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遗传性癫痫大鼠(Tremor,TRM)与正常大鼠(Wistar)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与定位差异,进一步阐明癫痫发病机制。方法以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筛选阳性自发性癫痫大鼠TRM作为实验组;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TRM及Wistar大鼠海马中BDNF蛋白进行半定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测定TRM及Wistar大鼠海马中BDNF蛋白的定位表达变化。结果与Wistar大鼠相比,TRM大鼠的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BDNF蛋白在海马DG区和CA1区定位表达减少。结论与Wistar大鼠相比,TRM大鼠海马DG区和CA1区BDNF蛋白定位表达减少,表明癫痫的发作可能与BDNF蛋白在海马区定位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结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老龄性改变,为脑衰老提供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资料。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青年组和老龄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2组大鼠海马结构BDNF阳性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老龄组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BDNF含量比青年组分别下降了13.3%、10.4%,然而,齿状回从青年到老年变化不显著。结论:老龄时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的BDNF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老龄大鼠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BDNF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老龄动物海马结构营养及学习记忆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猴脑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了 BDN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结果显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下列结构 :大脑皮层 III~ V层的锥体细胞及突起 ;小脑皮质篮状细胞、Purkinje细胞、Golgi细胞及小脑顶核的神经元及其突起 ;海马各区的神经元、纤维和齿状核的颗粒细胞 ;尾状核、豆状核和室旁核部分神经元和纤维 ;脑干脑桥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神经核、下橄榄核及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及纤维或膨体。此外 ,在大、小脑的白质也可见到部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反应产物广泛地分布于猴脑的多种区域和细胞 ,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及可能的非神经细胞。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猴脑的分布规律及其功能特点提供了有用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发作可诱导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上调,进而激活海马门区及CA3区腔隙层的TrkB受体,通过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等效应加强海马通路尤其是苔状纤维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从而导致持续的高度兴奋状态;而阻断BDNF信号转导通路则可抑制癫痫发生.提示BDNF在癫痫发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其细胞分子机制将为探索癫痫治疗手段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胚胎脊髓发育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不同发育时期人胚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对3周~8月人胚脊髓中BDNF蛋白进行定位、定量研究.结果:所检测的15个时段中,神经管上皮和室管膜上皮均可见BDNF阳性细胞,且随胚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免疫印迹法显示6~9周,BDNF蛋白含量随胚龄逐渐增加,9周时达到高峰,3月后下降,6月后又有所增加但相对平稳.结论:BDNF在人胚胎脊髓发育特别是胚期脊髓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神经上皮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construc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and detect its effect of overexpression on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NSCs) into neurons. Methods The RT-PCR was used to amplify rat BDNF gene from RNA of rat hippocampus. The BDNF gene was insert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GFP-N1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EGFP-N1-BDNF. The recombinant vector was transfected into NSCs by Lipofectamine 2000.The expression of BDNF mRNA in NSCs was detected by RT-PC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SCs into neuron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Results The sequence of the cloned BDNF was confirmed to be correct by DNA sequencing. The NSCs transfected with pEGFP-N1-BDNF expressed BDNF efficiently. The pEGFP-N1-BDNF transfected NSCs differentiated into more neurons than the pEGFP-N1 transfected ones (EM>P/EM>0.01). Conclusion 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DNF over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SCs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吗啡慢性处理及戒断后不同时期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trkB的表达.方法: 实验组雄性成年SD大鼠以剂量递增的方法连续腹腔注射吗啡10d,每天2次.动物在戒断后0、1、7、14d和21d处死.