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在生后一周内即施行单眼缝合和双眼缝合成活至1 年的猫视觉中枢(上丘表层,外膝体和视皮层17 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显示:(1)单眼缝合或双眼缝合并不改变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分布模式,也不影响该神经元的数量,但单眼缝合使对侧上丘表层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树突野最大半径减小,树突总长度减少;而双眼缝合可使双侧上丘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胞体减少,树突野最大半径以及树突总长度均明显减少。(2)单眼缝合导致外膝体非剥夺层中出现较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剥夺层少量出现,而双眼缝合却没有以上效应。(3)单眼缝合不影响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该神经元在皮层各层中的分布密度;双眼缝合也不影响该神经元的分布模式,但可使NADPH-d 黄递酶活性明显降低。提示视觉神经中枢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受视网膜活动依赖性的调节,且受视觉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与上丘、外膝体视觉功能成熟的关系,用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5、1、3、5、8、10、15 周和成年)猫上丘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形态变化和外膝体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纤维网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1)上丘表层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0.5 周时已少量出现,胞体相对较小,树突分支少而短;1 周时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的三周内,此神经元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在生后的1~5 周中,胞体面积逐渐增大,树突分支复杂化、长度增长,直至第5 周达到峰值。生后8 周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胞体面积、树突分支长度逐渐减少,10 周后接近成年动物水平。(2)在生后发育的各个年龄段,外膝体中均未见到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生后3 周时,开始出现阳性神经纤维,在随后的发育中,阳性纤维更加浓密,10 周时已与成年动物者类似。本研究结果提示:上丘表层中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形态变化以及外膝体中的NOS阳性纤维的形成与生后发育中的这两个皮层下视觉中枢的功能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7、14、21、28、35、60、120d)Wistar大鼠视皮层(17区)和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视皮层17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7d时开始出现,但胞体小,树突分枝少而短,以双极细胞为主,占68.0%;14d时数量达到高峰;且14~21d中,该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增大,树突分枝复杂化,长度增加,多极细胞占64%;28d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面积,树突分枝长度明显减小,分枝简单化;35d后接近成年动物水平(120d).生后7d时,一氧化氛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视区的白质和皮层的5、6层中,7d后该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在第2/3及4层中明显增多,这种分布状态在35d后趋于稳定。上丘表层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生后第2周逐渐出现,第3周迅速增加,第4周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并趋于稳定水平。结果提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视觉中枢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变化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7、14、21、28、35、60、120d)Wistar大鼠视皮层(17区)和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视皮层17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7d时开始出现,但胞体小,树突分枝少而短,以双极细胞为主,占68.0%;14d时数量达到高峰;且14 ̄21d中,该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增大,树突分枝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高殿帅  沈丽 《解剖学报》1997,28(3):238-243
用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简称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的方法,在光镜下对NADPH-d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反应产物的光密度(OD)值,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在惊厥鼠上丘分布的情况。实验动物为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大鼠,简称惊厥鼠(P77PMC)和正常Wistar大鼠,简称正常鼠。实验结果如下:(1)在大鼠上丘第Ⅱ层NOS阳性神经元呈密集均匀分  相似文献   

