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目的为青蒿琥酯现场推广应用提供优化方案。方法选择安徽省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江滩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采用随机方法将人群分为 A、B两组 ,A组在整个感染季节实施全民口服青蒿琥酯预防药物 ;B组则根据试区不同人群接触疫水特点而给予不同预防服药方案。各实验组分别设相应的安慰剂对照组。统计实施 A、B两方案的各项成本费用并进行各方案的费用效果分析。结果实施 A、B两方案后人群感染率分别为0和 0 .1 4 % ,而安慰剂对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 5.2 5%和 6.61 %。实施 A方案的人均成本费用为 4 5.4 4元 ,B方案为 2 4 .65元。结论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而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的给药方案 ,其成本费用明显低于全民口服预防药物 ,而且同样可以达到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青蒿琥酯现场推广应用提供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安徽省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江滩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采用随机方法将人群分为A、B两组,A组在整个感染季节实施全民口服青蒿琥酯预防药物;B组则根据试区不同人群接触疫水特点而给予不同预防服药方案,各实验组分别设相应的安慰剂对照组,统计实施A、B两方案的各项成本费用并进行各方案的费用效果分析。结果 实施A、B两方案后人群感染率分别为0和0.14%,而安慰剂  相似文献   

3.
口服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感染优化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青蒿琥酯现场应用预防血吸虫感染方案 ,选择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江滩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 ,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 ,将人群分为短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 <1个月 ) ,中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为 2~ 3个月 )和长期接触疫水人群 (年接触疫水时间为整个感染季节 ) ,分别施以不同服药方案。3类人群按随机原则分别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预防服药前 1个月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粪检及吡喹酮 (PQT) 4 0 m g/kg顿服普治 ,各组人群均于末次服药后 1个月作粪检 ,评价预防效果。结果显示 ,短期、中期和长期接触疫水人群中 ,口服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率分别为 0 (0 /2 10 )、0 (0 /311)和 0 .48% (1/2 0 9) ;对照组粪检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 (13/2 0 8)、5 .45 % (17/312 )和 8.7% (18/2 0 7) ,3类人群的预防保护率分别为 10 0 %、10 0 %和 94.48%。研究表明 ,在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而实施不同服药方案可起到较好的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且可避免药物的浪费 ,有利于该药的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青蒿琥酯现场应用预防血吸虫感染方案,选择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根据人群接触疫水特点,将人群分为短期接触疫水人群(年接触疫水时间〈1个月),中期接触疫水人群(年接触疫水时间为2~3个月)和长期接触疫水人群(年接触疫水时间为整个感染季节),分别施以不同服药方案。3类人群按随机原则分别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对照组。预防服药前1个月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粪检及吡喹酮(PQT)40mg/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5098名接触疫水者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组,剂量均为6mg/kg顿服,在接触疫水后7~10d开始服药,每2wk服1次,脱离疫水后1wk内再服1次,末次服药后4wk,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考核。结果 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9例,阳性率0.37%(9/2438),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对照组粪检阳性189例,阳性率7.11%(189/2660),有5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6.
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098名接触疫水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组,剂量均为6mg/kg顿服,在接触疫水后7-10天开始服药,每2wk服1次,脱离疫水后1wk内现服1次,末次服药后4wk,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考核,结果: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9例,阳性率0.37%(9/2438),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对照组粪检阳性189例,阳性率7.11%(189/2660),有5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论: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7.
