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在女性青少年月经期偏头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60例月经期偏头痛女生进行血流状态检测。结果:患偏头痛女中学生月经期或经期前颅内脑动脉血流速度普遍增快,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女中学生对照组(P<0.01)。结论:TCD检查为临床诊断月经期偏头痛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测了偏头痛130例头痛间歇期的颅内主要动脉。所有颅内动脉平均流速(MF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头痛严重程度的增加MFV有增高的趋势。提示偏头痛与颅内动脉机能改变有关,左侧大脑前动脉的MFV随头痛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脑血管TCD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测了偏头痛130例头痛间歇期的颅内主要动脉。所有颅内动脉平均流速(MF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头痛严重程度的增加MFV有增高的趋势。提示偏头痛与颅内动脉机能改变有关,左侧大脑前动脉的MFV随头痛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偏头痛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小儿偏头痛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D对48例偏头痛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进行检查,对照分析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偏头痛患儿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相应药物治疗后,其相应指标恢复正常。结论:TCD检查可为偏头痛提供临床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在小儿偏头痛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测偏头痛患儿颅内动脉血流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2例 7~ 14岁偏头痛患儿进行TCD检测并随防 3个月 (观察组 ) ,并与同期健康儿童 3 2例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检测异常为 90 .63 % (2 9/3 2 ) ,对照组为 12 .5 % (4 /3 2 ) ;两组TCD检测各动脉血液速度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对小儿偏头痛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121-12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TCD)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筛查与诊断中的作用,是否可作为飞行员体检时对脑血管狭窄的筛查手段。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97例患者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观察上述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Vs)、平均血流速(Vm)、脉动指数(PI)及各动脉的血流方向和多普勒频谱形态;同时进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结果表明,经颅多普勒检测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有极其显著的符合性(P<0.001),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的ACA检测符合性为82.47%,MCA检测符合性为83.51%,PCA检测符合性为80.92%,总符合性为82.31%,TCD检测特异性为86%,敏感性为77%。结论: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检查简便易行成本低,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筛选手段。在飞行员体检中,若TCD检查正常,可不需要再行MRA检查;TCD提示血管狭窄时,可再进行MRA检查。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00例偏头痛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6例为对照组。结果:偏头痛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粘浆粘度均增高,颅内动脉的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294例4 ̄14岁头痛头迷患儿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73例(24.82%)。其中流速升高65例,流速降低15例,双侧不对称20例,脉动指数升高9例,降低8例。本文确诊典型偏头痛7例,普通型偏头痛44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22例。作者认为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了解颅内的循环状态协助临床偏头痛诊断及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颅多谱勒检查(TCD) 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 在颅内动脉狭窄临床评价中的一致性.方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79 例患者分别探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 及大脑后动脉(PCA),观察收缩期血流速(Vs)、平均血流速(Vm)、脉动指数(PI) 及动脉血流方向和多普勒声频及频谱;同时进行MRA 检查.结果 TCD 检测和MRA 检查结果一致的占85.23%.结论 TCD 与头部MRA 对颅内动脉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 检查简便易行成本低,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浆5-羟色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董军立  秦碧勇  席刚明 《广东医学》2008,29(12):2022-2023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两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法测定两组血浆5-HT浓度,比较两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血浆5-HT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偏头痛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血浆5-H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的大脑中动脉(P<0.01)、左侧的椎动脉(P<0.05)和基底动脉(P<0.01)血流速度增快,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血浆5-H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4.1446,P<0.001)。偏头痛组血浆5-HT水平与与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呈明显正相关(r=0.357~0.574)。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颅内血流的增快和血浆5-HT浓度的升高,且颅内血流的增快和血浆5-HT浓度的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检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健康体检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5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情况,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基底动脉和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运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频谱改变比例、血流速度降低比例、血流速度上升比例均显著上升,正常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基底动脉和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液运动参数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流速和收缩期峰值流速均下降,脉动指数与搏动指数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检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进行诊断,可为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明确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对疾病诊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叶竹辉 《右江医学》2003,31(6):550-550
目的 探讨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变化。方法 对 60例偏头痛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并与 5 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 偏头痛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痉挛动脉支数越多 ,头痛发作频率越高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 (P均 <0 .0 1)。结论 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存在着颅内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13.
