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小腿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20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愈合;18例皮瓣全部成活。6例修复神经者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良好,无皮肤破溃发生。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部分可恢复感觉功能,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10月,采用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足背皮肤缺损25例,均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骨质、肌腱外露,术中将皮瓣近端小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腓肠神经与已断裂隐神经、足背皮神经近端相接合.结果 25例皮瓣均成活,外观、感觉良好.术后随访16例,时间10个月~2年,足部外形良好,皮瓣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吻合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改善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静脉回流,扩大了皮瓣的修复范围,能够修复足背远端至跖趾关节皮肤缺损,感觉恢复快,较容易成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患者(足母)趾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设计以第一跖趾关节胫侧(足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为皮瓣蒂的带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患者12例,同时将皮瓣内隐神经与受区皮神经顺行精细吻合,(足母)趾皮肤缺损面积5.0 cm×2.8 cm~6.5 cm ×4.5 cm。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少许表浅坏死,换药1周愈合,供区植皮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颜色、质地与受区一致,耐磨,皮瓣感觉恢复至S2 2例,S3 4例,S3+ 3例,S4 3例,两点分辨觉4~9mm。 结论 穿支血管蒂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方便、灵活、安全可靠,修复质量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跟骨骨髓炎性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跟骨骨髓炎伴跟部皮肤缺损患者,行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术中将皮瓣远端的小隐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作端端吻合以改善静脉回流。皮瓣切取范围12 cm×15 cm~4 cm×6 cm,血管蒂长6~15 cm。结果10例皮瓣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1例术后因吻合的静脉栓塞致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创口二期愈合。11例获得6~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恢复部份保护性感觉,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能有效增进皮瓣静脉回流、提高跟骨慢性骨髓炎伴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1996年6月~2002年10月,对18例膝、小腿及远端的皮肤缺损创面,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以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远端蒂皮瓣(11例),近端蒂皮瓣(4例)及交腿皮瓣(3例)移位修复.皮瓣范围4 cm×5 cm~9 cm×20 cm. 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蒂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致远端1/5坏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设计灵活多样,切取简便快捷,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但皮瓣成活面积与胫后动脉皮穿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本术式皮瓣的血循环特点、成活机制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2003年10月-2007年6月采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2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20例足背均为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顺,术中将皮瓣近端小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结果20例术后皮瓣均成活,无静脉回梳障碍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4年,足部外形良好,皮瓣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吻合小隐静脉改善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静脉回流,为皮瓣建立了通畅的静脉回流系统,改变了皮瓣血液循环模式,扩大了皮瓣的修复范围及能力,可使皮瓣向肢端延伸,能够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为临床修复足中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3种小腿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3-06诊治的3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彻底清创并应用封闭负压引流5~7 d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皮瓣修复,17例应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8例应用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3例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12个月,无感染、骨坏死和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皮瓣质地柔软,有弹性,供区愈合良好,足踝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处理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后,合理个体化选择小腿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可减少感染机会及肉芽瘢痕,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足跟皮肤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报道足跟皮肤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体会。方法:采用以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10例。结果:10例皮瓣中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7例修复神经者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经随访6个月~4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无皮肤破溃病例。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该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部分可恢复感觉功能以及不牺牲知名血管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吻合浅静脉的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目的探讨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1996年6月起对19例肢体远端皮肤缺损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其中皮肤创伤性缺损10例,慢性溃疡3例,瘢痕挛缩6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9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术中将皮瓣远端的浅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作端端吻合以改善静脉回流。皮瓣范围15cm×24cm~4cm×6cm,血管蒂长6~15cm。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前臂内侧皮神经皮瓣修复手掌创面及1例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足内侧瘢痕创面,术后因吻合的静脉栓塞致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6例获得6~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恢复保护性感觉,外形及功能改善满意。结论吻合浅静脉可以明显改善该类皮瓣的静脉回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及修复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旋转点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前足背侧缺损创面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8月,应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前足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8~53岁.左足2例,右足4例.蓖物压砸伤5例,车祸伤1例.患足均伴肌腱、骨外露或坏死皮肤软组织切除后肌腱、骨外露.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4例.清创后创面缺损为7.0 cm×5.0 cm~9.0 cm ×5.5 cm.皮瓣旋转点位于内踝上1~3 cm处,切取皮瓣人小为8.0 cm × 6.0 cm~13.0 cm × 6.5 cm.其中2例将皮瓣内隐神经近断端和创面内足背内侧皮神经残端吻合.供区创面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4例术后皮瓣顺利成活;2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水疱,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厚薄、颜色及质地接近受区.术中吻合神经的2例皮瓣痛、温觉恢复,两点辨别觉分别为8 mm和9 mm;未吻合神经的4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无皮肤破溃. 