青蒿琥酯对防汛人群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大规模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性治疗接触疫水的人群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方法 ]在防汛中对 170 31人在接触疫水后第 7天开始口服青蒿琥酯 ,每周 1次 ,每次 30 0 m g,连服 3wk,记录副反应。距末次服药平均 17d后开始查病 ,部分于两个月后随访。 [结果 ]全组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 ,EL ISA阳性 2 0 4例 (1.2 0 % ) ,COPT>3%者 195例 (1.14% ) ,仅数例有肝功能变化。服药副反应发生率低 ,绝大多数不需特殊处理。 [结论 ]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具有高效、安全及方便等优点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预防药 ,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青蒿琥酯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对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预防作用及优化给药方案。 方法 小鼠尾部接触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后口服青蒿琥酯 ,灌注法收集计数虫体数和雌虫数 ,镜检计数肝脏和肠的虫卵 ,统计减虫率、减雌率和平均产卵量 ,分析青蒿琥酯不同给药时间、剂量、疗程的预防效果。 结果 青蒿琥酯预防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最佳剂量为 3 0 0mg/kg ,14、2 1d童虫对药物最为敏感 ,减虫率分别为 84%和 93 %。小鼠感染 14d后每周口服 1次青蒿琥酯3 0 0mg/kg ,连续 4wk ,减虫率达 99% ;感染 14或 2 1d后每 2wk口服 1次青蒿琥酯 3 0 0mg/kg ,连续 4wk ,减虫率达 97%或 96%。各服药组平均产卵量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青蒿琥酯可杀灭曼氏血吸虫童虫 ,影响雌虫发育产卵 ,有效预防曼氏血吸虫病。建议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给药方案为感染 14或 2 1d后首服 ,每 1或 2周服用 1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长期口服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和优化服药方案,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按随机配对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对照组。青蒿琥酯6 m g/kg 顿服,以后每隔15 d 服1 次,连续12 次,15 d 后再加强1 次,对照组同期服安慰剂。两组人群于加强后15 d 用 Katokatz 法粪检考核效果为:青蒿琥酯组43 例,粪检全部阴性;对照组58 例,粪检阳性4 例,感染率为6.9% 。结果表明,在血吸虫病疫区的感染季节,长期服青蒿琥酯对人群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1997 年7 ~9 月, 分别在望江县杨河试区及贵池市沙山试区选择易感人群562 例与218 例,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 按双盲法分服青蒿琥酯和安慰剂, 剂量均为6 mg/kg 顿服, 受试者在接触疫水后2 wk 开始服药, 每2 wk 1 次, 连服4 次, 接受全程试验者末次服药后4 wk , 用尼龙绢集卵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杨河试区服药组273 例中2 例孵化阳性,阳性率为07 % ; 对照组289 例粪检阳性11 例, 阳性率为38 % , E P G 为2640 ±149 个。沙山试区服药组107例粪检均为阴性, 对照组111 例粪检阳性7 例, 感染率为63 % , E P G 为1423 ±214 个。两试区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809 % 与100 % 。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地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1.
青蒿琥酯对家兔预防血吸虫病优化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制定最佳服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22个试验组按不同给药方案喂服青蒿琥酯,比较各组的减虫率、减雌虫率和治愈率。从而得出最佳的给药方案。结果各种方案以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剂量为16mg/kg,每周1次,连服4次(反复感染组需连服5次)的给药方案效果最好。减虫率为99.5%(反复感染组为97.0%)。每15d服1次,连服4次(反复感染组需服5次)的给药方案也可行,减虫率达81.4%(反复感染组为79.4%)。为加强10d间隔的2d疗法的效果,我们在末次给药的次日,再加服1次。可明显增强效果,减虫率可由31.1%提高到89.5%。剂量以16mg/kg(相当于临床6mg/kg)为宜,加大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同样剂量和疗法对不同感染度的家兔减虫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感染第7天开始首服,每周1次,连服4~5次的疗法效果最好。本疗法适宜于重感染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中、短期(2个月之内)接触疫水的人群使用。感染后第15天首服,每15d服1次,连服4~5次的疗法,由于副反应极轻,服用方便,价格经济,故适用于长期接触疫水的人群现场使用。服药剂量以16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的化疗对象筛查方案。方法 分别以粪检,询检,间接血凝法(IHA)及胶体染料试纸条法(CDSIA,目前改称DDIA)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筛查,并对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经比较分析,IHA法在一些指标上优于其他方法,但每检出1例病人的费用了高于其他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提出3种[A,B,C(包括a,b,两种情况)]综合筛查方案,敏感性分别为88.46%,80.77%,82.05%和92.31%;每检出1例感染者所需费用分别为8.53元,6.59元,8.78元和5.97元。结论 IHA经检验是一种简便,有效,在感染率为5%-10%的中度流行区较可取的筛查方法,但所需费用仍较高;DSIA较IHA更为简便,快速,廉价,且敏感性高,各方法综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降低成本。综合筛查方案(Cb)具有减少工作量,降低漏检率,简便,经济,利于现场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8 villages endemic with S. japonicum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from 1998 to 2000 to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in preventing schistosome infection and related morbidity under three chemotherapy schemes: (1) 'clue' chemotherapy, consisting of treatment to those with contact with infected water and/or symptoms of infection; (2) 'mass' chemotherapy-treatment to all the villagers except those not able to take praziquantel; and (3) 'screen' chemotherapy-treatment prescribed to the stool egg positive cases after Kato-Katz examination. An itemized cost menu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cost incurred to each sche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ealth care provider. The numbers of cases