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思维模式形成于中医理论体系确立之时,它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医医疗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把天、地、人、时的统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导,并有机的结合抽象思维方式,建立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即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体为中心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2.
在对现代中医理论发展状况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总结现代中医理论发展与创新方式,包括科学诠释的解析说明性研究、基于文献梳理的理论建构性研究、通过实践升华的理论创新性研究、提炼科学问题的发现创新性研究四类.提出在总结历代学术思想基础上的教材建设与相关辞书、标准的编著是中医理论体系丰富、规范及框架建构的主体,面对现代重大疾病的中医诊疗实践是中医理论创新的动力,凝炼科学问题、结合中医临床、借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实验研究是中医理论加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从日前在沈阳召开的"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2011年度交流会"获悉,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专家组组长李振吉教授强调指出: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四个方向:①"脾统血、主运化"的脏气理论。②基于传统功用的用药药性理论关键科学问题。③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④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中医理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难得的机遇。反思60余年来中医理论的科学诠释、理论建构、实践升华及基于科学问题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提出当前中医理论研究应主要致力于面向古代传统的概念与理论框架研究、面向临床实际的中医理论创新研究、面向当代科学的中医理论多学科研究以及面向未来需求的中医健康理论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实质不外是"道"与"器",或"道"与"术"的观念之争,而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核心的不同理解,将显化为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决策与研究方式导向,从而决定着中医理论的发展路向。罗元恺教授率先提出的"阴阳学说,可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直指阴阳学说的"道"本质而发人深省。本文在对罗元恺教授观点评述的基础上,对"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应有的定位作了再研讨。  相似文献   

6.
教材作为现代中医理论的共识性文献,代表了现代中医理论的特点。为探讨现代中诊理论辨证体系的变迁,本文搜集整理全国统编《中医诊断学》1~9版教材,主要以各版教材的理论框架、理论表述内容、概念的变化为研究内容,比较其变化并对其进行提炼、梳理出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化特点,同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与比较发现,脏腑辨证成为现代中医辨证体系的核心内容,现代中医辨证体系逐渐"实体化"趋向及临床实践的需求推动了中医辨证体系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首次分类研究《黄帝内经》,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之雏形。其类编纲举目张,层次清晰,阐释条分缕析,逻辑缜密。该书的撰注,对于研究《黄帝内经》以及探析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方剂的理论框架及其相关概念内涵,文章从框架、框架理论的起源、发展及现有的中医理论框架知识出发,对方剂的学术源流、理论概念体系、主要研究范畴及研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揭示了中医方剂理论框架构建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充分理解把握方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阴阳学说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是中医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而且概括了药性的阴阳属性,提出了药物的应用原则及药物的配伍和应用规律,为药性学说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如何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开创一个新局面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中医理论研究中,如何开展新实践、形成新概念、创立新学派,促进中医理论研究的突破和发展问题,讨论如下。关于"新实践"一切医学理论都来源于医学家们在特定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医学理论的创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谊 《河北中医》2008,30(4):415-416
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具有人文科学特点的中国医学体系。中医理论源于临床,临床实践是支撑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现在许多中医师,在临床中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和辨病辨证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对中医学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临床疗效是中医理论实践价值的集中反映,凝聚共识是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阶梯,文化是中医理论支撑载体和传承根柢.中医理论研究要"守疗效之正,创共识之新",要借鉴现代文明发展成果,集成中医临床评价优效的新理论,对中医理论进行科学规范的共识表达,必将会推动中西认同和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3.
康欢  崔撼难 《中医药学刊》2008,26(3):616-617
阴阳学说是中医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而且概括了药性的阴阳属性,提出了药物的应用原则及药物的配伍和应用规律,为药性学说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线检索、手工摘编整理1999-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资助项目和2005-2009年973中医理论专项资助项目的数据,总结当前中医理论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分析五十年来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探索中医理论现代化新的研究思路,以及寻找适合中医理论自身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体系,指出中医理论的现代化首先应当是哲学化.气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结合的切入点,运用当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建立真正切合中医自身特点的实验技术体系,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最后提出量子中医学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193-1194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著作,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中医理论都源自《黄帝内经》。"滋阴"作为中医理论的一部分,与《黄帝内经》的关系值得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的演进过程,产生并发展了数学;同时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又离不开数学基础。中医理论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自然应该有其数学科学基础,其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其理论体系数学内涵的挖掘与应用。对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证候理论的数学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证候复杂结构呈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彰显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学科学基础,这为中医理论的现代语言阐释提供了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李大宁  桑滨生 《中医杂志》2012,53(9):721-723
中医理论是中医药学术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医药学术的旗帜和灵魂,中医理论创新需认真遵循中医理论发展的规律.为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中医理论体系研究,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并着眼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亢害承制"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之"六气"自然之理,经过历代注家及医家的不断丰富完善,拓展成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之医理且内涵不断延伸,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用以解释多种协调平衡机制的重要工具。纵观中医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亢害承制"理论整体内容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演绎变化,空间层次不断提高,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理论构建的基本单元,中医学的概念富有自身的学术特征,主要表现以自然语言为主体,名词繁多而定义很少,定义多为外延定义,具有多相性、形象性及辩证思维特征,概念的规范性弱,定义缺乏逻辑的严密性,发展形式为叠层累积。认识中医学概念的特征,对于正确认识中医理论的特质,构建新的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开展中医术语的标准化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促进中医学术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属于我国古代的唯物论与辩证法范畴,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便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用以阐明生命过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防治的客观规律。因此,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气与阴阳:欲弄清气与阴阳的关系,必须明确“道”、“太一”(太乙)、“太极”与阴阳的关系。《老子》认为,“道”又名“太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