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HT)是指首次CT未发现,而复查CT证实的脑梗死区内出血.H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并发症,通过对2003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T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HT)的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40例心源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性心瓣膜病(56%),特别是合并房颤的人群高达85%。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75%),特别是大面积的脑梗死患者(55%)。82%的患者表现为点状和线状的出血性梗死(HI)或不伴有占位征象的片状血肿;10%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出血(PH)并伴有占位征象。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55%,总病死率达15%。结论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梗死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梗死更容易发生梗死后出血转换。病前应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活血化淤中药等是否与出血转换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是指脑梗死后梗死区继发性出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使人们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提高。本文分析我科收治的58例HI,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8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分型。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继发性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的多少,按发病时间及部位可分为早发型、迟发型及血肿型、不规则型。早发型及血肿型预后较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分型不同,则预后不同。应根据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69-57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共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均经过颅脑CT或MRI检查最后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经过相应治疗后基本本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早诊断早治疗尤其关键,一旦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将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业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58-159
目的探讨青年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青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21例,高血压病史7例,糖尿病史2例。病初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未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31例。大面积脑梗死27例,非大面积脑梗死11例。CT和MRI检查均能确诊,阳性率均为100%。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2例。结论青年出血性脑梗死主要与合并房颤、大面积脑梗死有关,预后相对好,CT或MRI是确诊出血性脑梗死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eralinfarction,HI)的原因、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我们对从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住院的1501例脑梗死中的78名(5·20%)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8例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35~75岁,平均62·5岁。就诊时间为发病后2·5h~11d。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证实)。2、血管病危险因素:患高血压病50例,冠心病史19例,心房纤颤28例,风心病16例,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17例,既往脑卒中6例,吸烟21例,饮…  相似文献   

8.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本院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有75例痊愈出院;30例仅遗留轻度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但生活基本能自理;12例出院时虽有偏瘫,但较其病初均有改善;3例因出血量大同时并发心功能不全或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有症状变化及时复查CT,明确诊断调整用药,避免加重出血;临床上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皮质梗死、溶栓治疗、高血糖、持续高血压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和临床处理,期望提高HI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HI临床诊治过程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38例HI占同期脑梗死的9.2%,其中心源性脑梗死为66%,出血发生在第1周14例(37%),第2周17例(45%);出血与血压不稳定和血流再灌注有关,与抗凝剂不一定有因果关系。结论HI的诊断主要是依靠CT或MRI,HI患者要复查CT或MRI,才能及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是对HI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6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需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以便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脑梗死患者279例,其中出血性脑梗死患者43例。分析4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合并疾病以及颅脑CT表现等。本组所有患者一经诊断为出血性脑梗死立即调整治疗方案,脱水降低颅内压、自由基清除剂、脑细胞保护剂等治疗,同时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和治疗感染等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2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3%。结论脑梗死后第1~2周是出血性脑梗死高发时间段,在此期间要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以便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中心型24例,边缘型21例,混合型3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脑梗死后第1~2周是出血性脑梗死高发时间段,在此期间要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66例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66例患者中,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19例,死亡3例。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的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影像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选取其中6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心源性脑梗死是比较多见的出血性脑梗死类型,达到48例,占全部64例患者的75%。根据临床CT以及MRI片的资料,患者分为血肿型脑梗死以及非血肿型脑梗死,其中非血肿型脑梗死患者比例达到81.3%。结论心源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病因;闭塞血管再通以及脑梗死的面积,侧枝循环几方面因素关系到出血性脑梗死的形成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和/或出现新的症状19例,无明显变化的3例,动态头颅CT显示梗死灶内出血,根据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8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自动出院,1例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梗死灶部位、大小、合并症,出血发生早晚、出血类型等,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40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年来收住的962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高血压、既往中风病史、年龄、高血糖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抗凝剂,病后是否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无关。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MRI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7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为HI的危险因素。据头颅CT表现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头颅CT是诊断HI的可靠手段,对于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不论临床症状有无加重,均应在治疗中定期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本病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与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通过CT、MRI对58例确诊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并不罕见,占同期收住卒中病人总人数的8%,通过正确的诊断及中性治疗,58例患者中4例在一周内死亡,余54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好转。结论本病应临床症状、体征与头颅CT、MRI相互结合,进行诊断及治疗,以降颅压、降血压、保护脑细胞等中性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韩立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57-558
目的探究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及治疗临床治疗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果出血性脑梗死一般都出现在梗死溶栓后24~72h内,且病死率较高。血管梗死溶栓后72h以后发生出血的发生概率小病死率低。出血性脑梗死的出血原因可分为梗死血管边缘片状、条带状少量出血、梗死血管斑片状少量出血及血肿。结论预防出血性脑梗死首先要在脑血栓治疗后及时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给与必要的治疗。出血性脑梗死与患者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和治疗药物有很大关系,发病早期使用的溶栓药物、抗凝血剂和扩张血管药物的时机对患者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息息相关。另外,出血性脑梗死与患者的脑梗死的治疗康复活动、情绪控制也有一定关系。因此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并进行脱水治疗,对患者进行扩张血管尤其是抗凝血的治疗决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20.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区继发性出血,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有了明硅提高,为治疗争取了良好的时机,我院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0例,经治疗好转9例,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