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乙腈为萃取剂,在正辛烷中加入少量噻吩构成汽油模拟体系,考察了稀释剂含量、剂油比、温度对脱硫率和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乙腈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的硫化物是可行的,乙腈是一种较好的萃取剂.建立了在模拟体系中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r表现=56.1×e(-16.1/T)CA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稀释剂含量下的萃取平衡线.模拟体系萃取脱硫适宜的条件为稀释剂体积含量1%~3%,剂油质量比0.8~1.2,萃取温度为常温.在该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萃取精制,精制汽油硫含量达到欧Ⅳ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液萃取-光化学脱硫组合工艺,研究不同体系的光致脱硫效果,探讨了二苯甲酮敏化催化裂化柴油中脱硫反应的动力学并与二甲亚砜(DMSO)直接萃取脱硫进行了比较。硫化物的光氧化产物用溶剂萃取法脱除,考察的溶剂为水/乙腈混合物及二甲亚砜。实验数据表明:在萃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4:3、溶剂含水量φ=0.25的条件下,柴油脱硫率可达64%,收率949/6。对柴油原料及光氧化柴油抽出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柴油中硫化物降解后的形态包括亚磺酸、亚砜和硫酸酯。  相似文献   

3.
王磊  沈本贤 《医学教育探索》2005,(5):563-566579
以康醇为萃取剂,在正十六烷中加入少量二苯并噻吩构成柴油模拟体系,考察了单级萃取中稀释荆含量、剂油比、温度对脱硫率和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康醇脱除催化裂化(FCC)柴油中硫化物是可行的,康醇是一种较好的萃取剂。建立了在模拟体系中二苯并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r表现=0.19CA-60.6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稀释剂含量下的萃取平衡线。模拟体系萃取脱硫适宜的条件为φ(稀释剂)为0.01~0.05,剂油质量比为1.5~2.5,萃取温度30℃~50℃在该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萃取精制,精制柴油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开展了萃取蒸馏法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在改进的Eliss气液两相双循环型蒸馏器上测定汽油在不同溶剂中的萃取蒸馏分离系数,筛选出N-甲酰基吗啉为最佳脱硫萃取蒸馏溶剂。在连续萃取蒸馏小试装置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甲酰基吗啉的FCC汽油脱硫效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回流比1,剂油体积比0.7,塔釜温度160 ℃,塔顶精制油体积收率达64.18%,硫质量浓度26.03 mg/L,总脱硫率达86.30%。PONA分析结果表明,萃取蒸馏过程还能有效地将大部分高辛烷值的烯烃组分转移到低硫精制油中,可作为优良的欧IV标准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5.
从液液萃取-光化学脱硫工艺入手,研究光化学反应降解含硫化合物技术并探讨其动力学规律,同时还对光处理后的汽油烃族组成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光-磷钨酸-双氧水体系是催化汽油最佳的脱硫体系。1#、2#催化汽油含硫量分别降低了70%和80%,同时收率可达98%以上。光-甲酸(双氧水)-催化汽油体系中硫化物转化为水溶性砜和亚砜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脱氮的研究。首先在连续萃取精馏小试装置上,以碳酸丙烯酯为萃取剂考察萃取精馏的脱硫效果。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塔顶低硫精制油收率达63.2%,硫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9.4 mg/L和1.3 mg/L,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84.5%和97.4%。类型硫分析结果表明,碳酸丙烯酯对含氮化合物及噻吩衍生物在内的大部分类型硫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对噻吩的选择性稍弱。随后在小型固定床上采用FGH 31催化剂对富硫重组分进行加氢脱硫,在优化操作条件下重组分加氢后硫、氮质量浓度分别降至9.5 mg/L和12 mg/L,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97.4%和91.8%。萃取精馏的低硫、低氮和低芳精制油和经过加氢脱硫后的重组分均可作为优良的欧IV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7.
