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NADPH d 黄递酶组化技术观察了生后不同年龄段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状况。结果显示: 生后1 周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仅出现于皮层的第5/6 层以及皮质下板(白质)中,皮质板中极少;生后2 周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见于2/3 和4 层;在随后的发育中,2/3 层与4 层中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第5 周时呈现与成年动物相似的分布模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发育模式反映了皮质板的形成过程,即“由内向外”的皮层片层成熟模式;成年动物的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远远高于幼年。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发育的时空表达模式与猫视皮层发育的关键期无明显吻合关系,推测视皮层中内源性一氧化氮与视皮层的眼优势柱的可塑性无关,为Reid 等和Ruthazer 等的电生理学研究结果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高殿帅  沈丽 《解剖学报》1997,28(3):238-243
用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简称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的方法,在光镜下对NADPH-d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反应产物的光密度(OD)值,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在惊厥鼠上丘分布的情况。实验动物为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大鼠,简称惊厥鼠(P77PMC)和正常Wistar大鼠,简称正常鼠。实验结果如下:(1)在大鼠上丘第Ⅱ层NOS阳性神经元呈密集均匀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7、14、21、28、35、60、120d)Wistar大鼠视皮层(17区)和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视皮层17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7d时开始出现,但胞体小,树突分枝少而短,以双极细胞为主,占68.0%;14d时数量达到高峰;且14~21d中,该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增大,树突分枝复杂化,长度增加,多极细胞占64%;28d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面积,树突分枝长度明显减小,分枝简单化;35d后接近成年动物水平(120d).生后7d时,一氧化氛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视区的白质和皮层的5、6层中,7d后该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在第2/3及4层中明显增多,这种分布状态在35d后趋于稳定。上丘表层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生后第2周逐渐出现,第3周迅速增加,第4周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并趋于稳定水平。结果提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视觉中枢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变化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化方法观察E14d起至生后28d这段时间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胚龄16d时,尾壳核内已有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此时细胞数量少,细胞圆形,无突起或仅有一短的突起,胚龄18d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生后1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胚胎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它们在小鼠发育早期肾组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胚龄(E)13、14、15、16、18d及新生组(P)0d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色进行图像分析;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的eNOS以及nNOS的含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eNOS阳性表达最早出现于E14d的生肾区;E16d时在生肾区表达减弱,近端小管呈强阳性;P0d时远端小管可见弱表达,集合管也有一定程度表达,致密斑无表达.nNOS在E13d时即表达于皮质输尿管芽;E16d时近端小管弱表达,远端小管强表达;P0d时在远端小管和致密斑强表达,近端小管弱表达,集合管无表达.图像分析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eNOS和nNOS在E14d含量较少,随后逐渐增多,至P0d达到高峰.结论:在胚胎小鼠肾发育过程中,eNOS和nNOS的表达有一定的时空顺序,它们对肾组织的发育及形成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在生后一周内即施行单眼缝合和双眼缝合成活至1 年的猫视觉中枢(上丘表层,外膝体和视皮层17 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显示:(1)单眼缝合或双眼缝合并不改变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分布模式,也不影响该神经元的数量,但单眼缝合使对侧上丘表层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树突野最大半径减小,树突总长度减少;而双眼缝合可使双侧上丘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胞体减少,树突野最大半径以及树突总长度均明显减少。(2)单眼缝合导致外膝体非剥夺层中出现较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剥夺层少量出现,而双眼缝合却没有以上效应。(3)单眼缝合不影响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该神经元在皮层各层中的分布密度;双眼缝合也不影响该神经元的分布模式,但可使NADPH-d 黄递酶活性明显降低。提示视觉神经中枢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受视网膜活动依赖性的调节,且受视觉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7、14、21、28、35、60、120d)Wistar大鼠视皮层(17区)和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视皮层17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7d时开始出现,但胞体小,树突分枝少而短,以双极细胞为主,占68.0%;14d时数量达到高峰;且14 ̄21d中,该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增大,树突分枝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9.
