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宫颈病变发病过程中异常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与阴道镜成像的相关性,探讨子宫颈红区在阴道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阴道镜检查并采用R-way阴道镜诊断术语进行描述和阴道镜拟诊的202例病例,对年龄、细胞学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筛查结果、阴道镜图像及子宫颈组织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仅红区无其他特征的阴道镜图像以病理组织学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6/70)为最多;红区+厚醋白阴道镜图像以病理组织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为最多(26/58);红区+厚醋白+异型血管阴道镜图像以病理组织学CIN3为最多(17/29);红区中增生与出血伴随出现的阴道镜图像病理组织学均为子宫颈癌(8/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别阴道镜图像的病理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红区为基础的各类阴道镜图像共识别出60.89%(123/202)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其中识别HSIL+特异度最高的图像为红区+增生+出血(100%),其次是红区+厚醋白+异型血管(96.2%),依据R-way阴道镜诊断标准在红区基础上结合增生伴出血、醋白、异型血管、出血等图像识别HSIL+的累积灵敏度为100%;仅红区阴道镜图像联合高级别异常细胞学的曲线下面积(AUC)(0.45)大于仅红区(0.31)。结论阴道镜检查中,多幅图像叠加分析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子宫颈红区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应作为阴道镜拟诊高级别病变的必备条件;阴道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时应结合高级别异常细胞学结果在红区活检,以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阴道镜图像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 评价阴道镜图像对宫颈疾病尤其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2 0 0 3年 4月至 2 0 0 4年 3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对 2 4 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根据阴道镜拟诊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 ,完全符合率是 6 1 2 5 %,包括相差一个级别在内者符合率为 95 %。对CIN诊断敏感性为 84 31 %、特异性 6 2 43%、阳性预测值 37 72 %、阴性预测值 93 6 5 %。结论 阴道镜图像对应阴道镜拟诊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 ,对CIN的诊断价值在于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的优点 ,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准确性及其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的587例CIN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宫颈LEEP术,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观察阴道镜下宫颈活检CIN的准确性,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漏诊的相关因素。结果:587例患者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8.2%,病理级别上升50例(8.5%),其中漏诊浸润癌29例。术后提示病理降级的有78例(1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阴道镜图像不满意、宫颈病变面积1/2者宫颈癌漏诊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和TCT检测结果在影响宫颈癌漏诊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55岁、阴道镜图像不满意、宫颈病变面积1/2者均与宫颈癌的漏诊相关(P0.05)。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可导致宫颈癌的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阴道镜的操作技能,积极多点活检,尤其关注阴道镜图像不满意患者和老年妇女是降低宫颈癌漏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固有荧光灰阶图像诊断技术在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进行阴道镜检查的2178例患者同时进行固有荧光子宫颈病变图像诊断仪和阴道镜检查,收集需要进行活检的264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比,比较固有荧光子宫颈病变图像诊断仪与阴道镜检查和发现子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新型固有荧光灰阶图像诊断技术诊断子宫颈病变的价值。结果 264例患者中,病理组织学诊断显示子宫颈癌11例、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4例、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4例、其他病变95例。固有荧光子宫颈病变图像诊断仪拟诊子宫颈癌10例,HSIL 32例,LSIL 120例,其他102例;阴道镜拟诊子宫颈癌10例,HSIL 34例,LSIL 166例,其他54例。我们设定拟诊断为HSIL及子宫颈癌为阳性结果,拟诊为LSIL及其他病变为阴性结果,固有荧光子宫颈病变图像诊断仪和阴道镜检测阳性结果的灵敏度分别为75.6%和77.8%,特异度为96.3%和95.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039和0.868±0.038。