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准确的2 型5α还原酶(SRD5α2)基因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突变扩增系统,对23 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及正常标本进行SRD5α2 基因R227Q 突变分析,对阳性者进行DNA 测序证实。结果 23 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中,3 例为SRD5α2 基因R227Q 突变阳性(2 例为突变纯合子,1例为杂合子),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余及正常对照均为阴性。结论 此法简单、快速、准确、易于推广,可作为先天性尿道下裂中SRD5α2 基因突变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可兴奋细胞产生电兴奋的基础结构,其α亚单位为基本功能单位,可单独发挥作用。在人类已有9个α亚单位被成功克隆。对钠通道α亚单位的基本结构与分类、选择性剪切、基因克隆与突变、钠通道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神经母细胞瘤钠通道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蛋白与神经元兴奋性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休克蛋白是受高温等刺激所诱导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多种原因所造成的神经元过度兴奋均能诱导其在脑内表达,且与神经元的兴奋性损伤密切相关,被认为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对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其在神经元过度兴奋后脑内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影响因素和表达的意义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4.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下行投射终末在脊髓灰质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应用PHA-L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风延髓网状背测亚核(SRD)至脊髓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止部位。结果表明:SRD发出的下行纤维走行于脊髓的背外侧京中,从高位至低位,脊髓灰质中的PHA-L顺标终末的密度逐渐降低。SRD的下行投射终未在脊髓中具有明显的同侧分布优势,主要终止在同侧脊历灰质的Ⅳ~Ⅶ层和X层,Ⅰ、Ⅱ层中只有少量的标记终末,对侧脊髓灰质中除了在Ⅳ层和X层中有中等密度的颁标终末分布外,其余各层中几乎无标记终未、PHA-L顺标终未与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终末在Ⅰ.Ⅱ层内重叠公布.本研究为SRD在调控脊髓的伤害性信息传递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这一论点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迷走神经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兴奋,引起的心脏功能变化不同,在心动周期某一特定时相兴奋时可引起相对或绝对心脏正变时、正变力作用,称之为心脏时相性兴奋作用。这种作用不被心得安所阻断但可被阿托品所消除,提示是通过胆碱能机制。迷走神经对心脏时相性兴奋作用不仅在整体哺乳动物(狗)、鸟类(鸡)、爬行类(中华鳖)和两栖类(蟾蜍)中均存在,而且在离体的迷走——心脏标本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6.
类固醇5α还原酶(SRD5A)分为1型和2型,它们均能催化类固醇激素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并有相对特异的组织定位。多数研究表明,在激素相关肿瘤组织SRD5A表达和(或)活性升高。该基因变异与激素相关肿瘤关系密切,特别是A49T,V89L及3′UTR非翻译区的T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变异。目前其抑制剂已用于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但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仍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确定,来自于外周的触、压刺激可以被有自发放电活动的背根节神经元(DRG)所放大,并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交叉兴奋,从而造成触诱发痛信号的传入。方法: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及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损伤后,具有不同感受野性质的外周神经传入信号可以通过DRG胞体向中枢传递。在具有阈下膜电位振荡(SMPO)的DRG神经元,刺激坐骨神经后,外周传入信号可被放大。慢波振荡放电(SWO)是在损伤DRG神经元上观察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阵发放电形式,细胞内记录显示,其发生基于周期存在的去极-复极化膜电位变化。在每一阵发时相内,放电频率有一低-高-低的规律变化。在SWO放电神经元,坐骨神经刺激施加于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时,会诱发该放电的提前出现,且在A及C类神经元均可看到。在坐骨神经给予仅兴奋A类纤维的刺激,若该纤维上存在SWO放电的模式,则可在邻近的C类纤维记录到传入放电活动,即产生了神经节内A-C交叉兴奋现象。结论:外周传入信号在经过大鼠损伤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传时,信号可被放大。且在A类神经元发生慢波振荡放电时,在神经节内产生A-C交叉兴奋现象。该交叉兴奋现象的出现,与阻断神经元钠通道的失活,增强持续性钠电流的开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兴奋β受体、α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提高基础血压,还有扩张肠系膜和肾血管及排钠利尿作用,在最大改善血液动力学的同时,对心率影响较小,为其他血管活性药所不及,临床上认为是较理想的抗休克药。此外还可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到育亨宾对受损背根节 (DRG)神经元呈现兴奋作用 ,并初步研究了其发生机制。用外源性育亨宾 (10μmol/L)灌流损伤 DRG时 ,在 2 2个有自发放电的 DRG神经元中有 18个神经元产生明显反应。育亨宾对损伤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可被α1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 (5μmol/L )明显阻断。