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注射两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已有报道,2000年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肺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也可引起此病。重症患者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目前对该病以抗病毒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无较理想的治疗措施。我科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治疗。主要对照两组患儿的胸片感染灶的吸收时间、住院天数、总体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胸片感染灶吸收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症状缓解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法治疗重症感染患儿,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科重症感染患者运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进行诊治的240例出现重症感染的患儿,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IVIG),每天每千克体重200~300 mg,1次/d,连着应用两天。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胸片感染灶吸收时间。结果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的胸片感染灶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儿科重症感染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KD)是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是KD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常规运用阿斯匹林 (ASP)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KD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2 7例川崎病患儿为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我院住院患儿。男 75例 ,女 5 2例。入院年龄 13个月~ 10岁 10个月 ,<4岁占 84%。入院时间多在春季。临床诊断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会 198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 。经临床治疗痊愈出院 ,无 1例死亡。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参考Nakano等进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重症172例手足口病患儿分3组(A组66例,B组50例,C组56例),3组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A组给予IVIG 1g/(kg·日),B组IVIG 0.5g/(kg·日),C组IVIG 200mg/(kg·日),均连续应用IVIG 2天.对3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应用IVIG的A、B、C 3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与大剂量IVIG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是一种由感染病原触发、免疫因素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是近年倡导的方案,旨在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我院1993~1998年5年时间共收治39例,分别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和非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我们回顾性总结这组资料,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39例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1.1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4个月~6.5岁,平均2.45岁。入院时发热1~15天不等,平均5.3…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病人可因呼吸肌和延髓肌受累而出现不能维持换气的危急状态,称为肌无力危象,而大约20%的MG病人会发生危象[1].1995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MG危象病人24例,其中12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7例报告贾邦岚幸娟马大卫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川崎病(K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病的本质是全身血管急性炎症性疾病,累及多器官,其中冠状动脉损伤为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提倡应用大剂量静脉...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病人可因呼吸肌和延髓肌受累而出现不能维持换气的危急状态,称为肌无力危象,而大约20%的MG病人会发生危象[1]。1995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MG危象病人24例,其中12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自治疗川崎病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对5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静丙组(给予丙种球蛋白加阿斯匹林)及常规组(单独用阿斯匹林)。对于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及发热天数及热峰值进行比较。结果 静丙组比常规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降低,发热天数缩短及热峰值下降。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瘤发生及冠状动脉扩张发生,并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杨明光 《四川医学》2002,23(5):532-533
早产儿的死亡率远较足月儿高 ,感染为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降低早产儿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儿科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预防和治疗早产儿感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 1997~ 2 0 0 0年我院儿科收治住院早产儿共 110例 ,其中 5 4例为 IVIG预防组 ,5 6例为对照组。1.2 预防和治疗方法 :IVIG预防组预防剂量为 0 .4~ 0 .5 g/ kg·次 ,1天 1次 ,共 2天。 IVIG组中有 6例伴感染 ,治疗剂量为 0 .5 g/ kg·次 ,1天 1次 ,共用 5天。其他治疗采用保暖、喂养、营养支持等综合…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2004年9月起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2g/kg/总量治疗13例川崎病(KD),并以2002年后用IVIG400mg/kg/d,连用5天治疗的6例KD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的基础性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之后将2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 14%),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TNF-α、IL-6、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具有显著效果,有效地降低了炎性因子的水平,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的有效率也显著提升了,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方法.方法:患儿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惊厥消失时间、头痛、呕吐转阴时间、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及退烧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安全、有效、可靠等特点,且可极大地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伍向滨 《广州医药》2001,32(1):46-47
目的:探讨小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促进小儿肺炎罗音消失的疗效。方法:实验组(45例)予IVIG治疗1-2天,余治疗与对照组(38例)相同。比较治疗后两组之间以及实验组内不同疗程之间的肺部罗音消失程度。结果:在肺部罗音消失程度上,实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实验组内1天疗程与2天疗程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小剂量IVIG可加快肺部罗音消失,缩短小儿肺炎的疗程。  相似文献   

19.
用国产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早产儿及婴幼儿重症感染50例,新生儿0.3g/kg/次,早产儿0.5/g/kg次,婴幼儿0.2-0.3g/kg/次,加生理盐水10-30ml静脉滴注,隔日或连用1-2次,与传统疗法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显著,胸片感染灶吸收时间及平均信院日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早产儿的存活质量是明显提高,且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为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俊 《中外医疗》2014,(23):126-127
目的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该院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选取85例,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3例)和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利巴韦林治疗,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热消退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35%、发热消退时间为(1.58±0.32)d、皮疹消退时间为(3.01±1.71)d,同对照组患者的78.57%、(3.47±1.24)d和(4.72±1.65)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