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量的在体和离体实验证明,骨骼肌内存在着促进脊髓神经元存活和再生的物质,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对胎鼠,成鼠和人胚的骨骼肌提取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在相同条件下尽管出现蛋白峰的数量不同,峰值也有所差异,但在相同的时间点出现两处4峰(I,Ⅱ1,Ⅱ2,Ⅱ3)的基本波型,峰Ⅱ1的分子量为35000D,峰Ⅱ2的分子量为22000D,峰Ⅱ3的分子量为18000D,胎鼠和人胚的三峰呈中,低,高的形态分  相似文献   

2.
制作备用根大鼠脊髓后角提取液,取其分子量大于10kD的组分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电泳区带数目 大致相同,但手术侧样品的第四条蛋白质区带扫描的吸收峰面积发比大于非手术侧样品的第四条区带,两者在量上可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冯虓  郭畹华 《解剖学报》1995,26(3):246-251
用快速自动比色微量分析法检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ΦCM)对体外培养的生后7d SD大鼠小脑皮质神经元的作用。结果表明,MΦCM内分子量大于30kD的组分(加入量40μl/孔)对神经元(细胞密度1×10~5/孔)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盖片培养法证明,此组分还具有促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另外,把MΦCM进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及生物活性鉴定,获得具有神经营养活性的第一峰洗脱液。降此洗脱液及上述MΦCM分子量大于30kD的组分经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证明MΦCM中含有支持神经元生存和增强其活性作用的成分,是一种分子量为97.9kD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传导功能以及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ADSCs移植入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营养混合物F12(DMEM)组和ADSC组。DMEM组和ADSC组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用相应的组织工程神经桥接损伤神经的断端。术后6周采用神经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采用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ADSC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和脊髓BDNF和CNT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DMEM组。结论:ADSCs可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上调脊髓BDNF和CNT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胎大鼠顶盖提取液保存视网膜神经层,观察其对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形态结构影响,了解其对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胎大鼠顶盖提取液、端脑提取液,成年大鼠端脑提取液及RPMI-l640培养液分别保存视网膜神经层组织块4小时。对标本作神经元特异性烯酵酶(NSE)抗体免疫染色,光镜、电镜下观察RGCs形态结构变化,测量RGCs核体积密度。结果:顶盖提取液组保存的RGCs形态结构基本正常,RGCs核体积密度与正常RGCs核体积密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保存的RGCs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胎大鼠顶盖提取液可能含有维持RGCs存活的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6.
人胎脊髓存在神经营养物质,在以往的研究已发现它们对脊髓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及分化有营养作用。本文采用Superdex-30、反相C18HPLC以及毛细管电泳对4月龄和8月龄人胎脊髓的神经营养进行了分离纯化了分离纯,活性检测采用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MTT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胚胎脑提取液的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人胚胎脑中提取对运动神经元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营养因子。方法 用人胚胎脑组织制备提取液,以成年Wistar大鼠脑提取液及生理盐水为对照,在切断坐骨神经的乳鼠动物模型上,检测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结果 在损伤侧局部注射提取液,术后30天损伤侧腰髓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第2月人胚脑提取液组为81.4%;第4~5月胎儿脑提取液组为80.7%;成年大鼠脑提取液为50.7%;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为25%。结论 人胚胎脑提取液与两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运动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8.
前  言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e-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在 1993年由大鼠胶质瘤细胞系 B49中分离的糖基化的二硫键结合的同二聚体蛋白质 ,含有 134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33~ 35 k D。因其具有 7个保守的半光氨酸残基 ,并且它们在分子出现的位置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超家族的全体成员均相同 ,所以 GDNF被认为是 TGF- β超家族的一员。人和大鼠的 GDNF基因业已被克隆 ,二者的氨基酸序列有 93%的同源性 [1 ] 。 GDNF的受体是多成分的复合物 ,它是由固定于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脊髓前角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不同时间脊髓腰4(L4)前角神经元中BDNF及TrkB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L4前角神经元中,BDNF及TrkB的mRNA均存在一定水平的表达;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7d、14d、1m和2m,BDNF和TrkBm RNA的表达均升高,术后7d达到高峰,14d开始下降;2m时BD-NF mRNA的表达量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TrkB mRNA的表达量到2m时虽仍高,但与正常组相比,其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脊髓L4前角神经元的内源性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均增高,它们可能作为保护性因子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  相似文献   

10.
孟步亮  尹昭  李明  杨力  郭泽云  王延华 《解剖学杂志》2006,29(2):220-222,22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t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3、NT-4)在脊髓腹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染4种神经因子并作阳性细胞计数。结果:NGF主要分布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的胞核,BDNF、NT-4与NT-3主要分布于胞浆。htSCI前后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范围没有变化。BDNF、NGF与NT-3的3 d在损伤尾侧段脊髓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BDNF与NGF的14 d的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NT-3与NT-4的14 d~21 d的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BDNF7~21 d以及NGF14 d的健侧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分别多于相应的伤侧。结论:内源性BDNF、NGF、NT-3、NT-4增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BDNF和NGF在健侧表达的增加说明健侧代偿功能的活跃。  相似文献   

