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产聚唾液酸菌株大肠杆菌WX J11进行6 0 Co诱变 ,筛选出高产突变株WX J4 ,其聚唾液酸产量可达 10 0 1mg/L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即在 2 50mL的摇瓶中 ,2 50r/min转速下 ,37℃恒温培养 6 5h ,起始 pH值为 7.8,装液量为 4 0mL ,使聚唾液酸的产量提高到 150 0mg/L .聚唾液酸在菌体生长停止后释放到培养基中 ,动力学上表现为次级代谢产物 .此外 ,还对聚唾液酸的提取、水解和唾液酸的纯化作了初步研究 .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突变株JYL 11(Escherichiacoli)的摇瓶发酵工艺条件:在山梨醇40g/L,K2HPO420g/L,NH4Cl4g/L,MgSO40.9g/L,蛋白胨1.5g/L,起始pH值7.8,装液量35mL(250mL的三角瓶中),转速250r/min,培养温度37℃,接种量为4%(体积分数)的条件下,聚唾液酸产量达到3.5mg/mL,比优化前提高了1.0mg/mL,提高幅度为40%.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 pH条件下 ,用NTG连续处理E .coli,得到突变菌株JYⅡ 74 ;摇瓶培养 ,发酵液中聚唾液酸产量达 2 80 0mg/L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130 0mg/L ,提高幅度为 72 .5 % ,且生产能力稳定 .提取发酵液中的聚唾液酸 ,红外光谱鉴定其纯度 ,13C核磁共振图谱表明 ,该多糖是一种α 2 ,8糖苷键连接的唾液酸同聚物 .  相似文献   

4.
在HPLC分析唾液酸质量分数的基础上,选择盐酸作为大肠杆菌发酵液中聚唾液酸的水解用酸.在85℃水浴.盐酸浓度为0.1mol/L的条件下,水解2h,水解率平均可达95%以上.水解液中和过滤后,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与冷冻干燥得到唾液酸产品.质谱及HPLC分析证实所得产品中主要成分是N 乙酰神经氨酸,其纯度达96.4%.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pH值对聚唾液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聚唾液酸的影响.发酵初期pH自然下降时有利于菌体生长,菌体生长对数期较长,最大菌体干重可达6.9g/L;发酵中后期pH控制在6.4时有利于聚唾液酸的延续合成,合成对数期比其它pH条件下的合成对数期延长了11h.动力学特性表现为部分相关模式,而在其它pH条件下,动力学特性表现为相关模式.对聚唾液酸的流加补料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最终使菌体干重达到11.16g/L,聚唾液酸产量达到2.606g/L.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法测定药盒对54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唾液酸(SA)测定,以探讨S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提示:肺癌患者SA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无特异性。SA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实用价值;也可用于肺癌高发人群的普查,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及其胆汁糖蛋白N 型糖链末端唾液酸的结构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 PCR法 ,分析 35例胆管癌和 35例良性胆管组织唾液酸转移酶ST6Gal Ⅰ和ST3Gal ⅢmRNA的表达 ;采用能识别末端唾液酸结构的麦胚凝集素 (WGA) ,对良恶性标本进行WGA组织化学染色 ,并进行图像分析 ;对各良恶性胆汁进行WGA点印迹分析。结果胆管癌组织中ST3Gal Ⅲ和ST6Gal ⅠmRNA表达均增强 (P <0 0 1) ,以ST3Gal Ⅲ明显 ;胆管癌组织WGA阳性率为 10 0 % (35 / 35 ) ,良性组织为 4 3% (15 / 35 ) ,胆管癌WGA强度指数高于良性对照组 (P <0 0 1) ;胆管癌组织WGA指数与ST3Gal ⅢmRNA表达正相关 ,二者均与TNM分期、肿瘤分化、转移等有关 ;恶性病变胆汁WGA点印迹阳性率 (83% )高于良性病变胆汁 (17% ) ,且与胆管癌组织WGA指数有关。结论胆管癌细胞糖蛋白末端唾液酸含量增加 ,并发生连接键型的变化 ,具有特征性 ,与胆管癌生物学特性有关 ;在分泌的胆汁中也可检测到糖蛋白末端唾液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红外吸收光谱化学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Amazingel)化学结构分析,C、H、O、N元素之间的分子链、交联、支链离解等结构的变化。方法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KBR压片法。结果 KDR压片法红外吸光谱图中有酰胺基、仲酰胺、亚甲基的特征峰与标准聚丙烯胺图谱基本相同,结论 该材料属高分子三维网状结构的聚合物。没有发现有链和支链分子间的离解,其化学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及尿液唾液酸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前列腺癌患者血唾液酸(SA)与病情、疗效及血清PSA的关系,按血PSA高低将病人分为3组:A组(治疗前,17例)血PSA≥50μg/L,707%为临床C、D1、D2期,病情进展,前列腺症状或骨痛明显。B组(治疗前,6例)血PSA8~37μg/L,临床分期为C、D期,占50%。C组(治疗后,8例)血PSA<4μg/L,除临床C期1例,余均为临床B期术后,病愈或明显好转。血SA均值,A组为308mmol/L,大于B组281mmol/L及C组214mmol/L;A、C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尿SA结果同血SA,P<005。此外,血PSA与血SA(或尿SA)密切相关,P<001。同为阳性(或阴性)一致率血SAPSA为816%,尿SAPSA为722%。本实验所用“一步法”简便快速,血SA敏感性1000%,特异性781%,不需进口试剂或设备,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检出与病情疗效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
唾液酸黏附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 1,SIGLEC1)也称分化簇169,主要表达于特殊的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面,识别并结合其他细胞表面配体,通过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参与抗原呈递、淋巴细胞增殖、免疫应答、耐受、吞噬、病毒感染及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等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重点介绍SIGLEC1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它有可能成为肾脏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与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为相关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分析耐左氧氟沙星细菌的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54株大肠埃希菌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54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耐左氧氟沙星菌76株,检出率49.35%。在各类标本中,尿液中耐左氧氟沙星菌株分离率最高(51.32%),其次为痰(23.68%)。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外,耐左氧氟沙星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左氧氟沙星菌株(P〈0.05)。