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颈部神经源性肿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40例头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来源神经、临床表现、病理及其治疗。40例中神经鞘瘤20例,神经纤维瘤15例,神经纤维瘤病5例。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以颈部为多见,其次为头皮,神经纤维瘤病以头面部巨大肿块为主。认为臂丛神经是头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神经之一,彻底切除肿物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重要神经受侵犯而切除后,应行神经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眶内神经源性肿瘤在眼眶肿瘤中比较少见,约占12%.为了提高对该类病的认识,现将本文收治的15例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科 198 7~ 1998年共收治头颈部颅外神经鞘膜瘤 3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11~ 6 9岁 ,病程最长 14年 ,病程 >1年的 2 0例 ,平均 3.5年。肿瘤来源 :臂丛神经 9例 ,迷走神经 5例 ,颈脊神经 2例 ,颈交感神经 2例 ,舌下神经 2例 ,副神经 1例 ,来源不明 9例。首诊症状为颈部肿块 17例 (其中 4例压迫肿块可出现放射痛或患侧上肢麻木感 ,1例伴声嘶 ,1例伴霍纳征 ) ,颌面部肿块 6例 ,咽旁肿块 3例 ,咽后壁肿块 2例 ,舌体肿块 2例。1.2 治疗与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肿瘤完整切除 2 8例 ,2例…  相似文献   

4.
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型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较常见,手术亦不复杂,有较多文献报道[1-3]。但哑铃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较少见,而且切除时易误伤脊髓或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我科自1980~1998年共手术治疗41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病人,现着重报道其中7例哑铃型肿瘤的治疗经验。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2~53岁。位于左后纵隔4例,右后纵隔3例。主要症状为胸背部隐痛、咳嗽、并逐渐出现下肢肌力减退,最重1例为女性53岁,左下肢肌力3°,右下肢肌力1°,伴有明显麻木不适。X线胸片均表现为后上纵隔脊柱旁球形块影…  相似文献   

5.
喉神经源性肿瘤少见,我院自1978年以来共遇3例,报告如下。 例1 男,50岁。1978年5月22日入院。患者于1977年10月开始觉咽喉不适、异物感、逐渐出现吞咽困难,来院检查发现左侧喉前庭长一新生物而入院。检查:全身情况无特殊,活检报告为喉纤维瘤。6月6日局麻下行喉裂开术,见肿瘤于喉腔外侧壁,喉室和室带粘膜下,切开粘膜,完整分离取出肿瘤,肉眼见肿瘤无明显包膜,伤口Ⅰ期愈合。病理检查:镜下见瘤组织由细长的梭形细胞构成,多成束状排列,其间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喉部神经源性肿瘤影像特征。结果神经鞘瘤4例,平扫时呈低或中等密度,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平扫显示均匀低密度。结论CT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范围大小和密度特征,为诊断定性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25例神经源性肿瘤中良性肿瘤23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发生于后纵隔22例,其中2例肿瘤侵入椎管,呈哑铃状改变.1例发生于前纵隔.CT表现为紧邻纵隔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胸壁肌肉组织,部分病灶中心可见坏死区,3例肿瘤内尚可见斑点状钙化.恶性者2例,均发生于后纵隔,为恶性神经鞘瘤.CT表现为肿瘤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可见血性胸水,另1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 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典型的CT影像特征,CT除能较准确诊断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外,还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形态以及累及周围结构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Liu C  Zhang J  Jia WQ  Hou RG  Chen X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495-2497
目的 探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56例病人中51例行显微手术,5例腹膜后行常规手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在保留神经功能及邻近的重要血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全切除50例(89%),次全切除5例(8.9%),1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病人因神经纤维布满肿瘤无法分离,只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3例,肢体疼痛2例,局部感觉障碍7例,声音嘶哑5例,同侧面瘫伴同侧眼睑闭合不全1例,Horner综合征2例.获得随访36例(64%),随访半年至10年,34例未见原位复发,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建立在熟悉的局部解剖关系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基础之上的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能改善病人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邻近肿瘤的重要血管神经的保护及尽可能解剖显露瘤体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胜奎  周菲  蔡龙波 《吉林医学》2010,31(7):975-976
目的:研究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骶椎神经源性肿瘤,结合病理分析影像特点。结果:神经鞘瘤7例,2例分别位于骶前区和骶管内,5例连通于骶前和骶管间。病变以实性成分为主,内密度不均匀,见点片状囊变或坏死低密度区,2例伴片状高密度出血影,1例病变周边见高密度钙化影,5例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恶性神经鞘瘤2例,骶椎椎体有破坏,并在骶椎周围形成直径2~4 cm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神经纤维瘤9例,病变连通于骶管及骶前之间,形态不规则;3例为神经纤维瘤病I型。其中1例位于S1~3椎管内两侧旁,并通过双侧S2骶孔发展至骶前;1例病变广泛分布于L1~S2椎管内及同平面脊柱前方和侧旁、盆腔内。病变以实性软组织成分为主。3例增强后出现"靶征",即中心区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低密度区,周边为明显强化高密度区。3例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CT对骶骨部神经源性肿瘤诊断有很大优势,它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钙化、有无骨破坏等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结合三维重建图像显示病变与骶骨、骶管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合理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肿瘤源性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TEX)是肿瘤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30~150 nm的微囊泡,其内含蛋白质、脂类、核酸(编码及非编码RNA、线粒体DNA)及酶等物质,参与细胞间通讯。TEX可被树突状细胞捕获呈递抗原激活免疫细胞,其内亦含有免疫抑制分子释放导致免疫抑制,改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促进肿瘤的发展、侵袭、转移。头颈肿瘤作为常见且高发的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易转移、易复发等特征,患者五年生存率低并且术后生活质量极差。因此,早期筛选指标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一直是头颈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TEX对TME的影响探讨头颈肿瘤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57岁,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排便后疼痛明显,未经诊治;之后一直出现腰部疼痛不适,夜间排便后明显。查体:腰椎棘突及周围组织压痛,叩击痛,右股部外侧放射痛,双下肢活动良好,双下肢感觉无减退。MR示胸腰椎椎管内多发类圆形、结节状异常信号(图1,2),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图3,4,5)。手术探查T12水平椎管内偏右侧见肿瘤,肿瘤位于硬膜囊内、脊髓及马尾束外,呈纺锤  相似文献   