两种技术的上述有效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有荧光灰阶图像诊断技术诊断子宫颈高级别病变及子宫颈癌的临床价值与阴道镜相当,固有荧光灰阶图像诊断技术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稳定性较好,易于掌握和普及,是一种有效的子宫颈疾病检查和筛查技术,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阴道镜异常图像、阴道镜直视下活组织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活组织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其差异.方法:对232例经阴道镜拟诊加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进一步行LEEP,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阴道镜拟诊、阴道镜下活检和LEEP活检病理结果.结果:阴道镜拟诊结果与镜下宫颈活检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57.8%(134/232).阴道镜拟诊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0.3%(140/232),诊断过度32例(13.8%),诊断不足60例(25.9%).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2.9%(146/232),诊断过度28例(12.1%),诊断不足58例(25.0%),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检验,P=0.017).以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阴道镜拟诊CINⅠ有较小的漏诊率(17.5%,20/114)和误诊率(27.1%,32/118),阴道镜拟诊CIN Ⅱ和CIN Ⅲ的误诊率较小,分别为17.9%(30/168)和14.1%(28/198),但漏诊率较高,分别为62.5%(40/64)和58.8%(20/34).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单独的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尚不够理想,阴道镜下活检不能替代LEEP活检;阴道镜下有适应证者在初次治疗时可用LEEP一次完成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阴道镜初学者阴道镜拟诊与病理诊断宫颈病变吻合情况,分析阴道镜拟诊不足和拟诊过度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由单一阴道镜初学者独立操作诊断的最初200例宫颈病变患者。对阴道镜拟诊与病理诊断吻合率、偏离率进行总结,并分析拟诊不足和拟诊过度的原因。结果:174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的患者中,拟诊吻合率59.2%,拟诊不足率18.4%,拟诊过度率22.4%。阴道镜诊断HSIL拟诊不足病例TCT正常率为78.6%,高于HSIL拟诊吻合病例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拟诊不足病例14例患者的阴道镜图像中,在病理证实为HSIL的部位均有致密浓厚醋白上皮存在。HSIL拟诊不足病例绝经后妇女21.4%,高于HSIL拟诊吻合病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拟诊吻合病例取活检数目高于拟诊不足病例(中位数3.5 vs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诊过度病例活检数目高于拟诊吻合病例(中位数3 vs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拟诊宫颈病变时过度依赖TCT检查结果、对醋白上皮认识不足和对绝经后妇女容易发生拟诊不足,增加活检数目对于HSIL拟诊吻合率有帮助,但拟诊过度往往导致了活检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图像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阴道镜图像特征与意义,评价阴道镜图像特征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629例,行镜下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CIN组醋酸白色上皮、点状血管、镶嵌、腺口白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CIN组,高级别CIN组镶嵌、点状血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根据阴道镜拟诊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醋酸白色上皮或白环加点状血管或镶嵌对CIN诊断的符合率为84.8%.醋酸白色上皮或白环加点状血管加镶嵌三联征图像对CINⅢ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9.1%;对CIN Ⅰ~Ⅲ诊断的特异性为98.9%,阳性预测值为89.4%,阴性预测值为74.1%.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醋酸白色上皮和白环对CIN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与点状血管和(或)镶嵌同时存在则特异性增高.初次阴道镜检可疑时应进行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EP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155例行阴道镜活检和进行宫颈LEEP术的临床资料,对阴道镜活检结果和LEEP术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行LEEP术的155例病例资料中,阴道镜活检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68.49%(100/146),LEEP术后病理较阴道镜病理程度加重的14.38%(21/146),17.1%(25/146)较阴道镜活检病理程度轻。另外9例细胞学≥ASCUS,行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LEEP术后病理诊断2例为慢性宫颈炎,6例为CINI级,1例为CINII级。结论:LEEP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疾病中,尤其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2例在我院经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综合初步诊断为宫颈SIL而行LEEP术患者的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法,以LEEP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充分、不充分阴道镜检查组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病变与金标准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充分阴道镜检查组镜下图像拟诊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与金标准诊断的符合率;并于术后定期随访,评价LEEP术诊治宫颈SIL的疗效。