结论 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血供可靠,足修复前足背侧缺损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足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单纯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肌皮瓣9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9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血管皮瓣19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9 cm~4 cm×3 cm,皮瓣面积13 cm×9.5cm~6 cm×5 cm。结果 43例皮瓣完全存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清创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感染及淤血,皮瓣蒂部无臃肿。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术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的皮肤缺损创面,采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结果3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有部分皮瓣坏死,须再次行游离植皮术。32例获6个月~3年随访,28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好,4例皮瓣须二期修整。结论远端为蒂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皮瓣质地好,厚度适中,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构制的皮瓣移植修复儿童足部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不同构制的皮瓣移植修复儿童足部或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皮瓣9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0例,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6例。皮瓣面积:4.5cm×5.0cm×5.0cm×14.0cm。结果本组25例中22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部分远端坏死,经再次处理植皮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2年,皮瓣血运、弹性和质地良好,吻合血管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8-10mm。全部病例弹跳功能无严重影响。结论应用不同构制的皮瓣移植修复儿童足部或踝部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外露,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e Achilles tendon and the bones around the foot and ankle are often exposed after trauma and infection because of the thinness of the soft tissue. Many surgeons consider the distally-based neurocutaneous flap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reconstructing soft tissue defects around the ankle, as it provides robust axial perfusion for flaps and is easier to transpose than random pattern local flaps or free flaps. We report here a series of 23 cases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ot and ankle using a distally-based sural neurocutaneous flap. This flap, which measured from 5 × 4 cm(2) to 15 × 10 cm(2), was transferred to cover defects in the soft tissues of the foot and ankle. The short saphenous veins were ligated in 12 cases and retained in the remaining 11 cases. All flaps survived, but two cases with retained short saphenous veins developed venous congestion, including one that progressed to distal necrosis. In conclusion, the distally-based sural neurocutaneous vascular flap provides a valuable tool for the repair of defects in tissues around the ankle.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7年起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3例 ,踝部 3例 ,足部 8例 ;其中 1例交腿移位。切取皮瓣范围 4cm×3cm~ 14cm× 12 cm,血管蒂长 7~ 16 cm,均为逆行移位。结果 术后 12例皮瓣成活 ,1例部分坏死 ,1例全部坏死。其中 10例伤口 期愈合 ,3例经换药后愈合 ,皮瓣坏死的病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 9例获得随访 ,时间 3~ 2 1个月 ,外观功能恢复良好 ,皮肤质地接近正常 ,6个月后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转移范围大 ,损伤小 ,操作简便 ,可用于修复小腿前侧、踝部及足部近侧 1/ 2软组织缺损 ,对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的病例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解剖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索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与移位修复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20侧,自愿捐献新鲜成人下肢标本8侧;其中左下肢12侧,右下肢16侧.解剖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源、大小、分支、分布和吻合;4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股动脉灌注朱砂滤过液,静脉灌注泛影葡胺后,钼靶X线片显示静脉周围血管网分布;另4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行大隐静脉显微解剖,观察静脉周围血管分布及吻合情况.临床应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虎口、带蒂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及小腿下段、顺行皮瓣修复胫前及膝关节周围创面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53岁.车祸伤7例,碾压伤4例,炸伤1例,中厚皮术后瘢痕2例,足底肿瘤扩大切除1例,外伤术后长期溃疡3例.创面部位:虎口1例,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14例.其中骨质外露7例,肌腱外露3例,钢板外露1例.创面范围:4 cm×4 cm~13 cm×7 cm.皮瓣切取范围6 cm×4 cm~15 cm×8 cm,蒂长8~11 cm,筋膜蒂宽2.5~4.0 cm,蒂部带窄条皮肤宽1~2 cm.结果膝降动脉在股骨内侧髁上9.33±0.81 cm处发出,分出隐动脉支伴隐神经下行,在股骨内侧髁下平均7.21±0.82 cm浅出,位于大隐静脉旁,隐动脉与胫后动脉穿支成"Y"或"T"形吻合,接力构成纵行血管链,达内踝前下方,形成皮瓣的轴心血管.大隐静脉周围5~8 mm内分布有波浪状小血管,直径约0.05~0.10 mm,也吻合成纵行链状,钼靶X线片示小血管沿静脉一侧或双侧呈平行波浪状走行.临床应用1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 2例远端3 cm出现小水泡,经拆线减张、换药后愈合.13例经6~12个月随访,修复后创面获得保护性感觉,功能接近正常,外观满意,无溃疡.结论隐神经及大隐静脉周围均有血管网伴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游离移植,也可形成近端蒂或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近侧或足踝部创面.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下肢创面修复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修[足母]背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母]背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月,外形、功能满意。结论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切取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是比较理想的修复[足母]背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创面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4 cm~18 cm×12 cm.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2月.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2例,予拆除缝线、高压氧治疗好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供区植皮坏死1例、感染2例,均经换药治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蒋宾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3):281-282
目的探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4例小腿及足踝部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5 cm×6 cm~12 cm×8 cm。结果3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术后皮瓣明显肿胀,2周后消退,皮瓣成活。24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足背外踝区早期感觉减退,6个月时21例皮瓣麻痹区缩小。皮瓣两点辨别觉〉2 cm者17例,7例足跟边缘区部分溃疡,换药后瘢痕愈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充足,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远端蒂的下肢内侧复合皮瓣在足部套状撕脱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膝内侧皮瓣游离移植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足部皮肤套状撕脱伤6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2cm×45cm,最小为8cm×30cm。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血供良好,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足能负重行走,按足部疾患治疗结果评分标准评定,平均70分。结论联合远端蒂的下肢内侧复合皮瓣血供良好,皮瓣切取面积大.可恢复感觉功能,适合修复足部皮肤套状撕脱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