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系是中医眼科的重要解剖结构之一,《内经》中已有记载,但在往后日臻完善的各种眼科辨证理论体系中,未见系统论及目系;目系的脏腑归属也一直没有形成学说。通过探讨目系的解剖结构,目系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目系与肝的生理联系、病理影响以及目系疾病的临床征象,来论证目系与肝的关系,提出目系属肝的理论,以期完善目前的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2.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起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医学流派,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大医家为主要代表,在我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通过收集整理《孟河四家医集》中有关肝系病名及范围的记载和部分古今文献并进行研究,认为孟河医派对肝系病名命名是以脏腑功能、脏腑络属、经脉循行为依据,但存在肝系疾病病名范围模糊、涵盖面广的缺陷。针对此不足加以思考,将《孟河四家医集》相关肝系疾病的中医病名范围总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肝脏本身脏腑功能改变而致的疾病、相表里疾病、肝经循行部位疾病、相络属疾病、肝系疫病,以期提升研究孟河医派病证用药规律的准确性、科学性及加深对其肝系疾病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周毅萍 《河南中医》2010,30(3):251-252
运用藏象辨证论治原理,结合医案数据库和数据统计手段,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肝系相关的月经病医案分析研究,总结两部医案中属肝系病证的月经病证治规律。研究表明,属肝系病证的月经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点;伴随症中肝系症状多见目部、耳部、胁部症状;发热、头痛、谵语为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症状;常用药物为:丹皮、柴胡、当归、栀子、人参。  相似文献   

4.
主要讨论肝系证规范的原则和方法,认为肝系证规范应重点从命名、概念、证候术语和诊断规范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肝经上连目系”的论述,后世医家多从肝论治目系疾病,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疏肝开窍法、疏肝解郁法等,治疗视神经炎有疏肝郁、泻肝火、补肝血、益肝阴等多种治疗方法。针对目系疾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从肝论治目系疾病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主要讨论肝系证规范的原则和方法,认为肝系证规范应重点从命名、概念、证候术语和诊断规范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8—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临床研究方面文献的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肝系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56篇文章中,肝系证候共出现6种,依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炽盛证、肝风内动证、肝郁气滞证和冲任失调证。(2)总体用药规律:以牛膝、钩藤、生地黄、天麻、白芍、菊花、夏枯草、黄芩、川芎、泽泻、石决明、茯苓、桑寄生、栀子、卡十仲、牡丹皮、牡蛎等为主。(3)分证用药规律:肝阳上亢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证以杞菊地黄汤加减,肝火炽盛证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风内动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郁气滞证以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证因仅有1篇文献报道,故暂不作分析比较。结论近10年北京地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用药规律,是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求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1998-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临床研究方面文献的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肝系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 (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56篇文章中,肝系证候共出现6种,依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炽盛证、肝风内动证、肝郁气滞证和冲任失调证.(2)总体用药规律:以牛膝、钩藤、生地黄、天麻、白芍、菊花、夏枯草、黄芩、川芎、泽泻、石决明、茯苓、桑寄生、栀子、杜仲、牡丹皮、牡蛎等为主.(3)分证用药规律:肝阳上亢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证以杞菊地黄汤加减,肝火炽盛证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风内动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郁气滞证以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证因仅有1篇文献报道,故暂不作分析比较.结论 近10年北京地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系证候的用药规律,是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夏以琳主任在运用膏方调治小儿肺系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她擅长调治小儿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肺系疾病,在遣方用药中融入"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以"肝升肺降"、"肺主气,肝主血"为理论基础,在膏方中施以疏肝、活血之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再生障碍可导致与肝相关的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文章基于中医视角,分别从内源性和外源性病因两个方面对肝细胞再生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进行分析;并从与肝系疾病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肝脾肾三脏进行中医病机的分析探讨,认为肝气失疏与肝血失养在肝系疾病发生病机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脾失健运在肝系疾病发生病机上发挥着重要的诱导作用,肾之阴阳亏虚与失调在肝系疾病发生病机上发挥着重要调节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脏腑娇嫩,机体自我调节及平衡能力差,易感受外邪或自生邪气而引动肝风,引发肝系疾病。都修波教授认为,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属于中医肝系疾病范畴,治疗应注重平抑肝阳,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2.
<正>1乏力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乏力作为一种症状出现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在肝系、脾系、肾系疾病中常见,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肾炎等。脏腑气血津液是维持充沛体力的物质基础,而气血精微物质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调肝理脾法在小儿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心肝系疾病方面的运用进行论述,认为调肝理脾法在治疗上述小儿疾病中比较重要,并附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肝主疏泄系属肝的生理功能,是指肝气疏展、通畅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与喜于条达的特性紧密相  相似文献   

15.
量子共振检测技术是应用物理波谱检测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本文概括论述了量子共振检测的方法、原理,并简述了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能量生产功能、解毒功能、胆汁分泌功能、肝内脂肪含量五个肝系量子检测参数以及量子共振技术在肝系检测的中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主血海,恶血所属,必归于肝。肝主疏泄,理肝化瘀,为疗伤之枢。临床凡损伤有气滞血瘀或损伤有肝系征象者,均当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17.
量子共振检测技术是应用物理波谱检测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概括论述了量子共振检测的方法、原理、表达方式。并简述了肝系亚健康状态,从疲劳、精神情志异常、睡眠障碍三个方面来说明量子共振检测肝系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亚平  吕富荣 《陕西中医》2007,28(10):1446-1446
本文就冠心病从肝郁着手进行诊治作一初步探讨。1肝心两脏密切相关1.1肝心经络相连肝心两脏虽分位于胸、胁,但两者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足厥阴肝经沿下肢内侧上行,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循咽后,连目系。而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二经均系目系,循咽喉。而且肝之别络与心直接相连。在《灵枢·经别篇》中记有“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少阳,与别俱行。”  相似文献   

19.
正龙胆泻肝汤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病证,是临床治疗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的经典方。肾病专家金劲松教授,临床三十载,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肾系相关疾病常获良效,现总结金教授运用龙胆泻肝汤辨证治疗肾系病证的经验与同道交流。1龙胆泻肝汤的方证特点最早有文字记载龙胆泻肝汤的医籍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一则治疗前阴病的医案,与现今传用较多的《医方集解》中的龙胆泻肝汤相比,前者利湿作用较强而  相似文献   

20.
周毅萍 《陕西中医》2010,31(1):69-70
"藏象辨证论治"是严世芸教授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辨证方法。本课题运用藏象辨证论治方法,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肝系相关的妊娠病医案分析研究,总结出两部医案中属肝系病证妊娠病藏象辨证论治规律。结果显示妊娠病特有症状以胎漏、胎动不安多见;肝系症状多见筋脉、胁部症状;尿血、尿淋沥为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症状。妊娠病常用药为:茯苓、柴胡、白术、当归、栀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