从灵活双效催化裂化(FDFCC)工艺特点和反应机理出发,以其工业提升管实际操作参数为基础,对该工艺的两个子反应体系——重油提升管和汽油提升管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重油12集总、汽油9集总催化裂化动力学模型。详细分析了重油、汽油反应体系与总反应体系相应集总组分的数学关联,提出了FDFCC工艺反应动力学组合模型。最后,采用不同原料、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两组工业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能很好地吻合(总物料组成的绝对误差除个别点外均在1%以下)。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产品分布及性质,对FDFCC工艺的工业装置操作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利用焦化蜡油(CGO),采用甲酸/H2O2体系降低流化催化裂化(FCC)进料的含硫量。本文采用KIO3氧化和LC三组分分离法确定了焦化蜡油中噻吩硫含量。选用二苯并噻吩作为模型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甲酸/H2O2体系氧化脱硫的最佳实验条件,同时在该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溶剂萃取氧化后CGO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高酸性天然气的脱硫要求,基于醇胺类脱硫剂的脱硫机理,研制了对硫,尤其是对有机硫含量高的天然气具有良好脱除效果的复合高效脱硫溶剂(XDS),优化了脱硫工艺条件,并与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XDS质量分数为41%,气液体积比(Vg/Vl)为131、操作温度为16 ℃时,净化效果最好,此时尾气中H2S和总硫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 mg/m3和20.2 mg/m3,φ(CO2)<0.1%,达到一类天然气指标要求。XDS和MDEA对H2S和CO2含量高的天然气均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但在脱除高含量的COS和硫醇等有机硫化物时,XDS显著优于MDE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崩解片的吸水动力学过程对片剂崩解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的实验装置测定不同崩解剂及其用于扑热息痛口腔崩解片的吸水过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吸水动力学方程。将吸水特性常数与片剂崩解时间进行比较,考察水渗透与片剂崩解的关系。结果(1)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崩解剂的片剂吸水速度快,很快达到吸水饱和;而以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的片剂,吸水量远高于前者,但初始吸水速度较慢,吸水达饱和时间长;(2)扑热息痛口腔崩解片水渗透过程符合零级速度方程;(3)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间与吸水滞后时间呈正相关(r=0.989,P(O.05)。结论口腔崩解片吸水滞后时间是评价其崩解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集总理论,建立了催化裂化十一集总动力学模型,开发了该模型的计算机软件(FCCLK)。利用该软件对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和掺炼渣油的中试装置进行了工业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不同原料组成、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催化裂化产物的产率,使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实现了优化操作,轻油和汽油收率提高,焦炭产率下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催化裂化汽油通过加氢处理可有效降低硫含量,是清洁汽油或清洁汽油调和油生产的重要过程。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汽油加氢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在技术开发、工艺设计、项目投资的过程中要面临诸多决策问题,从管理学角度对不同级别决策问题适用的决策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对定量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使用场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归纳聚合物超声降解动力学的一般表达式,对常用动力学方程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用常用聚合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式对能够收集到的所有原始文献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比拟合准确度,用剩余标准偏差评价方程拟合的准确度。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比其他动力学方程更准确,能够代替其他动力学方程。基于此,归纳出了聚合物超声降解动力学的一般幂率表达式(GPLE),-dMtdt=k(Mt-Mlim)n,n为1或2。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方程;当n=2时,为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多产异构烷烃(MIP)工艺两个反应区特点,从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出发,以工业装置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MIP工艺10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该10个集总为:原料饱和分(SS)、芳香分(SA)、胶质及沥青质(SR)、柴油(D)、汽油中饱和烃(GS)、烯烃(GO)、芳烃(GA)、液化气(LPG)、气体(Gas)和焦炭(C)。求取了40组动力学参数,并应用工业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预测MIP工艺主要产品分布及汽油烃族组成,符合MIP工艺的反应规律,对MIP工艺的完善和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已应用于药物在小肠细胞中的摄入、排放和过细胞输运等过程的研究。本工作旨在对排放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探讨。实验测定多种药物在Caco-2细胞模型的排放,分别用动力学一级、二级及多项式方程对排放进行数据拟合,用AIC(Akaike’sinformationcriterion)值评判拟合的优劣,并将拟合结果与实际排放作比较。结果:动力学二级模型的拟合度最好,由拟合得到的排放初速和最大排放量等数据与实验量相符合。结论:药物从Caco-2细胞的排放是表观二级的。由此可以计算药物排放的初速、最大排放量及半衰期等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赛米司酮的RP-HPLC分析方法并探究其酶促动力学特征。方法 Inertsil ODS-3(150&#215;4.6mm ,5μm )色谱柱,有机相:水相=60∶40,有机相为甲醇:乙腈=3∶2,水相为0.01M KH2 PO4(pH 2.73),检测波长305nm。根据Lineweaver-Burk方程分析数据,求算酶促动力学参数 Km、Vmax及肝脏内在清除率CLint (Vmax/Km)。结果赛米司酮浓度在24.87μg/L~99.48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方法回收率在94.7~105.35%之间,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赛米司酮代谢酶促动力学参数 Km=10.273μmol/L ,Vmax=0.3226μmol /(L·min·mg protein),CLint=31.4μL/(min· mg protein )。结论此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且简单准确,可满足赛米司酮肝微粒体代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端基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四种不同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单体(M_1),分别与苯乙烯(M_2)共聚,用GPC方法和称重法测定共聚数据,以Kelen—Tüd■s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此体系不符合Mayo-Lewis方程。而共聚机理分析说明式r′_2=ln([M_2]_0/[M_2])/In([M_1]_0/[M_0])仍可描述此体系。由此式计算了r′_2,值。r′_2随大单体分子量、大单体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而变化(r′_2=0.79-1.3)。在大单体共聚反应中,存在着较大的扩散控制因素,扩散过程减慢将使r′_2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