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与X线表现,探讨CT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我院3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对其X线和CT片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空洞型肺转移瘤大多数为肺内圆形类圆形结节合并空洞,可为厚壁或薄壁空洞. 结论 CT可作为空洞型肺转移瘤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是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征象,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分析68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特征。结果68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57个椎体异常,累及椎弓根23例59根,棘突及横突18处,椎体病理骨折38个,椎旁软组织肿块21例77处。X线和CT表现为椎体及其部分附件骨质破坏或片状高密度硬化影。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结论脊柱转移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发现病灶、鉴别诊断方面优于X线、CT检查。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脊柱的肿瘤,恶性多于良性,二者比例约为4—5:1.恶性肿瘤中,又以转移为多见.以柱主要靠X线平片及断层检查发现.自CT应用于临床后,由于CT所具有的横断层图像及高密度分辩率,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脊柱转移腐的CT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1 资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12例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在38—7O岁,50岁以上占83.3%肺癌4例,肝癌4例,胃癌2例,食道癌、肾癌、喉癌各1例.脊住转移瘤部位:颈椎2例,胸腰段交界2例,腰椎6例,骶椎2例,单椎体转移7例,多椎体转移5例.(2)检查方法:使用的CT机为TCT300S,时间为4.5秒,矩阵为320×320,层厚5mm,计划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征象,旨在提高二级医院对AS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所有26例AS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髋关节的X线、CT征象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骶髂关节X线表现Ⅰ级改变1例,Ⅱ级改变5例,Ⅲ级改变9例,Ⅳ级改变12例.CT表现:Ⅱ级改变6例,Ⅲ级改变10例,Ⅳ级改变12例.脊柱:X线表现正常6例,早/中期13例,晚期7例.CT表现正常2例,早/中期16例,晚期8例.髋关节:X线表现正常17例,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3例.CT表现正常10例,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4例.结论 X线、CT是AS的首选检查方法,对AS的诊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AS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肺中叶综合征的 X线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整理 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治愈的右肺中叶综合征患者 X线胸部正侧位片、CT检查影像表现资料 ,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 4 6例占 5 4 .8% ,炎症 18例占 2 1.4 % ,肺癌 12例占 14 .3% ,肺囊肿合并感染 3例占 3.5 %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2例占 2 .4 % ,创伤性湿肺、结节病及炎性假瘤恶变各 1例。临床主要表现胸痛、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结核发病在 30岁左右 ,常伴淋巴结肿大压迫有肺不张。肿瘤在 5 0岁以上发病表现有肿块。炎症发病急 ,密度浅淡、吸收治愈快。结论 :根据影像特征结合临床主要表现 ,均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X线、CT,尤其是多排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骨样骨瘤24例,24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扫描18例;股骨10例,胫骨7例,肱骨3例,颈椎2例,髂骨2例;分析比较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骨质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9例和18例表现为一卵圆形或圆形瘤巢,直径<2 cm;管状骨的骨样骨瘤与骨干相邻处骨皮质见骨质硬化;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2%和100%。结论:骨样骨瘤有特征性X线表现,结合典型的夜间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一般可明确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恰当的CT后处理技术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锋玫  王成名  覃求 《华夏医学》2006,19(2):297-29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X线和CT表现。方法:对48例脊柱结核的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46例X线和CT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另有2例早期脊柱结核X线未见异常表现,CT显示轻微骨质破坏。结论:脊柱结核的诊断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能弥补X线平片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神经纤维瘤病颅脑和脊柱CT、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NF)病1型(NFl)和2型(NF2)的颅脑和脊柱的CT、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病理学证实16例神经纤维瘤病的CT和MRI资料,2例CT检查,14例MRI检查;6例NF1,10例NF2,分析病变异常CT、MRI表现.