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Letournel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T型骨折1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7例,前方伴后方半横形骨折4例,横断伴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10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9例,髂腹股沟入路16例,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12例,延长髂股入路1例.结果 术后随访10~63个月,平均18.9月.髋关节功能按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19例,良12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为81.57%.深部感染2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4例.结论 手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临床疗效好,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骨折的解剖复位固定是骨折良好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和结果。方法按照Judet-Letournel分型:髋臼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析5例,前壁合并前柱骨折3例,双柱骨折5例,后壁骨折4例,后壁合并后柱骨折7例,横行骨折4例。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切口13例,Kocher-langebeck切口11例,髂股切口3例,髂股切口+Kocher-Langenbeck切口3例。骨折复位后用预弯的骨盆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18个月,按照Matta标准:优13例,良8例,中5例,差4例。结论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选择切入口路,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梁绍雄 《广西医学》2009,31(7):986-98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各种入路手术治疗70例髋臼骨折。根据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7例(其中6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后壁骨折+后柱骨折14例,前壁骨折+前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8例,髋臼横形骨折20例。对前壁和前柱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和S-P入路;对后壁或后柱骨折者,采用K-L入路;对于髋臼横形骨折,视骨折移位是以前柱或后柱为主,分别采用前或后入路;对于前、后柱移位均明显和双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扩大的髂股入路。结果53例获随访1-5.5年,其中优27例(51%),良18例(34%),可6例(11.3%),差2例(3.8%)。发生异位骨化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9例。结论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减少手术创伤,准确复位骨折,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移位髋臼骨折3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3 5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 ,前壁、前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后壁、后柱骨折采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 ,双柱骨折采用延长的髂股入路 ,内固定材料采用AO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及可吸收螺钉。结果 随访 3 2例 ,平均随访 6个月 (6~ 48个月 )。临床效果 :优 16例 ,良 11例 ,一般 5例 ,骨折均一期愈合 ,无股骨头坏死。骨折复位效果 :优 10例 ,良 16例 ,可 7例 ,差 2例。结论 根据髋臼骨折的类型、骨块移位程度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 ,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及可靠的内固定 ,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经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应用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丝钉技术治疗髋臼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经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应用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丝钉技术治疗髋臼复杂骨折16例.其中双柱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5例,T形骨折1例.结果 解剖复位(移位<1mm)11例,复位欠佳(移位≤3mm)4例,复位不满意(移位>3mm)1例.随访11~37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及Postel髋关节得分进行功能评价,优9例、良4例、可3例.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T形骨折疗效满意.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丝钉固定是实现这一治疗方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9例按照Letournel分型,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折5例,前壁并前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3例,后壁并后柱骨折3例,横行骨折2例,横行并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采用髂腹股沟切口12例,Kocher-Langenbeck切口14例,延长的髂股切口3例。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24例,螺钉内固定5例。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9例,不满意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 根 据髋臼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能使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本组复合型髋臼骨折12例,其中"T"型骨折3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4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1例。术中采用髂腹股沟入路5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4例,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3例。均采用克氏针、AO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1~2年的随访。5例解剖复位,5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差;关节功能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5%)。末次随访时,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另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术前准确的判断、术中良好的手术切口设计、可靠的骨折复位及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锻炼是保证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邓信昌 《安徽医学》2012,33(5):532-53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中采用健侧可前后翻转的"漂浮"健侧卧位,对于不规则骨折,做前后路2个切口,由髂嵴开始,初步复位移位较多的大骨块,经髂腹股沟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前柱和前壁骨折,对于高位骨折使用2块短钢板固定髂嵴内侧缘,根据髂耻嵴形状,使用1块钢板预弯固定,低位骨折沿髂耻嵴使用1块钢板固定,K-L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后柱以及后壁骨折。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3.5±0.5)h,术中平均失血(1 135±230)ml,解剖复位达到67.9%,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6.4%,治疗后总优良率为89.3%,总共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腹股沟斜疝以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术中显露充分,其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内固定稳固,并发症影响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郑锋  王敏  徐红野  曾利  杜一鑫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5):318-318,320
目的总结髋臼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5例髋臼移位骨折按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用重建钢板辅之拉力螺钉固定。按Letournel法分类,后壁骨折3例,前柱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T型骨折2例,横形骨折2例。手术入路根据类型分别采用前方髂腹股沟入路或后方Kocher-Langenbeck以及前、后方联合入路。结果随访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全面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选择,满意的复位和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保证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8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按Letoumel分类为后壁伴后柱骨折15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7例,T型骨折6例,双柱骨折12例。前柱骨折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髂腹股沟入路7例,Kocher-Lanyenbach入路9例,联合入路31例,延长髂股入路11例,全部采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结果:58例患者平均随访14.6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41例,良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异位骨化3例,中重度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坏死1例.骨折块移位2例。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及时的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