么?你对“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如何理解? 答:少阳病的提纲证是口苦、咽干、目眩。有少阳病的提纲证,又有柴胡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四大证候之一,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不  相似文献   

9.
一近代解《伤寒论》者,一般都把太阳、阳明二经病分为经证和腑证,而对于少阳病则鲜有论及经腑者。非不论也,是不易论也。因为太阳之腑是膀胱,职司排泄小便,只要小便不利又加上小腹满,就可诊知是太阳腑证。阳明之腑是胃与大肠,主司食物的受纳与传导,凡证见腹满、腹痛而又便秘,就可知是阳明腑证。而少阳之腑是胆与三  相似文献   

10.
<正> 《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对太阳病阳明病经证和腑证认识比较明确.对少阳病经证腑证则很少谈及.须知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生理基础上产生的病理变化.少阳病的变化也应该和少阳的生理功能、脏腑、经络、部位紧密相扣.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并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手少阳三焦经脉,布胸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入缺盆,下胸贯膈,络肝属胆,行人身两侧.三焦决渎、通调水道,又是水火气机运行的道路;胆附于  相似文献   

11.
论少阳腑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论中并无明文提及经证、腑证问题,后人在研究《伤寒论》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因为从理论来说,阳经既病,自必有偏重在经者,亦必有偏重在腑者,前者谓之经证,后者谓之腑证。从临床角度而言,太阳、阳明之经腑二证并不罕见。因此这一论点,已为多数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沿习已久,且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惟少阳病亦在三阳之列,胆腑亦为六腑之一,以理推之,其病亦应有经腑之分。然而历来注家,于少阳病中明分经腑者甚少。虽偶有论及,但所论不甚明晰,如张石顽云:“少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六经病皆各有其提纲。提纲者,乃揭示本经病主证与病理实质的纲领性条文。如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明确指出太阳病的主证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析其病理,为风寒邪气犯表、卫阳被遏、经输不利,其病位在表。此已为古今医家所共识。它如少阳、阳明,太阳、少阴等病之提纲所示病理,亦少见有争议。然对厥阴病提纲病理实质之认识,至今未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六经辨证分布规律,总结经方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处方规律,以更好指导临床。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集在通州区中医医院急诊科留观治疗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76例,按照六经辨证的理论进行辨证及处方,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其六经辨证分布规律及经方参与治疗特点及效果。结果:中医症状出现频次前10位的是发热、纳差、寒热往来、口苦、大便干、咽干、心烦和胸胁苦满、恶寒、小便少;中医舌脉表现中常见的有舌质红、舌苔黄及舌苔厚,脉象中常见的是脉数、脉沉和脉细;六经中最多见的证素为少阳证135次,其次为太阳证113次,阳明证96次,太阴证40次,少阴证10次,厥阴证5次;六经辨证单经证型8例,少阳证5例,阳明证3例,其余168例为双经或多经合病证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少阳阳明证50例,太阳少阳太阴证35例,太阳少阳证25例;将6个证素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太阳证、少阳证聚为一类,阳明证为一类,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聚为一类;辨证选方中以小柴胡汤运用频次最多为60次,其次柴胡桂枝干姜汤运用35次,葛根汤运用15次,大柴胡汤运用10次等;患者平均住院(10.36±4.35)d,在常规经验性运用抗生素基础上根据六经辨证选用经方协助治疗,其5天显效率49.4%(87/176),有效率43.2%(76/176),无效率7.4%(13/176),30天回访病死率5.1%(9/176)。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六经证型分布多以两经或多经合病出现,其中少阳阳明合病最多,辨证用药多以经方合方出现,以小柴胡汤出现频次最多,以经方和解少阳、泄热通腑可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少阳病篇在《伤寒论》中所占篇幅较少,但在临床上发病很多,是六经病中的重点病。山西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提出,《伤寒论》的整理研究工作不在于条文的注释,关键在于解决原书纲不系目问题。他认为六经病的纲领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高度概括性,代表本病的共性;第二,严格的特异性,区别于他病的个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他通过对《伤寒论》少阳病篇条文的研究,提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不足以充当少阳病提纲条文,少阳病的提纲应为:"少阳之为病,胸满烦热,身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苦,小便黄赤。"并提出,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的阳性病,当以黄芩柴胡汤治疗。在临证过程中,更要根据少阳病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鉴别诊断,灵活运用清法。  相似文献   

15.
胆胀的病机主要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导致胆腑气郁,胆失通降,病位在胆腑。石志超教授辨证以八纲虚实为基础,六经辨证为要点,少阳证为主,以少阳、太阴合病辨证。指出:临床当充分辨传变,据虚实而施治,宜顾护正气,以补为上,尤当以“虚实”为戒。  相似文献   

16.
<正>少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笔者在临床上辨治温热杂病时,凡证属少阳者,结合温病辨证而加以施治,获得极佳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下。1病位与病因病机少阳包括手少阳经三焦与足少阳经胆腑,三焦为"中渎之腑",又为水火气机运行之道路,胆为"中精之腑",胆腑清  相似文献   

17.
正小柴胡汤最早出自《伤寒论》,组成包括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半夏、大枣,可以和解少阳,治疗少阳病。但是少阳病是个什么病呢?少阳病是《伤寒论》中外感邪气之后邪气入侵人体的一个阶段。"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这是少阳病提纲证,就是说,有了这几个症状,是少阳病的概率非常高。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证的描述很多,一般认为最经典的是,"伤寒五六日,中风,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柴胡汤证的古今歧见 ,认为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 ,通脏泻热 ,其主治证候应是少阳热结胆腑 ,腑气壅滞不通的少阳腑实证。又因其亦具攻下燥结之效 ,故也可用治少阳与阳明腑实同病的证候 ,但临证时要具体辨证 ,合理化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少阳位置之争,实受“六经”传经次序的影响,不存在位于阳明、太阴,或太阳、阳明之间,“半表半里”的争议。其“口苦、咽干、目眩”,并不能全面概括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应视为“提纲”。而且从小柴胡汤条文的分布、主治范围及适应证的多样性来看,并非少阳病的主方,更不能一见小柴胡汤证就判之为少阳病。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对少阳病实质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深入分析少阳病提纲证、少阳病主方、六经病传变顺序等,结合历代医家的理解,对少阳病实质进行再认识。少阳病其病位应在里,而非半表半里,其病性应为半阴半阳、半虚半实,其本质是阳明太阴同病。少阳病的治疗原则为清阳明之热、补太阴之虚并进,扶正祛邪兼具;柴胡类方、黄芩类方、泻心汤类方均属于治疗少阳病方。对少阳病的实质的再探索,有利于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