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 ,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发现 ,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故目前主张在其他治疗的同时 ,加用抗凝疗法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现将我科 2 0 0 0年 5月至2 0 0 1年 5月收治的用低分子肝素加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共 39例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科收治的 39例患者 ,均符合 WHO制定的不稳定型心…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了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过程,易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99年4月~2000年10月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治疗UAP,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所谓中间综合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文献报道13%~4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在3个月内发展为心肌梗死.而30%~65%的心肌梗死先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故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达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我院应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我院自1997年6月应用低分子肝素(克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自1997年6月至1999年9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61例,均符合WHO制定的UAP标准,除外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及出血倾向者。其中初发型劳力型心绞痛13例,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27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治疗不当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美托洛尔控释片系一种新型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临床常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目前未见有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文献报道。我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月,采用美托洛尔控释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美托洛尔控释片系一种新型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临床常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目前未见有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文献报道。我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月,采用美托洛尔控释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取得较好疗效。1病例选择及方法1·1病例选择按照《实用内科学》第10版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4~68岁,平均55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4~66岁,平均56岁。排除梗死后心绞痛、冠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及有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患者。1·2…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中间状态。积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地位日益提高,其抗因子Xα活性增强、出血副作用少,生物利用度、半衰期长,且一般剂量无需实验室监测。我科近年来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1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被认为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阻塞。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合理选择药物对疾病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临床指标观察旨在评价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其中6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否得到及时诊断,有效合理治疗是直接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笔者自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后临床发作频率的变化。结果舒血宁注射液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8):9-9,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间对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与常规治疗组 34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快速阻止心绞痛发作 ,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发生AMI 4例 ,重度心律失常 6例 ,两组比较有差异 (P <0 0 5 )。两组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葛根素(puerarin)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5月至2005年3月住院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0±0.9)V8(1.8±1.0),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氯吡格雷可以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时的作用与疗效评价。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进行治疗,统计3个月与6个月两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例数3个月治疗组5例,对照组14例,6个月治疗组6例,对照组24例;3个月治疗组出现10例心律失常,对照组出现20例。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多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中、后观察心绞痛的控制效果及远期恶化程度,以评价冠心宁注射液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冠心宁注射液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变化并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控制心绞痛发作起效时间短,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肯定,起效时间较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从2009年11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制中药煎剂"失笑散",两组均观察2周;结果对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情况,辅以加味失笑散治疗的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用纤溶酶200U,1次/d,7d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7.50%,心电图改善率78.12%,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血栓通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心肌缺血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导联总数及压低的电压总量、临床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可进一步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