11.
为证明大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神经的保护作用 ,本文观察了此因子对缺氧时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从成鼠和乳鼠骨骼肌中提取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取 10 0μl (0 .1μg/ml)加入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培养液中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 PBS。然后用液体石蜡封闭液面造成神经元缺氧损伤 ,3 d后行 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反应 ,观察和计数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以及 Bcl-2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 ,并对 Bcl-2阳性神经元作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 :经成鼠和乳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孵育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后的神经元存活数、Bcl-2阳性神经元数以及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乳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效果更好。提示 :大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增强缺氧时脊髓运动神经元 Bcl-2的表达 ,抑制缺氧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以乳鼠肌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海马CA3 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观察其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结果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物质在生后零天(P0)组位于CA3 区细胞周围间质内;P10,P15 和P20 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产物位于锥体细胞内,幅射层内可见阳性苔藓纤维终末,这些终末随生后日龄增加而增加。P30 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产物仅见于细胞周围间质内,未见细胞胞浆内有阳性物质分布,但偶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细胞核位于CA3 区锥体细胞层,辐射层内有较多的苔藓纤维阳性终末。本研究结果提示,发育早期大鼠海马CA3 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布于细胞周围间质而生后10 至20 天发育期间,CA3 区锥体细胞合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并可沿神经元轴突顺行运输、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为检测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划痕损伤后 Bcl-2表达的影响 ,本实验从成鼠和乳鼠骨骼肌中提取出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第 7d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成鼠组和乳鼠组 ) ,取 10 0μl肌源神经营养因子 ( 0 .1μg/ ml)加入实验组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 PBS,同时进行划痕损伤。损伤后第 3d计数各组存活的运动神经元 ,行 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反应 ,计数 Bcl-2免疫反应 ( Bcl-2 -IR)阳性神经元数量 ,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 Bcl-2 -IR阳性神经元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 ,损伤后第 3d,实验组运动神经元存活数 ,Bcl-2 -IR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而乳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功效优于成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结果提示 ,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受损运动神经元具有增强 Bcl-2表达、减少凋亡和损伤修复等作用 ,且乳鼠的此因子效能尤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缺氧时肌源神经营养因子(M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从成鼠和胎鼠骨骼肌中提取MDNF。在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第7 d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包括成鼠MDNF组和胎鼠MDNF组),取100μl MDNF(0.1μg/ml)加入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培养液中,对照组加入等量的PBS。然后用液体石蜡封闭液面造成神经元缺氧损伤,缺氧3 d后,应用Nissl染色、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方法,对损伤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3 d后,经MDNF孵育可使脊髓运动神经元TUNEL、p53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神经元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胎鼠MDNF的效果更好。提示: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后可出现神经细胞凋亡,但胎鼠MDNF较成鼠MDNF更能减弱缺氧时脊髓运动神经元p53的表达,抑制缺氧后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优化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是神经科学研究的关键性技术。本实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条件下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结果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脊髓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条件 ,分离出了生长状态良好、高纯度的脊髓神经元。并且优化了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 ,建立了稳定的脊髓神经元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孕 14 d SD胚鼠大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发育过程。将孕 14 d SD胚鼠大脑皮质细胞悬液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实验按培养龄分 4组 ,分别在接种后 5d、10 d、15d和 2 0 d终止培养 ,继而进行NA DPH - d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各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结果显示 :培养后 5d即有一定数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 ,在 4个实验组中 ,以 15d组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为最多、突起最长 ,深染细胞数量也最多 ,大部分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与突起均局限分布在细胞团块内 ,胞体大小不一 ,只有少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细胞团块之间 ,其突起伸向或围绕团块。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胚鼠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内即已有一氧化氮合酶存在 ,提示一氧化氮可能与胚脑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但在脊髓后角的分布稍有不同,BDNF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染色;而NT-3的胞核染色较胞浆为深,核仁不染色。在胎鼠脊髓移植体,NGF、BDNF、CNTF和NT-3及受体trkA、trkB、trkC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大鼠脊髓神经元内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提示神经营养因子除具有靶源性来源以外,还有神经元自分泌的产物。而在胎鼠移植体内和其周围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在移植体内的移植细胞自分泌和成鼠脊髓损伤的刺激所引起的,这在移植体的存活和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海马CA3神经元损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严进  汤淑萍 《解剖学杂志》1999,22(2):99-104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的作用。方法:采用Bielschowsky-Gros-Lawrentjew染色法和常规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急性和慢性足底电击大鼠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开矿的变化,及双侧海马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其影响。结果;急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无明显变化;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的损伤性形态变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正常大鼠和急性应激大鼠的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研究了Nogo(N-18)在大鼠脑干及小脑的分布并探讨其存在的意义。结果表明,Nogo(N-18)在正常大鼠脑干以及小脑的神经核团有广泛的表达,阳性物质很强地表达于神经元的胞核内,神经元胞体、突起内表达较弱。结论:Nogo(N-18)在脑干及小脑的神经核团广泛表达提示其作为一种髓鞘源性神经突生长抑制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存在,可能在正常的神经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带有 BDNF基因的成纤维细胞(NIH/3T3)(由上海生化所提供)冻存-70℃, 6个月后将此工程细胞复苏,放在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扩增,观察形态学并同时收集其培养液,对新生SD大鼠的脊神经节、脊髓和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进行条件培养并设对照组。脊神经节植块培养2天后显示BDNF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对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活性。对脊髓、大脑皮层中神经元分别进行分散原代培养,15天后,其突起长度作图像分析(Leica Q500 IW)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平均长度。脊髓实验组为 192. 20±75μm,对照组为160.37±48μm。大脑皮质实验组为347.14±106μm,对照组为125.67±42μm。两组的t检验分别是P<0.05。结果显示BDNF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对体外培养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