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脑血管造影1112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将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1112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并发症,及其防治的临床措施。结果 1112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因加压包扎导致局部张力性水疱57例,穿刺部位血肿32例,导丝嵌顿28例,鞘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21例,动脉夹层7例,脑栓塞2例,一过性认知功能障碍2例,皮质盲1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是神经介入诊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只要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仔细护理,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致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影像及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28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行420例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63例肾癌患者行96例次经肾动脉介入治疗(部分例次经腰动脉介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和肾癌患者的介入治疗之和占同期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0%。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8例次脊髓损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恶性肿瘤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肾癌经肾动脉、腰动脉介入治疗,脊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2.1%,1例次具有右膈动脉侧支供血的肝癌对右膈动脉行TACE术时出现脊髓损伤。同期的其他介入治疗(如腹腔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无脊髓损伤。血管造影仅1例次(1/8)显示脊髓根动脉及脊髓前动脉,造影即刻至数小时出现脊髓损伤症状。使用大剂量激素、血管扩张剂、脱水剂、神经营养剂等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脊髓功能在0.5~3.5个月左右基本恢复。结论:恶性肿瘤经动脉介入治疗可导致脊髓损伤发生,血管造影脊髓根动脉及脊髓前动脉显示率低,术前及术中应以多种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率,术后积极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脊髓功能可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初始诊断工具的有效性和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科诊治的45例腹部外科术后前哨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DSA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疗效.结果 DSA首次血管造影发现45例患者中,31例表现为对比剂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动脉夹层治疗的方法.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经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脑动脉夹层患者8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给予复查脑血管造影,若出现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则给予介入支架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最少经3个月进行复查,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全脑血管造影从影像学和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8例患者中6例颈动脉夹层,2例椎动脉夹层;入院后给予抗凝治疗4例,抗血小板治疗4例,治疗10~14 d后复查造影,其中3例因血管狭窄程度加重或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新发梗死或仍有反复脑缺血发作(TIA),给予支架治疗.经个体化治疗后,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新发梗死及TIA复发.8例患者NIHSS评分平均值治疗前后分别为5.9、1.6分,mRS评分平均值治疗前后分别为2.5、0.9分.结论 针对脑动脉夹层的治疗,介入治疗应个体化,在急性期应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短期行脑血管造影,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变化,治疗并短期随访,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介入科对23例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对明确有对比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的患者行栓塞治疗.对于肠道血管增多、扭曲、紊乱的间接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造影阳性发现为19例,其中16例为行内镜下钛夹治疗失败的患者,造影检查发现对比剂外溢的直接出血征象,栓塞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控制,随访1个月内未出现再发消化道出血症状.3例造影发现间接出血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入缩血管药物3~7 d,经导管泵入垂体后叶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患者出血逐渐停止,2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出血症状.4例造影未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行经验性栓塞术后继续行内科止血治疗,止血效果欠佳.结论 对于内镜下治疗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行选择血管腔内治疗,尤其是对内镜下发现明确出血的患者效果更佳.术前的内镜检查对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检查发现异常血管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采用非离子低分子对比剂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于肾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单纯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差异;评价氯沙坦对于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我院收治的171例患者分3组,第1组为造影阴性组(CAG,73例),第2组为常规介入治疗组(PCI,52例),第3组为介入治疗 氯沙坦组(46例);研究对比剂对3组肾脏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在检查前及术后的第1、3、7天分别测试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然后比较对比剂碘佛醇应用前后各组的差异。结果各组血肌酐均无明显变化,而PCI组尿微量白蛋白比CAG组的患者高(P<0.05);在氯沙坦干预后,PCI后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CAG和PCI时,非离子低分子对比剂对肾功能(血肌酐)无明显影响,而尿微量白蛋白在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PCI组中更明显;氯沙坦能降低PCI术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具有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经选择性动脉DSA后明确胆囊切除术后出血部位共9例。对明确出血部位的5例行出血动脉栓塞术。造影阴性4例转行外科手术。结果9例中5例有血管异常改变,均为动脉性出血,表现为对比剂外溢,行靶血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无复发。4例造影阴性,行外科剖腹探查术明确为静脉性出血后止血治愈。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动脉性腹腔出血的患者DSA检查对诊断出血部位指导介入栓塞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胰腺疾病外科术后大出血的急症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技术治疗胰腺疾病外科术后大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3例外科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应用单纯血管内栓塞术11例.联合内支架置入术1例.联合肠系膜上动脉局部灌注1例.栓塞材料用微型弹簧圈7例,普通弹簧圈2例,同时用聚乙烯醇微球6例,同时用明胶海绵4例.结果 栓塞前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单纯假性动脉瘤形成6例,合并对比剂外溢3例,单纯对比剂外溢3例,血管造影阴性1例.介入治疗止血成功率92.3%(12/13).13例中1例再通栓塞后次日因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死亡.再出血率16.7%(2/12).12例介入治疗成功者,术后经输血、补液等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引流管及胃管引流液血性液体消失.随访中,原有合并胰瘘、腹腔脓肿者2例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其余10例随访2周~24个月,未再出现大出血.4例行肝固有动脉栓塞者出现ALT-过性升高,其他患者未出现肠坏死、胰腺坏死、脾脓肿等表现.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胰腺疾病外科术后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视力模糊、双目失明是脑血管造影后并发症中非常少见的一种,又称为皮质盲,发生率为0.3%~4%,多发生在造影术后24h内,一般最长72h视力恢复正常,2005—07至2010—06我科进行脑血管造影1280例,其中4例发生皮质盲,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视力均恢复至原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剂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IEMI患者80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低渗对比剂行PCI术,观察组则实施等渗对比剂行PCI术。之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肌酐的水平、CIN的发生情况、CIN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术后48h及术后72h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IN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χ~2=4.501,P0.05)。发生CIN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及对比剂使用量上显著高于未发生CIN组,但是在入院血红蛋白水平上却显著低于未发生CIN组(P0.05)。入院血红蛋白、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对比剂使用剂量是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影响因素。在PCI术后30天,两组患者在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低渗对比剂,等渗对比剂有利于降低行PCI对STEMI患者CIN的发生率且肾功能安全更高;入院血红蛋白、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对比剂使用剂量是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