对照组动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按同样方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与trkB的表达.用Motic 3.2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实验组BDNF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戒断后0、1、7、14d和21d分别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戒断后14d下降最为明显.实验组trkB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戒断后0、1、7、14d和21d分别也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慢性吗啡成瘾及戒断后不同时间点BDNF与trkB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明显下降,这种下降可能与大鼠吗啡成瘾及戒断后不同时期的行为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传导功能以及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ADSCs移植入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营养混合物F12(DMEM)组和ADSC组。DMEM组和ADSC组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用相应的组织工程神经桥接损伤神经的断端。术后6周采用神经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采用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ADSC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和脊髓BDNF和CNT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DMEM组。结论:ADSCs可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上调脊髓BDNF和CNT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海马突触的传递和可塑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密切相关。它可调节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基础传递 ,不但在海马早期长时程增强中起作用 ,还参与海马的晚期长时程增强。其作用方式包括突触前调控和突触后调控 ,调节途径包括钙离子及其通道、N 乙酰 D 门冬氨酸受体、丝分裂素相关蛋白激酶和3 磷酸肌醇激酶途径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DNF和NT-3在0岁、1岁和2岁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和含量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
区内4层均可见BDNF阳性细胞,随着年龄增加,BDN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到2岁时BDNF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
外网状层移行区。这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内可见NT-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外网状层。到1岁时,
NT-3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在外网状层可见大量密集的阳性细胞。2岁时,外侧的分子层中NT-3阳性细胞增多,且细胞突起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
增多。这一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一致。结论 BDNF和NT-3参与了扬子鳄胚后2年内大脑皮质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海马CA3神经元损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严进  汤淑萍 《解剖学杂志》1999,22(2):99-104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的作用。方法:采用Bielschowsky-Gros-Lawrentjew染色法和常规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急性和慢性足底电击大鼠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开矿的变化,及双侧海马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其影响。结果;急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无明显变化;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的损伤性形态变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正常大鼠和急性应激大鼠的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为证明大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神经的保护作用 ,本文观察了此因子对缺氧时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从成鼠和乳鼠骨骼肌中提取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取 10 0μl (0 .1μg/ml)加入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培养液中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 PBS。然后用液体石蜡封闭液面造成神经元缺氧损伤 ,3 d后行 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反应 ,观察和计数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以及 Bcl-2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 ,并对 Bcl-2阳性神经元作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 :经成鼠和乳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孵育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后的神经元存活数、Bcl-2阳性神经元数以及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乳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效果更好。提示 :大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增强缺氧时脊髓运动神经元 Bcl-2的表达 ,抑制缺氧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以乳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部分去传入猫脊髓背角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部分去传入猫脊髓背角的表达状况 ,对成年雄性家猫切除 L1 ~ L5 ,L7~ S2 背根节、保留L6 节及背根 ,术后分别存活 3、6、12 d,对 L6 节段脊髓进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表明 :正常时 ,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在脊髓 I、II板层的神经终末、膨体与少量神经元胞体内。