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 ,对精神病人的健康教育 ,不但包括对疾病和治疗知识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给予病人必要的健康心理指导 ,教会他们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及掌握情绪释放和控制等 ,以促进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 ,对缩短病程和改善预后有深远影响。1 实施目的1 1 正确进行人际关系交往要使病人保持人际关系交往的密切程度 ,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自身人际关系交往障碍既有疾病原因 ,也有社会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自身性格不完善。因此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疾病得到控制后 ,要弥补自己人格上的缺陷和行为处事的方式 ,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方法,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方法 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以及常见的认知偏差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 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稳定,富有理想色彩,认知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在认知上常会出现一些偏差。结论 大学生应端正交往动机,学习交往艺术,学会理解和宽容以增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创建和谐医院中处理护际关系的道德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变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77-3777
护际关系是指护士与护士在工作中相互交往的关系,在创建和谐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通过26a的护理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护士,不但对职业要有献身精神,更要熟悉本专业的特点,必须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应有严肃的科学作风和严格的工作态度,对如何处理好护际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石兰 《大家健康》2009,(10):72-73
处事能力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往往与个人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以及家庭幸福。它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经历、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个人若能说话得体,交往有度,待人有礼,处事得当,必然会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性格与疾病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叫作性格。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根据人际关系的态度和个体心理品质,把性格分为五种类型:A 型: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雄心壮志,有进取心,但易急躁,对周围环境适应性较差,人际关系不甚融洽,他们的行为常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议论,所以也叫行为型。  相似文献   

6.
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它主要是指人的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理想追求、人际关系等。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是具有护理职业特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文化底蕴深厚、道德修养完美、个性人格健全、理想追求崇高、人际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女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特点,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法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09名女医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45.45%,其中有13.4%的大学生存在着中度或重度的人际困扰,4个维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交际、交谈、异性交往和待人接物;城乡女医学生在交谈、异性交往和人际总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人际关系障碍与自尊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 女医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上检出率较高,交际问题是女医生学最大的困扰;城乡差异及主体自尊水平皆会影响到女医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8.
由一名护士成长为护士长,不仅是角色的转变还同时伴随有环境、人际关系和业务技术的改变,同时更面临着竞争的考验。护士长应尽快适应新角色,较快地取得环境、人际关系的协调,打开工作新局面,加快成熟的步伐,尽快地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业务发展上来。在此对其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同仁进行探讨。1取得领导的支持护士长的工作是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护理部的行政领导下进行的,其中与科主任工作中交往频繁,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也容易出现矛盾。这一方面取决于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关系”即态度上的认可与否定,性格上的吸引与排斥,兴趣上的一致与分歧,…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总是要与他人进行接触,进行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作为一名急诊科护理管理者直接接触上级管理层,又直接领导下层护士。同时又直接听取临床各科室对急诊科所提意见及建议,以保证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授权、奖罚严明,加强情感沟通,塑造自身形象。实施有效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云祥 《求医问药》2006,(5):45-46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精神愉悦,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青年人普遍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许多人常常不能如愿,甚至有严重的失败感。这其中既有外界因素的局限,又有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如有的是由于认知的原因,不愿与人交往;有的是由于性情的原因,不敢与人交往;有的是由于技巧的原因,不善与人交往;有的则是品格的原因,人们不愿与其交往。青年人在人际交往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良心理:1.自卑心理有些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在交往中缺少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优势太少,于是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勇…  相似文献   

11.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即将实习的2006级和即将毕业的2005级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人文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人文课程的设置及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结果95.65%的高职护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认为人文课程在树立良好护士职业道德、扩大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护理教育的软肋之一,只有及早改革才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定370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主要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本科实习生(下称护生)人文知识认知情况及人文环境现状,为优化设置人文课程,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院90名护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护生对带教老师的需求、希望增加的人文课程、对人文课程知识的认知三个方面。结果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比较认同的是尊重学生、业务能力强、重视沟通三个方面;希望增加的人文课程主要是人际关系与沟通学、护理美学与礼仪、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对于人文概念学习的认识是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结论护生已认识到护理人文课程的重要性,教学中应增加人文课程设置,采用多元化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升护生的整体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人才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只有将两者充分融合,同时建立完善的医学人文指导大纲和考核制度,将人文病历引入临床病案考察,才能真正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医学人文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从"医学人文是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医学人文融入临床实践的全过程"以及"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完善医疗相关制度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有力支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强调只有做到"医学人文进临床",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长远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与训练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ersonality to the injuries arising from military training among the recruits. METHODS: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the recruits in an army force unit participating in the basic military training in 2002. RESULTS: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the injuries during the training was 9.6%. Before the training commenced, the scores of SCL-90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jured group and non-injured group (P>0.05), while measurement after the training reveal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 for psychosis in the injured group than non-injured group (P<0.01). The most frequ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efore training were obsess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depression, while after train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obsession and psychosis were highlighted as the major problems. The number of recruits with the total score no less than 160 and personality type distribution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the injuries in relation to military training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raining protocol, and no relation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ersonality was identified with the train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人格与训练伤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部参加2002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进行测试。结果本年度军训伤累积发生率为9.6%。受伤组(n=58)与未受伤组(n=559)之间训练前各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受伤组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未受伤组(P<0.01)。训练前受伤组因子分≥2的因子主要为强迫症状(13.79%)、人际关系(10.34%)和抑郁(10.34%),训练后主要为人际关系(13.79%)、强迫症状(12.07%)和精神病性(12.07%)。两组之间总分≥160的人数分布、人格类型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新大纲后训练伤发生率下降,未发现新兵中有心理问题者、人格类型与训练伤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军人心理问题自我评估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军人心理问题的自我评估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62名军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symptom checkist-90)独立评估自我身体、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及精神等方面的状态。结果:(1)与中国成人常模相比,军人的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发因子分值等结果中,认知和情绪问题比较突出;(2)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和单亲家庭等是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3)单亲家庭与身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成长环境与强迫、人际关系,独生子女与人际关系、恐怖等因子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自评结果显示认知、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是军人主要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障碍与多因素相关,其原因可能是军人自身的某些特点以及军队的特殊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走访南京的5所医学类院校的9个校区,并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了解到调查对象肯定校园人文景观的人文教育价值,但对建设情况等满意度不高;分析原因在于景观现状与建设理念差距较大;提出医学院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的关键是"医学人文教育";人文景观建设应"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使用者的空间;追求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发挥人文景观的长效作用;让人文景观展现"校友文化",彰显办学实绩.  相似文献   

19.
Correlates of burnout among family practice residen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rnout among 67 residents in four family practice training programs was explored. The residents' scores on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and lack of accomplishment subscales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were used to assess burnout. These scores we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situational and background measures, two personality instruments (the Millon Clinical Multiaxial Inventory and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and to regrets about career decisions. Few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background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and the burnout scores, but numerous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among personality measures, burnout scores, and measures of regret. The pattern of these relationships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comfort and skills in mitigating burnout. Although personality factors were more predictive than demographic and situational variables of the variability in burnout among residents in the sample, the variables shared across the sample--long hours, little time for leisure activities and social contact, and compuls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may contribute to the moderate level of burnout shared by these residents.  相似文献   

20.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以情绪调节、冲动行为、人际关系、自我形象的不稳定为个性普遍模式的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具有负性倾向的情绪反应,存在情绪管理功能的损害,易冲动、情绪化,受到压力刺激时情绪容易失调,同时出现不良的适应行为,包括想自杀、自残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痛苦。本文报道1例21岁女性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过程,以期提高社区医生应用综合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