结果:NF1表现为:椎管内及椎旁在MRI上显示多发神经鞘瘤5例,其中1例合并脊髓空洞,2例椎旁右侧腰大肌神经鞘瘤;1例CT上右侧蝶骨大翼缺如.NF2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合并多发脑膜瘤5例,枕部、颈部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内多发神经纤维瘤2例,2例CT上双侧内听道扩大,其中1例侧脑室脉络丛异常钙化、1例并右环池内滑车神经鞘瘤.单侧听神经瘤5例:3例椎管内多发神经鞘瘤.其中1例合并颈髓室管膜瘤、颈胸髓空洞;3例多发脑膜瘤,其中1例合并面、前庭及三叉神经鞘瘤;3例合并脑实质内结节状异常信号.结论:NF1和NF2的颅脑和脊柱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 30例脊柱转移瘤均经病理证实 ,CT扫描表现溶骨性破坏 19例 ,成骨性破坏 3例 ,混合性破坏8例。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见 ,其次为鼻咽癌和胃癌。本组 30例备有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 ,平片发现或可疑破坏 16例 ,而CT扫描 10 0 %,CT扫描发现和估价病变方面较平片X检查优越敏感 ,本文对脊柱转移瘤的CT诊断 ,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脊柱转移瘤的MRI与CT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分析52例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CT表现,比较其敏感性与特异性,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52例脊柱转移瘤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乳癌、鼻咽癌等,对5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同期CT及MRI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在两种检查方法上的表现.结果:52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176个椎骨异常、76处椎管受累、68处椎旁软组织肿块、47处椎体压缩骨折.Ⅰ期脊柱转移瘤:MRI检出21块,CT未能检出.Ⅱ期:MRI、CT分别检出86块、52块.Ⅲ期:MRI、CT分别检出68块、6l块.MRI、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9.4%、64.2%,MRI T1WI表现为低信号(86.9%)或其它异常信号(13.1%),T2WI表现为高信号(60.8%)或其它异常信号(39.2%).结论:MRI的敏感性高于CT,两种检查方法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可提高脊柱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其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30例经病理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特点。结果30例颈椎骨折患者中29例发生于下颈椎,CT和MRI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X线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CT及X线评估骨折严重程度准确率分别为100%、93.33%及5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好发于下颈椎,X线、CT及MRI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均可见特异性临床征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和MRI还能较好的反映骨折严重程度,对治疗临床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联合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脊柱病变患者的临床及诊治资料,均行MRI、SPECT/CT扫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SPECT/CT以及MRI联合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脊柱结核,常规MRI表现:病变椎体失去正常形态,骨质破坏较为明显,椎间隙明显变窄或者消失,病变椎体信号不均匀,MRI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有广泛且明显椎旁脓肿;脊柱转移瘤,MRI表现:发病部位无规律且呈多发表现;脊柱结核,SPECT/CT表现: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脊柱恶性肿瘤,SPECT/CT表现:单发或多发性斑点状、低密度,边缘不规则、边界清晰、无硬化,伴压缩性骨折或软组织肿块等;MRI联合SPECT/CT诊断脊柱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33%、87.76%、91.18%,较两者单一诊断高,其中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71.70%、79.59%、75.49%,SPECT/CT诊断的81.13%、81.63%、81.37%,且MRI联合SPECT/CT鉴别诊断脊柱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92.86%、80.95%、87.76%。结论MRI联合SPECT/CT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不同原因所致椎体压缩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并不同原因致椎体压缩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意义。②方法 对山东省3家综合性医院提供的25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病人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颈椎受累49例,其中转移瘤29例,原发骨肿瘤14例,单纯骨质疏松6例;胸椎椎体压缩98例,其中66例为单纯骨质疏松,24例为转移瘤,8例为原发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腰椎椎体压缩111例,其中单纯骨质疏松66例,转移瘤39例,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6例。