结果:充分阴道镜检查组宫颈活检诊断的宫颈病变与金标准诊断的符合率高于不充分阴道镜检查组活检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7,P0.01);不充分阴道镜检查组宫颈活检诊断不足36例(50%),宫颈浸润癌漏诊4例(5.56%)。充分阴道镜检查组镜下图像拟诊HSIL与金标准诊断符合率高于拟诊LSIL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7,P0.01);另图像宫颈浸润癌漏诊2例。342例患者中除6例诊断为宫颈浸润癌者住院治疗外,另336例均于门诊随访,其中术后出血需处理者32例(9.36%),术后3个月复查TCT提示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者3例(0.89%),术后6个月复查为高危型HPV阳性者2例(0.59%),LEEP术治愈331例,治愈率为98.51%。结论:充分阴道镜检查患者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病变准确率高,仍提倡对其采用传统"三阶梯"法诊治;不充分阴道镜检查患者宫颈活检诊断准确率低,充分阴道镜检查图像拟诊HSIL符合率高且易漏诊宫颈浸润癌,建议综合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考虑是否直接行LEEP术。两者联合应用,提高宫颈病变诊断准确率,防止过度诊治,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减轻患者思想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在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的意义和临床处理.方法 1999-10-20-2004-01-24墨尔本皇家妇女医院宫颈病变门诊(Dysplasia Clinic of the Royal Women's Hospital,Melbourne)对96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或行宫颈锥切组织诊断学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测定,分析其结果之间关系.结果 96例ASC-H中,87例有组织病理学诊断,58例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占66.6%(58/87),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为44.8%(39/87),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为21.8%(19/87).96例行阴道镜检查,78例阴道镜下活检,阴道镜诊断与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4.1%(50/78),45例同时有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和宫颈术后病理,两种方法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3.3%(33/45).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阴道镜诊断的敏感性是89.4%,特异性是36.8%,阳性预测值是83.1%.32例做了HPV-DNA测定,阳性率为59.4%(19/32),阳性者中68.4%(13/19)经组织学诊断为HSIL.结论 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高度提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的存在.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和高危型HPV-DNA的测定,对ASC-H的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宫颈门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VIN患者34例,分析其临床及诊断情况.结果:34例患者中妇科检查异常17例,有明显临床症状12例,细胞学异常10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为VIN合并CIN 7例均有细胞学异常;单一VIN 27例中3例有细胞学异常.阴道镜下见6例有色素改变,余28例均为醋白上皮.病理检查结果经典型VIN 29例,单纯型VIN 5例.结论:阴道镜检查时在色素改变及醋白区域多点活检,可以提高VIN检出率,减少漏诊.阴道镜检查在VIN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阴道镜初学者的检查效果,探讨阴道镜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由单一阴道镜初学者独立操作的最初200例患者。分前100例和后100例组,比较阴道镜检查指征、平均检查时间、活检率、宫颈病变检出率和阴道镜拟诊与病理诊断吻合率。结果前100例和后100例组的平均年龄、阴道镜检查指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100例患者平均检查时间(14.87±3.83)min,后100例患者平均检查时间为(12.05±3.57)min,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100例患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以上病变共33例,后100例患者中LSIL以上病变共27例,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100例组取活检的8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与阴道镜拟诊完全一致者52例(61.2%),后100例组取活检的89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与阴道镜拟诊完全一致者52例(58.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查后有4例患者分别因发热、出血和阴道填纱取出困难就诊,均发生在前100例组。结论随着检查例数的增加,阴道镜初学者检查效率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和拟诊吻合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49,自引:5,他引:249  
阴道镜是介乎于肉眼和低倍显微镜之间的放大窥镜 ,于 192 5年由德国的HansHinselmann发明 ,经过不断改良 ,已发展有光学和电子数码两大类阴道镜。阴道镜通过放大直接观察宫颈表面血管上皮的形态结构以评估病变 ,成为宫颈癌筛查诊断的主要手段。1 阴道镜观察诊断原理阴道镜观察主要以宫颈病灶的表面构型、边界形态、颜色、血管和碘反应几个征象反应病灶的异常。阴道镜诊断名词经历了从混乱到统一的过程 ,1990年第七次国际宫颈病理和阴道镜会议 (IFCPC)统一了新的分类和标准 ,异常阴道镜图像主要有 :①醋酸白上皮 ,是指涂…  相似文献   

14.