结论本院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株对多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对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监测,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2.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produce an attaching and effacing lesion upon adhering to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Bacterial factors involved in this histopathology include the intimin adhesin and E. coli secreted proteins (Esps) A and B.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serum antibody responses to recombinant E. coli O157:H7 intimin, EspA, and EspB by immunoblotting. Canadian patients with O157:H7 infection (n=10), Swedish patients with O157:H7 (n=21), non-O157 (n=18), or infection from which the serotype was not available (n=3), and asymptomatic household members (n=25)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Canadian (n=20) and Swedish controls (n=52). In Canadian patients, IgG antibodies to intimin, EspA, and EspB were analyzed, in Swedish patients and their household members IgA, IgG, and IgM antibodies to EspA and EspB were studied. Patients and household members mounted an antibody response to the antigens. Significantly more patients developed an acute response to EspB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0.01 Canadian patients, P<0.0001 Swedish patients). EspB IgA, IgG, and IgM had a specificity of 100%, 86%, and 86%,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100%, 83%, and 81%, and sensitivity of 57%, 69%, and 63%, respectively, and appear to be an appropriate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EHEC infection. In cases of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or hemorrhagic colitis this assay may be useful when a fecal strain has not been isolated, or in epidemics of non-O157 infection. Received: 18 June 2001 / Revised: 15 November 2001 / Accepted: 18 November 2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院内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HONET 5.6软件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742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等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2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棒酸、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89.1%(661/742)、66.7%(495/742)、64.2%(476/742)、61.5%(456/742)、54.7%(406/742)、53.8%(399/742)、52.2%(387/742)、50.4%(374/742)、48.4%(359/742)、36.3%(269/742)、33.7%(250/742)、25.3%(188/742)、15.5%(115/742)、8.1%(60/742)、6.1%(45/742)和0.4%(3/742)。本研究中43.7%标本来源于尿液、23.7%标本来源于痰液、11.1%标本来源于血液。科室分布情况:分别有18.1%和16.2%的标本来源于儿内科病房和泌尿内科病房。结论院内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血流感染。对临床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multi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MDR-ECO)的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临床样本中分离的20株MDR-ECO,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11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emrB、emrD、emrE、mdfA、sugE、mdtI、tehA、oqxA、qacE△1、qacE和smr-2.结果 本组MDR-ECO检出emrB、emrD、emrE、mdfA、sugE、mdtI、qacE△1、tehA和oqxA 9种质子泵,多数菌株能同时检出多种外排泵基因,且发现同时携带8种外排泵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结论 临床分离MDR-ECO可能与细菌携带多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连续分析院内不同季度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经验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0月~2012年12月(2012年第4季度)、2013年1月~2013年3月(2013年第1季度)、2013年4月~2013年6月(2013年第2季度)和2013年7月~2013年9月(2013年第3季度)分别分离的213株、261株、236株和276株大肠埃希菌,用Walk Away 96 PLUS NC50药敏板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等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个季度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73%,对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夫辛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52.9%~75.1%,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42.9%~57.6%,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33.0%~41.8%,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23%。不同阶段分离的大肠埃希菌37.93%~48.31%的标本来源于尿液,15.25%~35.25%的标本来源于痰液,4.98%~13.15%的标本来源于血液。结论 2012年10月~2013年9月4个季度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不大,各季度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其次是呼吸道和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