13.
14.
MRI诊断椎管恶性神经源性肿瘤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月东  激扬 《医学争鸣》1999,20(9):792-792
1 病例报告例1 恶性神经鞘瘤(硬膜内外).男,41岁,双下肢麻木5mo.胸8平面椎管内外哑铃形肿块,位于脊髓左侧,T1WI为等高信号混杂,T2WI为较高与高信号混杂,骨质信号无改变.例2 恶性神经鞘瘤(硬膜外).女,8岁,后胸壁处疼痛2wk.胸45椎体平面硬膜外与同平面右侧后胸壁肿块,T1WI为等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胸4椎体右侧半、右侧椎弓根与右侧肋骨信号降低,同时期CT片见胸4椎体破坏,但范围较MRI所见者小.例3 神经纤维肉瘤(硬膜内外).男,11岁,左侧肢体瘫痪2mo.颈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的显微手术和锁骨固定技巧.方法 10年间收治的15例臂丛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均采用锁骨固定加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15例患者神经功能无障碍,1例因肿瘤巨大无法全部切除,其余14例均全部切除.患者术后随访6月~4年后均无复发,其中1例大部切除患者随访10月未见残余部分增大,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结合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和锁骨固定技术,全部切除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的显微手术和锁骨固定技巧。方法 10年间收治的15例臂丛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均采用锁骨固定加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15例患者神经功能无障碍,1例因肿瘤巨大无法全部切除,其余14例均全部切除。患者术后随访6月~4年后均无复发,其中1例大部切除患者随访10月未见残余部分增大,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结合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和锁骨固定技术,全部切除臂丛神经源性肿瘤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哑铃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由于解剖上的跨学科的特殊性,给手术带来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联合神经外科共收治9例哑铃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高场强MR对椎管对神经源性肿瘤的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总结本病的MR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2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63SP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的自旋回波T1加权及T2加权序列进行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描位和/或冠状位。所有病例均通过MR图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3例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颈、胸椎19例,所有病例均位于椎管两侧,肿瘤呈长圆形12例,15例肿瘤引起椎间孔扩大,病灶平均长度3.42cm,肿瘤信号等T1信号17例,长T1信号5例,短T1信号1例,等T2信号2例,长T2信号21例,病灶发生斑点状坏死5例,斑片状坏死于8例,明显囊变2例,15例经增强扫描病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8例,结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特征性MR表现。通过MR表现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根据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一些椎管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吴津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65-65,80
目的:探讨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48例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前方入路手术、后方入路手术及前后方联合入路手术。结果41例良性患者均采用边缘性切除,有1例死亡,40例中有37例保留了一侧骶神经。术后7例患者出现腔内积血,5例出现轻重不同的脑脊液漏。复发8例,5例死亡,无瘤生存2例。结论应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及良恶性情况决定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为疾病诊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7月16例腹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检查,且均通过术后病理证实为腹部神经源性肿瘤。结果 16例患者中,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5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3例。其中,良性肿瘤多为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且边缘光滑。恶性肿瘤的体积较大,边缘不齐,且形态不够规则。结论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影像表现特征明显,可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但是,肿瘤大小和密度不是判断腹部神经源性肿瘤性质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