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临床治疗中,许多长期住院的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使药液渗出至组织间隙而发生肿痛,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因此,我们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将传统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静脉穿刺成功后将头皮针针头斜面向下固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头皮静脉输液易固定,活动限制少,既不影响病儿肢体活动,也不影响保暖,所以常用于婴幼儿。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给小儿静脉穿刺同定得当比穿刺技巧更重要,在穿刺中和穿刺后往往南于穿刺者穿刺成功后要固定胶布的一瞬间,操作者的手固定针柄不稳,或各种因素造成胶布固定困难.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固定引起穿刺失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功率,我科通过固定的改进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吕桂芬 《沈阳医学》2004,24(1):36-36
头皮静脉输液是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自2001年1月对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凤云 《吉林医学》2012,33(3):623-624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的技巧,固定方法的改进,提高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做好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工作,按不同年龄段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改进静脉穿刺的技巧和固定方法。结果: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论: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选择好静脉,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妥善固定,就能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6.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静脉条件差 ,可穿刺静脉较少 ,不适宜应用静脉留置针头穿刺的患儿 ,经过 1年临床实践 ,我门应用静脉输液针头 ,采用稳妥的固定方法 ,维持静脉通路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科住院新生儿 18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进方法组 )及传统方法组和留置针固定方法组 ,每组 6 0例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血管充盈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1.2 固定方法 面积略大于静脉留置针透气粘贴膜的面积 ,利于穿刺成功后粘贴。以所选血管为中心 ,以 0 .5 %碘伏消毒液消 2次 ,再以 75 %酒精消 2次 ,面积同备皮面积。待干后 …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后两种不同方法固定针头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00例患者进行600次静脉穿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针头,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结果两组在固定针头所需时间、自粘性无菌敷料的消耗、拔针造成患者的不适及针头滑出血管外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良方法固定浅静脉穿刺针头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静脉给药的重要途径,穿刺后往往由于胶布固定不妥,而造成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胶布固定引起的穿刺失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近年来我科通过胶布固定方法的改进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丽娟  赵晓玉  孙丽芳 《吉林医学》2010,31(20):3334-3335
目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的预防。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的(对照组)2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和干预后的(研究组)14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进行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置管后的固定方法,降低了穿刺部位感染等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的常规固定方法为:静脉穿刺见回血,即用三条胶布固定针头,即第一条胶布固定针头握持柄,第二条作交叉固定,第三条将塑料管盘曲固定.我所在的医院是一所老年病医院,住的都是老年人,他们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差,皮肤松弛,缺乏弹性,进行静脉输液时,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经常发生液体外漏现象,重复静脉注射既增加病人痛苦,又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经过摸索,我们现在采用如下方法固定,其中二条胶布如上述常规操作,第三条将塑料管环绕在针刺处就近的手指下,然后同上盘曲固定.这样就会减少由于患者的手动将针头拉出来,或致针头移位,造成输液不畅,当然应避免人为的强度较大的牵拉.(本法只适应于手背静脉的输液).  相似文献   

12.
13.
头皮静脉输液是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护理学结合临床实际自2004年1月至今对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选择630例留置颈内静脉穿刺管的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试验组在采用改进后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即将透明敷料改为型号9546 HP的3M透明敷贴,并将长约6~7 cm的外露导管以"∩字"形向近心端弯曲,同时自带夹移至远端,然后用修剪好的3M胶带将外露的2~3 cm导管的及导管分叉支架妥当固定。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部分脱出及导管脱落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固定法对ICU危重患者留置颈内静脉穿刺管,是一种理想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常用的一个主要方法,在实践工作中静脉穿刺最为常用部位是手背部静脉。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原手背部静脉穿刺方法及针柄固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不仅提高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还减轻了进针、拨针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经常遇到静脉穿刺成功而由于固定不牢而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导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准确及时输入而延误治疗,不得不重新穿刺。这样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易引起护理纠纷。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对患儿头皮针固定方法进行改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静脉穿刺和肌肉注射是最常用的操作技术。因此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必须熟练的掌握这项技术,以便能够准确无误地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尽量避免重复操作,减轻患者痛苦。我们通过十几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技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彩虹  李娟琼 《右江医学》2005,33(4):441-442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如何做到小儿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摸索出小儿板障静脉穿刺成功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静脉穿刺常用部位为手部浅静脉 ,笔者经过对6 0 0例次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 ,其穿刺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1 研究对象均为门诊输液病人 ,随机分组为对照组 30 0人 ,观察组30 0人。对照组 :年龄 17~ 73岁 ,平均年龄 45岁。男性 181例 ,女性 119例。观察组 :年龄 14~ 75岁 ,平均年龄 44 5岁 ,男性 16 3例 ,女性 137例。2 研究方法2 1 穿刺方法对照组 :采用《基础护理学》规定操作方法 ,即传统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时 ,先扎好止血带 ,嘱病人握拳 ,右手持针从血管一侧先刺入皮肤 ,再挑起皮肤向前刺入血管。观察组 :采用新方法进行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