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分布及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生后不同日龄(1、5、10、15、30、120d)大鼠纹状体中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特征。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首先出现于尾壳核前上部,随生长发育逐渐扩展至外侧部、内侧部和苍白球;1~5d时胞体直径10μm左右,无突起,或仅1~2个短小突起,10~15d胞体增大,数量增多,突起明显增多伸长,并有许多膨体,30d时胞体直径达20~35μm,突起200μm以上,并反复分支交织成网状,120d与30d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纹状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变化在生后1~30d之间,NO可能与运动机能的建立及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神经系统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 80年代初Funchgott等发现许多血管扩张剂(如ACh)的扩张血管作用是由于血管内皮受到刺激释放血管舒张因子,此因子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而并非由于激动其受体而直接产生者。后来的研究表明,血管舒张因子就是一氧化氮(NO)。近年来,业已从多种组织中提取了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组织,已证实NOS就是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硫辛酸脱氢酶(NADPH Diaphorase,ND)。本文对NOS和NO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用HRP逆行标记并结合新的HRP电镜法(HRP—TMB—ST电镜法),对大鼠外侧膝状体背核(DLG)中间神经元与中继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观察。结果表明,中间神经元胞体较中继神经元小,但胞核的体密度较大而多有较深的皱折,其细胞器相对稀疏但线粒体的体密度与中继神经元无差别。高尔基氏器数量在中间神经元明显比中继神经元少,可作为区别两类神经元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c-fos基因及Fos蛋白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生后关键期内,正常猫及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功能形态的变化规律,对正常视发育敏感期的幼猫行左眼睑缝合术,造成剥夺性弱视模型,采用Nissl染色法及电镜观察正常猫及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并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Fos蛋白及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剥夺猫剥夺层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截面积比非剥夺层及正常猫的明显变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2)超微结构显示:剥夺性弱视猫的剥夺层出现大量变性的细胞,剥夺4周时最为显著;(3)正常猫外侧膝状体神经元Fos蛋白和cfos原位杂交的阳性细胞数及OD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同龄猫剥夺层外侧膝状体Fos蛋白和cfos原位杂交阳性细胞数及OD值较正常猫减少(P<0.05)。结果提示:猫视觉的可塑性敏感期为生后4周到8周。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剥夺层及非剥夺层神经元形态及功能与正常猫相比较均发生改变。Fos法可以成为衡量弱视猫外侧膝状体兴奋性状态与形态学定位相结合的实验方法,但必须注意神经可塑性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快速 Golgi 法研究了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LGd),观察了核内三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第Ⅰ和Ⅲ型神经元分布在 LGd 各部分,第Ⅱ型则常见于 LGd 中份内侧。第Ⅰ型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初级树突平滑但分支多,分支上布满了棘状和短柄的圆形树突突起。第Ⅱ型胞体较小,呈梨形。树突常从一主干分出,在树突分叉处分布有丛状树突突起。第Ⅲ型胞体最小。树突数目和分支也较少,但树突突起形态多样,包括如串珠样的树突突起。第Ⅰ和Ⅱ型神经元有轴突,大部分第Ⅲ型细胞则未发现有轴突。用逆行 HRP 法研究了 LGd 的三型神经元与视皮质的联系。视皮质注入 HRP,标记了第Ⅰ和Ⅱ型细胞,而第Ⅲ型神经元则不被标记,说明第Ⅰ和Ⅱ型为投射性神经元。第Ⅲ型为非投射性细胞,推论其可能为局部回路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金黄地鼠上丘的生后发育进程,用神经组织染色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对生后不同日龄的金黄地鼠上丘的细胞构筑和突触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上丘外灰质层神经元密度在新生时最高,随日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在出生到生后5d之间的阶段降低幅度最大;出生5d以后,变化趋于平缓;至生后15d,上丘外灰质层神经元密度已接近于成年动物。神经元密度的降低可能与发育过程中的自然发生的神经元死亡有关。(2)金黄地鼠上丘内突触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在从出生到成年鼠的发育阶段中呈上升趋势,但变化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生后10d到15d之间,至生后15d时,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已接近成年鼠的水平,此时间段的前后.光密度的变化都较为平缓,此结果提示,金黄地鼠上丘内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平均光密度的升高可能与突触的形成发育加速及视觉功能的日趋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外侧膝状体背核(DLG)的突触构成成份主要来自视网膜、视皮质、丘脑网状核的轴突终末和DLG内神经元的突起。视网膜和视皮质来的轴突终末对DLG投射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丘脑网状核的轴突终末则对这两类神经元构成对称性突触,而中间神经元树突具有轴突样作用,对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对称性突触。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视觉信息在DLG内的加工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光镜水平研究了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前上薛氏回前端揣射的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中央外侧核向大脑皮质的投身为同侧投射,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投射的神经元集中于核的尾段,少部分位于中段,偏内侧分布,大中,小,型投射神经元均有,以中,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猫颈外侧核接受来自同侧脊髓后角的脊颈束 ,其传出纤维投射至对侧的丘脑腹后外侧核。该通路与传导皮肤的伤害性信息有关。本文采用 HRP逆行追踪技术 ,在电镜水平研究了猫颈外侧核内颈丘脑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将 HRP注入猫左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经颈总动脉灌流固定 ,TMB法呈色反应。选取右侧颈外侧核内有 HRP标记的细胞制备电镜标本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 ,颈外侧核内出现大、中型 HRP标记神经元 ,细胞核为卵圆形 ,可见核仁 ,胞浆丰富 ,含有多量的线粒体等细胞内器 ,HRP反应产物散在于其中。在颈丘脑投射神经元胞体的周围见有 HRP标记的树突以及非标记的轴突、神经元胞体及树突。 HRP标记的颈丘脑投射神经元作为突触后成分与其他成分形成轴 -树突触 ,轴 -体突触 ,轴 -轴 -体突触及轴 -树突触复合体。这些结果提示 :颈丘脑投射神经元接受广泛的传入联系  相似文献   

18.
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电镜水平上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首次进行了研究。该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以中型多见,胞核较大,核仁清晰,偏位,核膜有凹陷,常染色质较多,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标记树突直径变化较大,从0.68μm到4.4μm,含较多的线粒体、微管及滑面内质网,凶突触小泡。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做为突触后成分,与非标记的突触前成分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