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T  Wu YM  Song F  Zhu L  Li BZ  Hao X  Kong WM  Duan W  Fan L  Zhang W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7):497-500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官颈活组织检查(活检)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3~34周、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孕妇,先进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同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 (1)TCT:TCT筛查孕妇共计17 828例,其中TCT结果异常1502例,发生率为8.425%.(2)阴道镜检查:204例孕妇进行了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为92.6%(189/204),阴道镜拟诊宫颈炎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25例,CIN Ⅱ25例,CIN Ⅲ或宫颈鳞状细胞癌(SCC)54例.(3)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204例行阴道镜检查者全部进行了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及宫颈湿疣共33例,CIN Ⅰ 95例、CIN Ⅱ28例、CIN Ⅲ36例(包括官颈原位癌13例)、SCC Ⅰ a期12例.(4)符合度: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阴道镜检查拟诊炎症和CIN Ⅰ 125例,其中113例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0.4%(113/125),125例炎症和CIN Ⅰ患者中无一例病理结果为SCC.阴道镜检查拟诊CIN Ⅲ或SCC共54例中,23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 Ⅲ、10例为SCC Ⅰ a期,符合率为61.1%(33/54例).(5)并发症:阴道镜检查及官颈活枪后,8例孕妇因官颈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行创面缝合止血,发生率3.9%(8/204),未发生其他与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对1年内未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杏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拟诊官颈炎或CIN Ⅰ者可以随诊,对阴道镜检查拟诊CIN Ⅱ及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孕妇,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至2010年12月对全市妇女病普查中7600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7600例阴道镜检查中,78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阴道镜下诊断慢性宫颈炎60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498例,宫颈癌9例,宫颈尖锐湿疣32例,正常宫颈41例。阴道镜对宫颈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0.1%,准确率为98.4%,阴性预测值为96.3%。结论阴道镜对宫颈疾病,尤其对CIN和宫颈癌有重要价值。结合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宫颈疾患701例阴道镜的检查结果。结果 CIN检出率阴道镜组显著高于肉眼检查组,且以30~49岁段为主,占68.5%。阴道镜图像中以血管异常为主占59%。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结论 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CIN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简称TCT)及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基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且在阴道镜下行活检,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TCT检查1896例。细胞学阳性97例,占5.11%,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5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1例,鳞癌2例。时其中80例细胞学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病理组织学对照诊断总符合率78.75%(63/80)。结论:采用液基细胞学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阳性者配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有效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应用效果及分析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219例CIN患者行LEEP治疗的疗效,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最终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LEEP对于CIN的总治愈率为97.67%(210例),残留率2.33%(5例);发现4例早期浸润癌;术后回访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妊娠35例;最终病理诊断与术前病检符合者200例(91.32%),病理级别升高19例(8.68%)。结论:早期积极的LEEP治疗CIN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治疗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LEEP术不仅能有效治疗CIN,还可避免阴道镜下活检对CIN的诊断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CDB)遗漏子宫颈浸润癌患者的资料,探讨阴道镜活检后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 645例CDB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及以上病变(CIN2+)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对比锥切术前后的病理结果及14例遗漏的子宫颈浸润癌患者的年龄、筛查结果、阴道镜诊断、病变范围及是否向颈管内延伸等临床资料。结果 CDB病理诊断CIN2+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46.2%,子宫颈锥切术前后CIN2/3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71.4%(450/630),宫颈浸润癌遗漏率为2.2%(14/630)。14例遗漏子宫颈浸润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4±8.7)岁,其中10例筛查结果为高级别病变,11例HPV高危亚型感染(10例为HPV16),12例阴道镜诊断为HSIL+,9例病变范围超过子宫颈面积的50%,13例CDB病理结果为CIN3,10例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切缘不净。结论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是诊断CIN2/3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可遗漏少部分子宫颈浸润癌。对于病理诊断CIN2/3者建议行子宫颈锥切术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在徐州市云龙区妇幼保健所妇科门诊及体检的妇女中做阴道镜检查660人,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660例电子阴道镜检查中,对有可疑情况者325例取活检,根据活检结果确诊为慢性宫颈炎20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107例,宫颈癌3例,宫颈湿疣5例,正常宫颈4例。诊断正确率97.34%,假阳性率2.73%。结论:电子阴道镜对诊断阴道、宫颈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在电子阴道镜引导下取活检,对早期宫颈癌、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