prevented by chemotherapy schemes were estimated through standardized attributable fractions of the outcomes to absence of chemotherapy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were calculated using weighted ranks of unit costs of the four outcome measurements: the costs per case with infection, liver and spleen abnormality (as determined by ultrasonography) prevented and 1% reduction in intensity of infection (as estimated by egg per gram feces, EPG) after the two years of intervention. Sensitivity of total cost to changes in the costs of personnel, praziquantel and other key factors were analyz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ll the three schem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prevalence and intensity of infection, but the overall effects on liver and spleen morbidity of the residents varied between schemes. Mass chemotherapy achieved the best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with unit costs of preventing cases of infection, liver and spleen abnormality and 1% reduction of EPG being RMB yuan 161.2, 99.8, 219.3 and 176.3, respectively. However, clue and screen chemotherapy scheme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prevention of liver damages in the villagers. The unit costs per case prevented for the outcomes were RMB yuan 140.2, 602.7 and 169.3, respectively for clue chemotherapy, while RMB yuan 190.0, 448.4 and 145.0 respectively for screen chemotherapy.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mass chemotherapy should still be the choice of preference in areas where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and frequencies of contact with infested water by residents are high, particularly if the drug cost could be further reduced. Clue chemotherapy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to mass chemotherapy, especially when the frequency of water contact is not as high as 80% recorded in our study. Screen chemotherapy is the least favored option in the hyperendemic area of Hu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不同治疗方案用于治疗HIV/TB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序贯、B组复方甘草酸苷序贯,C组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序贯复方甘草酸苷口服,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种药物治疗方案成本分别为1221元、1076.5元、960.7元;发生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0%、41.1%、44.6%(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2.91、12.83、10.55;有效率分别为94.6%、83.8%、91.1%(P<0.05);三种方案治疗HIV/TB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在有效率上无显著差异,在A、B两组肝功能上(总胆红素)有显著差异。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序贯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方案为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现行疟疾预防措施在元江流域的成本效果。 方法 通过 3个现场干预试验和经济学分析 ,评价预防服药、单一 DDT滞留喷洒和两者综合使用的防疟作用和成本效果。 结果  1对筑路民工每月 1次的哌喹 /磺胺多辛预防服药 ,相对发病率指数为 0 .35 (95 % CI:0 .2 0~ 0 .5 9) ,7~ 11月保护 1人的费用为 6 .6 9元 ,减少 1例疟疾患者的费用为 4 5 9元。 2在河谷高疟村寨 ,10 d1次的氯喹加伯氨喹预防服药 ,相对发病率指数为 0 .2 8(95 % CI:0 .0 8~ 0 .99) ,5个月保护 1人的费用为 5 .30元 ,减少 1例疟疾患者的费用为 30 0元。 3在 5~ 9月 ,1月 1次的乙胺嘧啶/磺胺多辛预防服药组、 4月份 1次的 DDT滞留喷洒组、以及综合使用组的标准发病指数 (SMR)分别为 10 0 %、98%和5 0 % ;保护 1人的费用分别为 1.4 9、2 .4 8和 3.97元 ;单一预防服药组疟疾病例数 ,未能在上一年基础上继续减少 ,DDT滞留喷洒组和综合措施组减少 1例疟疾患者的费用分别为 14 5 35元和 90 8元。 结论 每月 1次的哌喹 /磺胺多辛和 10 d 1次的氯喹加伯氨喹预防服药成本差异不大。每月 1次的哌喹 /磺胺多辛在该地区的效果得到进一步证实。与单一措施相比较 ,综合性措施成本效果最佳 ,但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 ,寻找一种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较好防治效果的措施。 方法 干预实验的现场为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的两个行政村。各抽取 5 0 0人以上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人群 ,分别采取隔年群体化疗与每年群体化疗措施。以基线调查和效果考核资料进行两种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干预前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 6 6 .2 6 %和 72 .79% ,各组干预前后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而干预后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实验组 (隔年化疗 )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 70 4 2 .5 6元 ,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10 6 .2 8元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 15 .5 2元 ;对照组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 13173.5元 ,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180 .98元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 2 6 .2 3元 ,是实验组的 1.5 9倍。 结论 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 ,隔年群体化疗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成本 -效果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