④结论 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对绝经后女性不同病因所致的椎体压缩较好地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结合CT扫描在鉴别诊断各型肺结核与转移性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救治的61例肺结核和26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对参与实验患者的X线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统计分析X线、CT以及X线结合CT在诊断上的诊出率、可疑性诊断率及误诊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患者在X线或/和CT所表现出的病灶特征的不同,X线结合CT相比单纯的X线或CT对肺结核及转移性肺肿瘤的鉴别诊断更加确切,其诊出率分别可达77.14%和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结合CT扫描能有效提高对各型肺结核与转移性肺肿瘤的鉴别诊断诊出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骨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拟诊断为骨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影像学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0疑似骨转移瘤患者中,单独行CT检查者26例,MRI检查者40例,ECT检查者5例;行CT联合MRI者15例,CT联合ECT者5例,MRI联合ECT者7例,CT、MRI、ECT三者均检查者2例;CT诊断的灵敏度为0.733、特异度为0.333;MRI诊断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313;ECT诊断的灵敏度为0.929、特异度为0.400。结论三种影像学方法对于骨转移瘤均具有典型表现,ECT与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对于骨转移瘤的检出率更高,而临床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手段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瘤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骨转移瘤的发病规律、早期临床表现 ,提高骨转移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对 10 3例骨转移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3例骨转移瘤多发生于 4 0岁以上的病人 ,男多于女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 ,转移时间多在确诊 3个月之内 ,其中肺癌、乳腺癌占首位。转移部位躯干骨占 5 3.4 % ,全身多处骨转移占 4 3.7%。结论:骨转移瘤的发生率较高 ,X线、骨扫描、CT检查能协助早期诊断骨转移瘤 ;双磷酸盐联合全身化疗、局部放疗能够减轻疼痛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鉴别脊柱旁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脊柱旁肿瘤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30例,孤立性纤维瘤2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例。结果对比术前患者的常规CT图像、灌注增强CT图像。可以发现在所有神经源性肿瘤中呈良性表现者29例,包括17例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4例节细胞瘤。常规CT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影,密度略低于肌肉组织影,个别患者可见有散在坏死区,极少可出现钙化灶。其中恶性表现者1例,为神经鞘瘤。在常规CT显像上可见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侵蚀椎体造成骨质破坏。行灌注增强CT扫描后,结果呈环形、均匀、不均匀、无强化型、分隔样等多种强化类型。结论脊柱旁肿瘤中以神经源性肿瘤为主,明确后纵隔各种神经源性肿瘤的CT以及增强CT图像特征,在临床上鉴别脊柱旁肿块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盆腔恶性肿瘤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后盆腔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为55岁.可评价病灶32个,病灶最大径3.0~12.2 cm,平均值4.8 cm.病例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G)为100~160 Gy,局部麻醉CT导向下采用2.96×107B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0.5~1.0 cm植入盆腔病灶内,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总体生存率,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随访结束32个局部病灶评价CR 10/32,PR 13/32,SD 5/32,PD 4/32,临床受益率87.5%(CR+PR+SD),1年累计局部控制率为83.3%,2年累积局部控制率为62.5%;总体1年生存率87.7%,2年生存率73.1%,3年生存率45.7%,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疼痛缓解率21/23(91.3%).近期副反应轻微,远期副反应主要表现为3例Ⅰ~Ⅱ级放射性肠炎,1例Ⅰ级放射性膀胱炎,1例下肢长期麻木感,未见大出血、急性肺栓塞、盆腔脓肿、肠瘘、肠穿孔、窦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复发/转移性盆腔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复发/转移性盆腔恶性肿瘤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5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52例脊柱转移瘤中,溶骨型26例(50%),成骨型20例(38.4%),混合型6例(11.5%),病变椎体147个,累及附件64个,椎管受累1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21处,合并病理性骨折27处。结论不同类型的脊柱转移瘤其CT影像表现各有特点,肺癌是脊柱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肿瘤,脊柱转移瘤需与骨髓瘤、骨结核及淋巴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0例膀胱肿瘤的CT表现。方法:病例均径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肿瘤CT表现:①膀胱腔内肿块呈乳头状、分叶状、扁平状;②显示向盆腔内及其它脏器或组织浸润、转移的病变。结论:肿瘤越大,密度多为不均匀,易并钙化。扁平状肿瘤需与慢性膀胱炎鉴别。手术、电切、化疗、放疗、血管介入、生物免疫剂等综合疗法可提高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