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瑞 《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68-568
目的 通过护理管理,探讨降低早产极低体重患儿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对82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加强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全身营养支持等重点护理管理。结果 82例极低体重儿存活52例(63.4%),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 护理管理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可提高存活率,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早产极低体重婴儿的生活能力、适应性与抵抗力差,护理难度较大,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正常新生儿高,只有科学的精心护理,才能提高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满28周而不满37周,出生体重在2 500 g以下的新生儿。由于早产低体重儿的身体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适应性与抵抗力差,病死率较高。因此,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只有精心护理,才能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成活率。我院2009-09~2010-09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呼吸及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置于水囊式鸟巢保暖箱内交替采用不同体位进行护理,观察患儿呼吸及消化系统功能情况.结果 早产儿体位护理后呼吸暂停次数、经皮血氧饱和度<85%次数、 胃潴留量>喂奶量1/3次数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交替采用仰卧位、俯卧位并适当抬高头颈部可有效改善早产极低体重儿呼吸及消化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陶凤桂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96-196
目的:通过对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为成功救治提供相关的护理干预。方法:将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无创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设置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的报警指数,观察其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结果:专人护理3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护理干预组和临床对照组)观察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结果:经抚触、氧疗、改善卧位、氨茶碱静滴等处理,护理干预组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及时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凡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1]。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技术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对存活者早期干预[2],病残率逐渐降低,现将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早产极低体重儿28例,胎龄28~32周,平均30周,男18例,女10例,出生体重1000~1499g,平均1245g,住院时间2~46天(包括放弃治疗),平均23.5天,合并NRDS 6例,NEC 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4例。2护理2.1维持适宜中性温度及环境湿度由于早产极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等原因,其体温易随外界…  相似文献   

7.
黎新  张宏业 《西部医学》2010,22(2):368-369
近年来由于产科促卵技术的应用,试管婴儿、人工受精技术的提高,多胎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大多数为珍贵儿,成为目前新生儿急救常见病种,也对临床治疗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行讨论,目的是提高此类患儿的成活率,使这些未成熟儿得以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戴萍华  雷淑珍  李莉梅 《当代医学》2010,16(27):122-123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体重儿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1例早产低体重儿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全科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因抢救及时,精心护理,严密观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为今后治疗护理同类患儿提供了经验,增加了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高润虹  杜小群  陈妙玲 《吉林医学》2014,(18):4069-4070
目的:分析与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与观察。方法:选择5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与观察,对两组患儿病菌感染发生率、胎粪排尽时间和体重恢复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儿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胎粪排尽时间以及病菌感染发生率等都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与观察,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体重恢复时间与胎粪排尽时间,而且还能有效促进患儿体格与头围发育,保证患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产科促卵技术的应用、试管婴儿、人工受精技术的提高,多胎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大多数为珍贵儿,成为目前新生儿急救常见病种,对我们临床治疗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管理(环境温度管理、呼吸管理、喂养管理)及常见症状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总结,引进新观点,目的 是提高此类患儿的成活率,使这些未成熟儿得以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产科促卵技术的应用、试管婴儿、人工受精技术的提高,多胎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大多数为珍贵儿,成为目前新生儿急救常见病种,对我们临床治疗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管理(环境温度管理、呼吸管理、喂养管理)及常见症状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总结,引进新观点,目的 是提高此类患儿的成活率,使这些未成熟儿得以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吗丁啉、红霉素在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喂养困难患儿口服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减少奶量,延长喂奶时间,观察患儿呕吐、腹泻、粪便排出次数.结果:吗丁啉口服配合红霉素静滴能有效改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由于吸吮,胃肠蠕动及觅食反射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故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热卡及营养物质的供给,是早产儿治疗和护理的关键问题。为此,须用胃肠道外营养作为支持疗法,以提供正常的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维持内环境平衡。我科自1995~1999年5月,采用“全合一”营养液,应用静脉营养技术对32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胎龄为30.15±1.85周,其中28~30周10例,~32周22例;出生体重平均为1280±175g,最低体重600g,最高…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2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成功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喂养方式,配合静脉营养,维持早产极低体重儿机体需要量,有效保证了患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5.
倪梅  潘彩琴  洪丽  郑丽华  孔雪溶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7):1004-1005,100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应用.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50 cm中心静脉置管对30例体重<2 000 g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拔管及X线的情况.结果:30例置管成功,置管时间3~31 d,15例计划拔管,5例意外拔管,6例堵管拔管,4例外渗拔管,经X...  相似文献   

16.
极低体重儿因胎龄小、体重低以及由于过早娩出而尚未获得足够的IgG抗体,极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则是早产极低体重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求缩短极低体重儿感染的病程及降低病死率的方法,我们应用静滴丙种球蛋白来辅助治疗极低体重儿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红香  罗菊香 《吉林医学》2010,(26):4521-452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方法:对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加强和改进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结论:加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2012年NICU收治出生胎龄30~34周的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设为观察组,2009~2010年出生时胎龄30~34周的13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2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睡眠时间、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并发症发生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质量,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极低体重儿因胎龄小、体重低以及由于过早娩出而尚未获得足够的IgG抗体,极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则是早产极低体重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求缩短极低体重儿感染的病程及降低病死率的方法,我们应用静滴丙种球蛋白来辅助治疗极低体重儿感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儿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两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精心护理,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经验.结论只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配合医生的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