6.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都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多为多极形.排列较密,由吻侧向尾侧数量逐渐增多;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形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但数量较少,且由吻侧向尾侧数量相对稳定。通过双重反应证明,基底前脑神经元包括着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以及两者共存的神经元等三种类型。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形态上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其数量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前由+1.0水平,它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70%,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50%;但到前连合水平则仅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20%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40%。本文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一氧化氮合酶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意义以及此二种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孕 14 d SD胚鼠大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发育过程。将孕 14 d SD胚鼠大脑皮质细胞悬液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实验按培养龄分 4组 ,分别在接种后 5d、10 d、15d和 2 0 d终止培养 ,继而进行NA DPH - d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各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结果显示 :培养后 5d即有一定数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 ,在 4个实验组中 ,以 15d组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为最多、突起最长 ,深染细胞数量也最多 ,大部分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与突起均局限分布在细胞团块内 ,胞体大小不一 ,只有少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细胞团块之间 ,其突起伸向或围绕团块。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胚鼠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内即已有一氧化氮合酶存在 ,提示一氧化氮可能与胚脑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在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程尾壳核内的变化。方法:应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结合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0h,1h,6h)尾壳核内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变圆,树突缩短,形态学参数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中期(24h,48h,72h)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学参数较前有一过性升高,但随后仍持续降低,缺血-再灌注后期(1W)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继续下降,胞体浓缩,树突消失,细胞崩解,形态学参数降到最低,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尾壳核内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损伤较重,持续时间长,后期更为严重,这可能会影响尾壳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大鼠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化方法观察E14d起至生后28d这段时间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胚龄16d时,尾壳核内已有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此时细胞数量少,细胞圆形,无突起或仅有一短的突起,胚龄18d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生后1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0.
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h后,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反应观察了大鼠海马及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及神经损伤。结果显示:在缺血损伤严重的CA1区及齿状回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较正常动物明显增多并深染,而在同样严重受损的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较正常者明显减少。结合文献及本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在脑缺血所致的神经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海马、纹状体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本身可能具有不同的抗伤害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 NADPH-d方法研究发现 :在应激的早期 ( 1~ 6d)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基底前脑、纹状体、间脑和脑干内出现的部位增多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增多 ;而在应激的晚期 ( 9d以后 )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的部位及数量明显减少。提示在慢性应激的早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 ,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增强 ;而在应激的晚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 ,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应激性防御反应过程中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采用NADPH-d方法研究发现在应激的早期(1~6d),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基底前脑、纹状体、间脑和脑干内出现的部位增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增多;而在应激的晚期(9d以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的部位及数量明显减少.提示在慢性应激的早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增强;而在应激的晚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侧和双侧眼睑缝合后 ,幼年大鼠脑内视觉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变化。 方法 分别缝合出生后 7d大鼠单侧或双侧眼睑并维持 80d ,正常光线环境下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大鼠脑内视觉系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眼与双眼缝合组大鼠脑内GFAP阳性结构均减少。单侧眼睑缝合组视交叉、视束及缝合眼对侧与视觉传导相关的脑区 (包括视交叉上核、外侧膝状体、枕叶视皮质、上丘视神经层、顶盖前区 )内GFAP阳性结构明显减少。双侧枕叶视皮质呈现“互补分布”的特点。双侧眼睑缝合组大脑两侧上述脑区内GFAP阳性结构基本消失。单侧和双侧眼睑缝合组两侧嗅皮层内GFAP阳性结构明显增加。 结论 提示发育过程中视觉经验可以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部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多为多极形,排列较密,由吻侧向尾侧数量逐渐增多;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形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和神经元相似,但数量较少,且由吻侧向尾数量相对稳定。通过双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分布的变化。方法  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与正常组 ,应用NADPH d组化法显示肝硬化大鼠黑质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的数量及胞体灰度。结果 肝硬化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但阳性胞体的灰度增加 ,正常组大鼠黑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但胞体的灰度降低。结论 肝硬化大鼠体内有毒物质使脑细胞广泛受损 ,神经递质传递发生障碍 ,造成肝性脑病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病症  相似文献   

16.
孙贤奎  梅俊 《解剖学杂志》1998,21(4):308-3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和衰老变化。材料和方法:实验用青年(2-3月)中年(15-18月)和老年(26-30月)三组SD大鼠,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和脑桥上部,延髓分布极少。上丘浅灰质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外侧部、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核和桥脚被盖核内的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横截面积没有显著性变化。老年  相似文献   

17.
用NADPH d 黄递酶组化技术观察了生后不同年龄段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状况。结果显示: 生后1 周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仅出现于皮层的第5/6 层以及皮质下板(白质)中,皮质板中极少;生后2 周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见于2/3 和4 层;在随后的发育中,2/3 层与4 层中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第5 周时呈现与成年动物相似的分布模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发育模式反映了皮质板的形成过程,即“由内向外”的皮层片层成熟模式;成年动物的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远远高于幼年。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发育的时空表达模式与猫视皮层发育的关键期无明显吻合关系,推测视皮层中内源性一氧化氮与视皮层的眼优势柱的可塑性无关,为Reid 等和Ruthazer 等的电生理学研究结果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后早期双侧眼球摘除对金黄地鼠外膝体细胞密度、NOS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Nissl神经细胞染色和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生后早期双侧眼球摘除后,大鼠外膝体细胞密度显著减少,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结论:生后早期双眼摘除对外膝体发育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合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视上核及室旁核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视上核及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方法:用NADPH-di-aphorae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一氧化氮合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分布间下观察下捕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形态、分布并进行计数。用图像分析仪测其灰度显差异。视上核及室旁核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灰度值在高血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这两上核内一氧化氮合酶  相似文献   

20.
肖明  吴凌霞等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2):163-167,T032
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第三脑室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在第三脑室触液神经元内的共存。结果显示:在视前区至室间核后大细胞亚核平面的第三脑室室壁均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分布,呈自前向后,由腹侧部渐向背侧部过渡迁移的特征。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绝大部分为大细胞型标记神经元,胞体呈卵圆形、梭形、多角形与倒置梨形。它们位于脑室管膜内、室管膜下,或距室管膜有一定距离处,但有突起伸至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催产素免疫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基本相似,两者高度共存。催产素/一氧化氮合酶双标神经元,约占阳性细胞总数的90.9%。上述三种阳性触液神经元与邻近核团关系密切,尤其与室旁核之间有很多的阳性纤维互相交错。本研究结果表明,第三脑室有大量的一氧化氮合酶与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并且高度共存,从而建立了催产素的下丘脑-脑脊液-垂体神经体液调节环路的结构基础,对生殖与性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