用 6 -羟多巴胺化学性交感神经切断和胍乙啶耗竭交感末梢后 ,育亨宾的兴奋作用均明显减小。结果显示 :育亨宾阻断交感节后神经末梢上的α2 -肾上腺素受体 ,引起去甲肾上腺素 (NE)的释放 ;释放的NE作用于损伤 DRG神经元上的α1 -肾上腺素受体呈现兴奋作用。提示交感节后神经末梢可能存在一种持续性抑制 NE释放的新机制 ,这种抑制作用不依赖交感节后神经节和动作电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同时观察吗啡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平滑肌电活动,肠腔内压变化以及纵肌收缩活动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吗啡可使离体兔十二指肠节律性环肌收缩加强,纵肌收缩减弱,以及平滑肌峰电位幅度,数量和峰电位发生率增加。吗啡的小肠兴奋作用可被纳洛酮或阿托品阻断。吗啡对纵肌的抑制作用不被心得安阻断,但可被酚妥拉明减弱。实验结果表明吗啡对兔小肠环肌和纵肌作用相反,它兴奋环肌,抑制纵肌。吗啡是通过肠道阿片受体起作用的。乙酰胆碱参与了吗啡对小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大鼠坐骨神经(躯体性)和盆神经(内脏性)内与传递痛信号有关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后根节内的分布特点,本研究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GRP能、SP 能和NOS样神经元在相应的后根节内(坐骨神经,L4~L6 ;盆神经,L6~S1)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坐骨神经和盆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中有相当数量的CGRP和SP样阳性细胞,与这二者相比,NOS样细胞数量稀少;(2)盆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中CGRP/FG、SP/FG、NOS/FG 双标细胞的比率高于坐骨神经,而其前两种双标细胞与各该活性物质单标细胞的比率则低于坐骨神经;(3)三种物质与FG 的双标神经元以小型为主,少有中型细胞。因为既往的研究证明,分布有大量的CGRP、SP、NOS样终末的骶髓后连合核(SDCN)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信息传入,并且CGRP、SP都以外周来源为主。故本文结果进一步核实了SDCN 区接受来自外周的CGRP、SP投射,且确为经盆神经传入的细纤维。  相似文献   

12.
将逆行追踪剂荧光金分别注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和极间亚核,观察到尾侧亚核Ⅰ~Ⅴ层的神经元均向同侧上述核团发出上行投射。值得注意的是尾侧亚核Ⅱ层(胶状质)也有神经元向上述各核团投射。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在尾侧亚核浅层(Ⅰ、Ⅱ层)约10%~30%荧光金逆标神经元呈calbindin-D28k样阳性.而在浅层仅偶见荧光金逆标神经元呈parvalbumin样阳性者。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支持Ⅱ层神经元有传出投射的观点,也提示calbindin-D28k样阳性神经元和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在尾侧亚核浅层可能分别代表着具有不同特性的两类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用直接抗GABA免疫组化方法和与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记法在光镜下观察了GABA样神经元和GABA能丘脑投射神经元在大鼠三又神经惑觉核簇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显示:GABA样神经元广泛存在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各亚核中,但在每一亚核和尾侧亚核的各层,其分布状况和细胞形态特征各异。在尾侧亚孩,GABA样神经元的分布密度为Ⅰ、Ⅱ层>Ⅳ、Ⅴ层>Ⅲ层;在极间亚核,GABA样细胞分为背、腹二群,以腹侧群为主;在吻侧亚核,分为背内侧群、内侧带群和腹外侧群三群;在感觉主核分为背内侧群和腹外侧群;在三叉上核分为吻内侧群和尾外侧群。同样,本文首次发现,GABA能丘脑投射神经元也广泛存在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各核中,而且在各亚核及各层中其分布密度及细胞形态也不相同。在尾侧亚核,双标细胞占38.6%,主要分布在Ⅰ、Ⅱ层,具有较长附突;在极间亚核,双标细胞占40%,主要分布在腹侧群;在吻侧亚核中仅在腹侧群有少量小的双标细胞;在感觉主核,双标细胞占20-30%,主要集中在背内侧群,腹外侧群仅有少量;在三叉上核,双标细胞仅出现在尾外侧群。结果提示:GABA对三叉神经感觉核簇中的各种深浅感觉功能的传导和整合可产生广泛的抑制影响,但其影响形式、程度和机制可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应用 GFP基因重组病毒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浅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 T1样和 DNPI样 )以及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 Sindibis病毒转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为探索兴奋性神经递质和 SP参与面口部伤害性信息在 Vc浅层内的传递和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 ;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病毒标记法的研究探索新路。结果显示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 Sindibis病毒注入一侧 Vc浅层后 ,仅在同侧 Vc注射部位附近的 ~ 层内观察到 5~ 9个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的胞体为小型 (≤ 15μm) ,呈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2 ) Vc浅层内均可见大量的 VGlu T1样、DNPI样和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 ,其中 VGlu T1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密集分布于 层的内侧部和 层 , 层和 层外侧部较为稀疏 ;而 DNPI则主要密集分布于 层和 层 , 层相对地较为稀疏 ;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 层和 层 ;(3 ) VGlu T1样、DNPI样和 SP样阳性终扣分别聚集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周围 ,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 ,Vc浅层内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和 SP样神经终  相似文献   

15.
