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凤云 《中原医刊》2006,33(7):52-53
目的观察用隧道刀分离青光眼巩膜瓣及白内障板层切口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入院患者20例(20只眼),用隧道刀分离青光眼巩膜瓣及白内障板层切口,行小梁切除联合EC-CE IOL。结果术后17只眼视力提高,3只眼无进步,均为视神经萎缩;18只眼眼压正常,2只眼眼压一过性升高,滴降压眼药后正常。结论大多数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可通过用隧道刀分离青光眼巩膜瓣及白内障板层切口行小梁切除联合ECCE IOL治愈,对发病时间长、青光眼引起视神经萎缩者,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邓芳祝   《中国医学工程》2009,(1):29-30,33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4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完成小梁切除联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和恢复有用视力,降低手术并发症,节约医疗费用,适合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郑海涛  卫玉荣 《中原医刊》2006,33(20):69-69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对3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结果术前视力<0.1者20眼,0.1~0.2者10眼;术后视力<0.1者10例,占33.3%,0.1~0.6者20例,占66.6%。术前眼压最高60mm Hg(1mm Hg=0.133kPa)以上,最低26mm Hg,术后25例眼压降至正常范围,5例术后局部滴0.5%噻吗心胺眼水后降至正常。平均眼压(14.5±2.0)mm Hg,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及虹膜炎。术后随访6个月,5例视力下降,3例眼压再增高。结论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原切口下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采用小梁切除切口对 38例、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三联手术。结果 :术后视力矫正在 0 .1~ 1.0 ,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 ;术后 4眼发生暂时性角膜水肿 ,2眼一过性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原切口下的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5.
6 mm巩膜隧道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隧道前唇成为防护性巩膜瓣,在后唇上完成小梁切除术,较传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散光小等优点,且滤过功能良好.我们于2002年6月值2005年3月对15例(1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反眉形隧道内切口小梁切除在青光眼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28例30眼)病人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改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好,一般控制在10~21 mmHg之间,无需使用药物控制眼压。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渗出膜形成。结论:反眉形隧道内切口小梁切除在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年来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27例27眼应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压不少于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0.3以上24眼占80%,眼压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损伤小、恢复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患者35只眼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不做虹膜根切,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Ⅰ、Ⅱ型功能性滤泡占8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应用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6例27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0.5者15眼(55.6%),0.2~0.5者10眼(37.0%),2眼为眼前指数(7.4%),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的提高,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眼压为(14.4±2.2)mm Hg(1 mm Hg=0.133 kPa),较术前平均眼压(23.2±4.3)mm Hg明显下降.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一种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隧道式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我们用此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38例、38眼。术后恢复了有用视力,有效降低了眼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白联合手术中应用隧道内小梁切除与传统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的疗效。方法:对近2年来我院就诊的5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行青白联合手术,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1组实行传统的青白联合手术,1组实行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1天、1周、1月及6个月患者眼压及视力、滤过泡形态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提高,隧道内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内小梁切除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较传统的青白联合手术陈功率高,减少并发症,更安全、便捷、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和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较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内压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眼底改变。结果:术后6月视力达0.3及以上者18眼(85.71%),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0.55mmHg)者19眼(90.48%),功能性滤过泡19眼(90.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韦玉玲 《华夏医学》2012,25(2):207-209
目的:探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57例(65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眼压、滤过泡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11眼(16.92%),0.3~0.5者43眼(66.15%),0.5以上者11眼(16.92%);在并发症中,发生角膜水肿13眼(20.00%),虹膜损伤14眼(21.54%),后囊破裂3眼(4.62%);所有病例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均能有效保留。结论: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炳护 《当代医学》2007,(19):50-51
目的 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结果 术后视力<0.1者6例,0.1~0.5者12例,>0.5者20例.术后27例眼压降至正常范围.1例经局部滴药后降至正常.平均眼压13.42±2.6 mmHg.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黄炳护 《当代医学》2007,(10):50-51
目的 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结果 术后视力<0.1者6例,0.1~0.5者12例,>0.5者20例.术后27例眼压降至正常范围.1例经局部滴药后降至正常.平均眼压13.42±2.6 mmHg.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作用 ,同时也克服了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角膜散光大等缺点 ,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对 4 3例 (5 1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切口内小梁切除术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 3例 5 1眼。其中男 19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6 4.3岁。原发开角型青光眼2 4例 2 9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5例 17眼 ,急性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研究手法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3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巩膜隧道切口内做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结果术后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4行,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10.9±1.9)mmHg,较治疗前降低(7.6±0.5)mmHg,随访4~5个月,29例患者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27例,有效控制率93.1%。1例患者发生前房积血,1例发生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6.9%。结论手法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疗效确切,改善患者视力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实惠、疗效确切的优点,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韦启俪 《当代医学》2016,(22):81-82
目的:分析探讨在白内障青光眼的治疗中采用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的60眼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视力和眼压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3个月后视力>0.3的患者(93.33%)显著多于手术前(3.33%),手术后眼压<21 mmHg的患者(95.00%)显著多于手术前(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后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均正,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7眼(11.67%),无滤泡损伤、晶状体后囊破裂、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白内障青光眼的治疗中采用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永 《吉林医学》2012,33(25):5447-544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组)30例(50眼)和观察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组)30例(50眼)。结果:观察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视力恢复明显,眼压改善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