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藤丘疹红皮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皮肤疾病,由Ofuji等于1984年首次报道,本病诊断要点为融合成片的红褐色扁平丘疹、“帆布椅”征和剧烈瘙痒。实验室检查通常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血清IgE水平的升高。本文报道1例太藤丘疹性红皮病。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丘疹性红皮病.患者女,58岁.因躯干、双上肢伸侧及臀部红褐色丘疹伴瘙痒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双上肢伸侧及臀部可见较多红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少许鳞屑,有融合趋向,呈红皮病样损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血清IgE增高.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细长下延,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皮损免疫组化:CD3、CD45RO、CD79a及KP-1阳性,CD20弱阳性,granzyme B及CD56阴性.诊断:丘疹性红皮病.  相似文献   

3.
报告1 例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患者男,67 岁.周身皮肤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3 个月余.根据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及外周血骨髓涂片等结果,诊断为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4.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部分严重的病例,皮疹泛发全身,可发展成红皮病,临床比较少见.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毛发红糠疹并发红皮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9岁,使用可疑药物后出现发热,全身散在米粒大红色丘疹伴瘙痒.逐渐进展为红皮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并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甲状腺损害及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9岁,使用可疑药物后出现发热,全身散在米粒大红色丘疹伴瘙痒,逐渐进展为红皮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并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甲状腺损害及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7岁.周身反复鳞屑性红斑丘疹伴瘙痒30年,左下肢外伤后溃疡半年.溃疡处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灶性角化不全,真皮全层可见大量鳞状细胞团,角珠易见,伴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诊断:红皮病型银屑病;鳞状细胞癌(SCC).  相似文献   

8.
太藤丘疹红皮病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案是系统使用环孢菌素等免疫制剂、维甲酸和糖皮质激素药物,以及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疗法,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本文报道NB-UVB治疗太藤丘疹红皮病一例,并对NB-UVB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苔藓样红皮病具有独特的苔藓样皮疹,不易与其他红皮病混同。目前仅见日文文献所报道的病例。故有人推测是由于种族不同所形成之皮肤素质间的差异,可能是黄种人特有的一种皮肤疾患。1979年由太藤等以“2例始于苔藓样丘疹,发生弥漫性红皮病样病变”为题首先报道。1980年上野等也介绍了类似病例。1981年太藤又在补充报告病例的同时,提出了“丘疹-红皮病综  相似文献   

10.
Sezary综合征(SS),又名T细胞性红皮病,是一罕见的皮肤病,国内仅有个案报道,是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其特征为剥脱性红皮病伴剧痒,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白细胞增多,并有S细胞。我们见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红皮病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报告 1例老年男性患者 ,因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病治疗不当致红皮病 ,中等剂量激素治疗后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12.
以红皮病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以红皮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男,78岁。全身红斑、丘疹反复30年,泛发红皮8个月。全身皮肤弥漫潮红,粗糙,部分呈苔藓样改变,可见散在圆顶丘疹,色素沉着,细白脱屑,头皮为甚。外周血EOS明显升高超过半年,并随皮疹反复而增多,未发现其他器官损害,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及骨髓象检查,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告一例罕见的红皮病性毛囊性粘蛋白病,同时伴有嗜伊红白细胞增多,外周血中异常形态的"活化T细胞"增多,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患者男性,36岁.初为掌跖湿疹性损害,之后迅速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2个月后,出现伴双小  相似文献   

14.
毛发红糠疹是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亦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用药不当,可并发红皮病。笔者以凉血解毒祛风之法,采用中药口服、药浴等方法治愈2例毛发红糠疹并发红皮病。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女,59岁.因躯干、四肢红斑、鳞屑伴瘙痒5年余,加重1个月,于2006年8月17日住院治疗.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有痒感,自行外用皮康王效果不明显,皮疹增多,肘部及背部也出现红丘疹,瘙痒加重.曾在外院诊断为湿疹,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皮损继续增多泛发全身,全身弥漫性潮红,上覆大量鳞屑,瘙痒明显加剧.曾于2006年5月在我院皮肤科诊断为红皮病、湿疹,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4岁.外阴部丘疹8年,手足丘疹7年,脾肿大伴进行性血红蛋白降低7年,于2011年6月13日就诊于我科.8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会阴部出现数个丘疹,逐渐增多,无不适感.在外院行组织病理检查示棘层肥厚、细胞数目增多,表皮突延长,棘细胞形态及排列均有轻度异形,基膜完整;真皮浅层可见噬黑素细胞,诊断为"鲍恩样丘疹病".7年前患者的手足开始出现丘疹,逐渐增多,波及双手掌跖和手足背,无不适感,外院诊断为"寻常疣".同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多于午后发热明显,否认盗汗等.  相似文献   

17.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IBL-TC)是特殊类型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皮疹及高γ球蛋白血症。皮疹呈多种形态,随其发展主要为二型:丘疹结节型和红皮病型。淋巴结病理示淋巴结结构破坏,有异形淋巴样细胞、免疫母细胞和浆细胞样的所谓淡染细胞(palecells)浸润。免疫学示T细胞标记。  相似文献   

18.
太藤丘疹红皮病(PEO)是一种临床表现独特且相对少见的疾病,临床诊断有赖于对其他皮肤疾病的排除,本文将从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红皮病是一种累及全身或90%以上体表面积,以弥漫性红斑、不同程度脱屑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炎症性皮肤病.红皮病的病因复杂,可以继发于其他皮肤病、恶性肿瘤、药物反应以及特发性红皮病等.这些疾病是否为同一途径发展而来,目前尚不明确.但已知T淋巴细胞是红皮病患者皮肤中最主要的浸润细胞,提示T淋巴细胞可能在红皮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不同类型红皮病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不同类型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特别是Th1和Th2及其细胞因子;二为趋化因子及其特异性受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红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药物的使用和新药的开发应用,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呈上升趋势,致敏药也逐渐增多。螺内酯、可待因等可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氨苯砜和万古霉素等分别可引起氨苯砜综合征及红人综合征。红皮病可为这些综合征的皮肤表现,也可单独出现。药物性红皮病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红皮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