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过程中针刺伤的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防护措施,以降低临床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我院635名临床医务人员中发生的44例针刺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于2009年开始对我院678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垃圾处理规范操作、工作流程及职业防护培训,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及防护效果。结果:2009年针刺伤的发生率较2008年下降了2.80%,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为护士和实习医护人员。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套回针头套、整理和清理物品、他人之以外扎伤等。结论:实习医护人员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措施及观念,减少不正确的诊疗操作,减少血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针刺伤是一种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在英国37%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针刺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研究发现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通过污染的针头传播包括HBV,HCV和HIV。大量调查表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最危险人群。随着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并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危害的发生。笔者从针刺伤的流行病学、危害及预防等方面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有创的检查、治疗不断增多,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各种医疗锐器损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针刺伤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其危害大,后果严重,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国内专家研究显示,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且明显高于国外,在预防措施及发生针刺伤的处理程序上与国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引发的潜在危险常常威胁着护士,其中最常见的和最大的威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为使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其防范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意识,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577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50.26%的医生、89.33%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其中,66.67%的外科、妇产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30.00%的感染病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多的科室是急诊科和手术室,发生率分别为96.15%和93.33%。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45.54%的医生、34.84%的护士不知道自身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免疫状态;20.94%和42.70%的医生和护士不知道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结论医务人员对于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预防知识不足,应加强对医务人员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5.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应对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广大医务人员处于高危的职业暴露中,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1].而我国又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目前有1.3亿多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与此同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护士长期处于高致病的环境中,各种注射、输液、采血等侵入性操作潜藏着令人不安的危险,存在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的血源感染,并且这种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如何应对针刺伤的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护理界、传染病防治委员会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追踪研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血源性病原体后感染情况,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通过跟踪研究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感染情况及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共调查某医院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35名医务人员,包括护士26人、医生4人和工勤人员5人。发生职业暴露构成比,护士占74.29%,医生占11.43%,工勤人员占14.29%。职业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以针刺伤占多数,仅4人破损皮肤接触,所有人员均在暴露后做过紧急处置。职业暴露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37.93%,梅毒螺旋体占31.03%,艾滋病病毒占17.24%,丙型肝炎病毒占6.90%。经追踪调查6个月,无一例发生暴露后感染。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是护士,以针刺伤为主,所接触的4种血液传播性病原体未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92-579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调查针刺伤人员的原因、类别、环节、暴露源、伤后处置等并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中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最多,紧急抢救、夜班、午班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科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加强急诊科护士的配置和培训、改变不良习惯、加强防护等,可有效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许翠娴 《全科护理》2013,(34):3249-3250
[目的]了解导致临床护士针刺伤高发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制定、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减少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方式调查95名护士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护士对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不规范,如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上报不重视及伤口应急处理不当,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应制定、落实诸如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等相应的多层次防护措施,规避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安全留置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快节奏、高度紧张和人员不足的护理工作中,由于使用非安全型的医疗用品,针刺伤时有发生。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血源性疾病在患者中的传播,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液性疾病危险的关注却很少。有关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乙型肝炎好发国之一,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约有1.2亿,丙肝的感染率也达到1.7%,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其中护理人员是针刺伤的主要受害者,但80%以上的针刺伤可以通过使用安全型的穿刺针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原因及感染情况,探讨减少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调取本院2007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对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分布、暴露源种类、暴露部位及暴露后的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发生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31人次,其中针刺伤29人次,占93.55%;体液溅入眼内2人次,占6.45%.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是手术室、急诊室.暴露原因以拔针操作、静脉输液操作、静脉抽血最常见.暴露部位手及手指占90.32%.暴露源乙型肝炎最常见.31人次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正确,零感染发生.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预防教育,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和危险工作行为,早期、规范伤口处理,建立暴露后上报和及时反馈的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因此,有效减少针剌伤的发生率,是保持健康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 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护士有被针刺伤的职业危险,和护士没有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两个问题。针刺伤的概况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针刺伤,仅有54%报告。每年有100~200名医务工作者死于乙肝病毒感染,医务工作人员被刺伤者中护士占80%。护士们对针刺伤保持沉默 到目前为止,护士们仍未有组织的或者正式提出如何正确对待针刺伤。199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修改了一项法案:强制所有医疗机构采用安全采血器。加利福尼亚护理协会和美国护理学会以及国际劳工组织…  相似文献   

13.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及其防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刺伤是目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护士职称的差异对针刺伤发生存在着影响,护士最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为回套针帽.针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提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护生针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吴颖  冯彬  李艳丽 《护理研究》2008,22(8):2151-2152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由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0%,所以护理人员针刺伤后易感染乙型肝炎。护生由于缺乏职业防护教育、操作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等,针刺伤发生率较临床护士高嘲,故应加强护生针刺伤的防护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徐辉  毛秀英  盖小荣  程进 《护理研究》2003,17(17):1039-1040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如被污染针头刺伤 ,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大量研究证实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2 ] 。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也不例外 ,同样也面临这种危险。由于他们操作不熟练 ,缺乏实践经验及防护知识 ,实习中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为了探讨职业安全教育对降低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于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4月对北京市 4所护士学校的 2 15名实习护士进行了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 ,并与…  相似文献   

16.
青年护士在职业危险中暴露最多,但青年护士的职业防护及保护措施最薄弱。本调查以青年护士针刺伤后伤口的处理情况为切入点进行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现状,为制订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护士针刺伤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6例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护士对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针刺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不按规范处理用后针头。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重视针刺伤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通过对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期间该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职业暴露50例,其中护士占86%,主要是针刺伤,构成比高达90%。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患者为主,占6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6%,其余为其他血源性疾病因子。结论传染病医院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最主要的因素,HBV为最重要的感染因子,应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护理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护理工作的2/3是注射操作, 针刺伤是导致临床护士职业感染经血液传染疾病的重要途径.文献报道,护士是针刺伤受伤害的主要群体,约占 63%[1].为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对我院5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