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60例门诊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tid;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5mg,qn;安慰剂组给予维生素C0.2g,qd;疗程各30天.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各血管的血流速度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安慰剂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减慢(P<0.05);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能通过解除血管痉挛来有效地控制偏头痛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用于观察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异常率,同时观察并分析两组对象的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血管阻力指数(RI)、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异常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1.67%);观察组患者的左侧大脑后动脉(PCAL)、左侧大脑中动脉(MCAL)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CAR)的PS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BA、左侧大脑前动脉(ACAL)、MCAR、MCAL和右侧大脑前动脉(ACAR)的RI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PCA、ACA、BA、VA及MCA的P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是观察该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激素指标对卵巢早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年龄(±2)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激素检测,比较两组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激素检测指标结果。结果:观察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及卵泡个数均小于对照组(t=8.938、8.491、11.315、17.619,P<0.05)。观察组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t=8.938、17.619、11.315、8.491,P<0.05)。观察组血清促卵泡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t=-66.529、28.94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促卵泡激素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呈负相关关系(r=-0.516、-0.724,P<0.05),与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610、0.622,P<0.05);雌二醇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呈正相关关系(r=0.661、0.782,P<0.05),与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745、-0.719,P<0.05)。结论:卵巢早衰患者与健康妇女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激素指标均具有差异,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激素指标呈相关性,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激素指标有助于卵巢早衰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韦柠琳 《华夏医学》2009,22(3):385-38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脑梗死无糖尿病组(74例)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42例),并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CDFI)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管壁有无斑块及斑块的性质,记录颅内动脉血流参数.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3组间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是造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影响颅内血流情况,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测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判断预后、指导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1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CDUS及TCD检测。比较两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CDUS、TCD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Ds、RI、颈总动脉IMT、PI均明显大于对照组,Vs、V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CDUS、TCD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脑梗死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且效果优于单纯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相似文献   

18.
林庆芳  陈孟丹 《广东医学》2004,25(10):1194-1195
目的 探讨小儿偏头痛临床特点 ,与癫痫鉴别诊断及经颅超声多普勒在小儿偏头痛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86例小儿偏头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颅超声多普勒 86例 ,75例显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增快 ,提示血管痉挛或狭窄。脑电图检测 86例 ,4 5例呈弥漫性慢波增多。结论 小儿偏头痛易误诊为头痛性癫痫 ,诊断必须根据临床表现、经颅超声多普勒、脑电图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经颅超声多普勒对小儿偏头痛具有重要客观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陆行 《浙江医学》1996,18(4):211-212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对156例男性和245例女性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进行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测定,结果发现男女颅内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总体改变率基本一致(P>0.05)。但血流速度加快的百分率男性显著低于女性(P<0.01):而血流速度减慢的百分率则相反(P<0.01),且女性绝大多数表现为血流加快.证明TCD在诊断男女偏头痛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具有同等价值,提示这种改变存在一定男女差异.且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头痛发作频率不同的无先兆型偏头痛间歇期颅内血管的机能状态。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132例头痛发作频率不同的两组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在头痛间歇期进行了颅内主要动脉的探测。结果 头痛发作每月2次及以上的频繁发作组病人,间歇期颅内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FV)增快,与头痛发作每月1次及以下的不常发作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不常发作组与对照组颅内各动脉MF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频繁发作组病人,间歇期颅内动脉MFV增快,反映了患者颅内动脉处于广泛的紧张度增加和轻度功能性收缩状态。不常发作组病人头痛间歇期脑血管机能正常,表明间歇期脑血管机能状态的不同,是两组病人头痛发作频率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