已往研究证明 :三叉神经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网状结构 ( Vodm -L RF)和由三叉上核尾外侧部 ( Vsup-CL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 ( Vpdm)以及 AVM和 ADO等两个小核团所构成的“带状区”分别为三叉神经领域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Parvalbumin( PV)是常见的钙结合蛋白。在该通路的 Vodm-LRF和“带状区”内存在许多 PV样阳性细胞。但这些 PV样阳性神经元究系属投射神经元抑或为中间神经元则未见报道。本文用 F G逆标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 1)将荧光金 ( F G)注入一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和带状区的 Vpdm、ATM和 ADO后 ,分别在对侧“带状区”和同侧 Vodm-L RF出现大量 FG逆标细胞。( 2 )上述部位有相当数量的 FG逆标细胞呈 PV样阳性。由 Vsup-CL、Vodm、AVM和ADO向丘脑投射的神经元中分别有 5 7%、5 5 %、11%和 4%呈 PV样阳性 ;而向丘脑腹后内侧核投射的 PV/ FG双标神经元分别占 Vsup-CL、Vodm、AVM和 ADO内 PV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 2 3 %、79%、5 3 %和 16%。这些双标神经元多呈中、小圆形、梨形或不规则形。由 Vodm-LRF向 Vpdm、AVM和 ADO投射神经元的 3 3 %、3 4 %和 5 0 %呈 PV样阳性 ;而向 Vpdm、AVM和 ADO投射的 PV/ FG双标神经元则分别占 Vodm-LRF  相似文献   

16.
已往研究证明:三叉神经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网状结构(Vodm-LRF)和由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以及AVM和ADO等两个小核团所构成的“带状区”分别为三叉神经领域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Parvalbumin(PV)是常见的钙结合蛋白。在该通路的Vodm-LRF和“带状区”内存在许多PV样阳性细胞。但这些PV样阳性神经元究系属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与5-HT1A受体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内感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向外侧臂旁核(LPB)发出投射的神经元呈5-HT1A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将FG注入一侧LPB后,可在腰骶节段(L6-S2)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这些FG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DCN和IML内,以同侧为主;5%福尔马林注入大鼠结肠后,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骶髓DCN和IML,以同侧为主,在同侧脊髓背角I层、II层和深层也有少量的分布。另外,在腰骶髓DCN和IML内,还可观察到大量5-HT1A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同时有部分Fos蛋白阳性的FG逆标神经元呈5-HT1A受体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DCN和IML内的5-HT能终末可能对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逆行追踪剂荧光金分别注入大鼠一侧臂旁区、延髓尾侧腹外侧区和颈髓第四节段 ,观察到延髓背角浅层 ( 、 层 )向上述部位均有投射 , 层外侧部的投射神经元多于 层内侧部。臂旁区接受双侧延髓背角浅层的投射 ,但以同侧为主 ;延髓尾侧腹外侧区和第 4颈髓接受同侧延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的投射但延髓背角浅层向第 4颈髓投射的神经元数量较少。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研究表明 , 层向臂旁区和延髓尾侧腹外侧区投射的神经元部分呈 calbindin-D2 8k样阳性 ,而未见呈 parvalbumin样阳性者。向第 4颈髓投射的 层神经元数量很少 ,未见有呈 calbindin-D2 8K和 parvalbumin样阳性者。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 层有传出投射的观点 ,也提示 层的 calbindin-D2 8K样和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别用逆行和顺行追踪相结合及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对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和5 HT 样阳性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与向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将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证明HRP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Ⅲ层;将顺行标记物PHA L 注入中缝大核,证明PHA L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尾侧亚核的Ⅰ层,Ⅱ层内仅有少量PHA L 顺标终末;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结果显示5 HT 样阳性终末也主要存在于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其它部位仅散在分布。在电镜下观察到:(1)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的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分别与PHA L顺标终末形成轴 体突触和轴 树突触,其中大部分为对称性突触,非对称性突触较少;(2)尾侧亚核Ⅰ层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也分别与5 HT 样阳性终末形成轴 体突触和轴 树突触,这些突触联系也以对称性突触为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缝大核的下行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Ⅰ层,对此层内向丘脑投射的神经元可能主要发挥抑制作用,而5 HT 是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0.
用雄性Sp:ague-Dawley大鼠14只,分两组。第一组6只,将荧光金(FG)注入杏仁复合体,检查终纹床核群范围内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发现,只有在FG注射到中央杏仁核(Ce)的动物,卵圆核(Ov)内才出现较多的标记细胞。第二组8只,选FG注入Ce且Ov有较多标记细胞的切片,分别用抗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Anti—CRF)和抗神经降压素(Anti—NT)兔血清孵育,冉用FITC—IgG(羊抗兔)血清温育,结果发现,Ov内的FG标记细胞中,部分亦呈现CRF或NT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提示,Ov内有CRF和NT能神经元投射到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