术后 3 d,术侧 II板层阳性神经终末和膨体密度开始减少 ,6d减少至高峰 ,到第 12 d时两者又均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阳性神经元胞体的数量却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 3 d、6d的减少主要与邻近背根节切除后 ,其神经纤维和膨体溃变有关 ;12 d时 ,保留的 L6 背根逐渐侧支出芽 ,且与靶细胞再建功能联系 ,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纤维和膨体数均趋于恢复。说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既参与脊髓的正常生理功能 ,也与其损伤后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缺氧时肌源神经营养因子(M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成鼠和胎鼠骨骼肌中提取MDNF。在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第7 d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包括成鼠MDNF组和胎鼠MDNF组),取100μl MDNF(0.1μg/ml)加入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培养液中,对照组加入等量的PBS。然后用液体石蜡封闭液面造成神经元缺氧损伤,缺氧3 d后,应用Nissl染色、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方法,对损伤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3 d后,经MDNF孵育可使脊髓运动神经元TUNEL、p53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神经元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胎鼠MDNF的效果更好。提示: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后可出现神经细胞凋亡,但胎鼠MDNF较成鼠MDNF更能减弱缺氧时脊髓运动神经元p53的表达,抑制缺氧后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在体和离体实验证明,骨骼肌内存在着促进脊髓神经元存活和再生的物质。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对胎鼠、成鼠和人胚的骨骼肌提取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在相同条件下尽管出现蛋白峰的数量不同,峰值也有所差异,但在相同的时间点出现两处4 峰(Ⅰ、Ⅱ1、Ⅱ2、Ⅱ3)的基本波型。峰Ⅱ1 的分子量为35000D,峰Ⅱ2 的分子量为22000D,峰Ⅱ3 的分子量为18000D。胎鼠和人胚的三峰呈中、低、高的形态分布,而成鼠的三峰呈低、中、高的形态分布。肌源神经营养因子(10~30 kD)位于峰Ⅱ。此结果使人们对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的存在产生了疑问,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究竟是一个新的营养因子(分子量究竟是多少?),还是已知的神经营养因子(CNTF,BDNF,NT 3 等)在骨骼肌组织中的分布? 对此有必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大鼠胚胎小脑提取液神经营养活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胎龄大鼠的小脑提取液(cerebellum extracts, CE)对体外培养小脑及脊髓神经细胞的影响。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法鉴定了各胎龄的CE 的蛋白成分差异。制备不同蛋白浓度的14、16、18、20 d 胎鼠(E14,E16,E18,E20)及新生1 d 鼠(P1)的CE,加入原代培养的E18 胎鼠小脑及脊髓神经细胞悬液中,24 h 后以微量快速自动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发现实验各胎龄鼠的CE均能促进培养小脑及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并有蛋白浓度依赖关系,各胎龄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浓度,E14、E16 和E18 的CE 显示了更强的神经营养活性,与对照组及其它实验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以蛋白浓度为0.4 g/L的E18 的CE培养新生3 d 鼠(P3)脊髓细胞的结果表明,此CE可促进培养脊髓神经元的成熟和分化,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电泳结果表明,E16 与E18 的CE中含有P1 的CE中所没有的蛋白带,分子量分别约为25.8 kD、45.1 kD、89.1kD 和179.5 kD,为寻找新的神经营养因子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hCNTF)基因,并在大肠杆菌宿主系统中高效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hCNTF蛋白。方法从人外周神经组织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得到编码人CNTF的全长cDNA片段,此片段经回收和纯化后克隆进PGEM-5Zf(+)质粒载体,并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然后进一步亚克隆进T7启动子表达载体,用IPTG在大肠杆菌宿主中诱导hCNTF蛋白表达,并以体外培养的鸡胚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测定了重组hCNTF蛋白的神经营养活性。结果成功克隆了人CNTF基因,含重组CNTF质粒的大肠杆菌经0.4mmol/LIPTG诱导3小时后,靶蛋白占细菌总蛋白的25%以上。结论hCNTF基因的克隆和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关系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纹状体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离纯化和生物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宏  郭畹华 《解剖学报》1996,27(4):362-368,T001,2
纹状体是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主要靶组织,我们先前的研究曾指出,纹状体提取液能增一外培养的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存活和发育,本研究是在此基础一步应用SephadexG-75凝胶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SDS-PAGE等的分析,结合生物鉴定,从纹状体提取液中分离出化的活性因子--纹关腐朽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该因子的分子量为11.5kD,等电点为9.39,它能促进体外  相似文献   

19.
用Wistar系大鼠观察了RNA剪接因子SC35在大鼠脑内的定位状况。采用免疫酶以及免疫电镜技术对RNA剪接因子SC35从组织学分布到超微结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光镜水平,SC35或SC35样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存在于大鼠脑内神经元,并且存在核团差异性;SC35或SC35样蛋白免疫阳性物质在脑神经元细胞核内呈斑点状分布。在电镜水平,SC35或SC35样蛋自主要分布在染色质问颗粒簇和染色质周边纤维上,也证明它存在于核仁的致密纤维组分(D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