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34例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梗(AMI)37例,不稳定性型心绞痛(UA)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和64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用散射比浊法及免疫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的cTnT值较UA组、SA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UA组、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值在AMI组、UA组、SA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hs-CRP的检测,对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梅建华  阮振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70-177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不同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设正常冠状动脉(0支病变)26例,1支病变39例,2支病变30例,3支病变21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AMI组高于UA组、SA组及对照组(均P〈0.01);UA组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及1支病变组和0支病变组(均P〈0.01);2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范围有关。CRP既是冠心病病变的致病因子,也是冠心病病变的预测因子,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作为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联性,进而为临床寻找一种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检测手段。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SA组、UA组及AMI组,每组各4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炎症性或免疫系统性疾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严重心功能不全、血液病、外伤、脑卒中、外周血管病、恶性肿瘤及近3个月服用过他汀类药物者。检测患者空腹血中CRP水平,(mg/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AMI组血清CRP水平较UA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血清CRP水平较SA组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血中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冠心病巾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中心肌钙蛋白(cTnI)、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巾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比浊方法对13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分为急性心梗(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10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TnI、hs-CRP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心梗组的cTnI值较UA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UA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s-CRP在心梗组、UA组、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对急性心肌梗塞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hs-CRP的检测,尤其在临床表现相同的急性冠脉综合症中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型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脑钠肽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测定其血清中高密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脑钠肽的含量,将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内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SA)的LDAL-C、hs-CRP以及BNP等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AMI)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间比较以及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组间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冠心病组患者(CHD)的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UA组明显高于SA组,BNP比较,AMI组以及UA组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LDL-C、hs-CRP和BNP水平的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0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均行左室造影(LVA)。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其余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对其中的7例SA患者、27例UA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观察冠心病患者LVEF水平的变化特点。结果:AMI组LVEF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1);UA组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中重度狭窄组LVEF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LVEF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但在SA、UA患者中,LVEF水平不能反映斑块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水平的改变及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OMI)组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5组血浆FⅦ和血脂水平,并对危险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FⅦ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组FⅦa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FⅦc与对照组比较,SA组FⅦ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OMI组、AMI组中FⅦag较对照组及SA组均显著升高(P〈0.01).FⅦa与FⅦc呈正相关,FⅦc与FⅦag呈正相关(P〈0.05);FⅦa与FⅦag无明显相关性,冠心病患者FⅦ水平与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5).SA、UA、OMI组血脂指标与FⅦa、FⅦc、FⅦag无明显相关性(P〉0.05);AMI组TG分别与FⅦa、FⅦag呈明显正相关(P〈0.05).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三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G与FⅦa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均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FⅦa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MI组FⅦa水平增高,可能是再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TG可通过引起FⅦa增高对冠心病病程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痛中的变化和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67例,AMI患者59例,入院12h内采血,测定hs-CRP浓度,并记录其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及再发梗死、心绞痛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1);UA组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hs-CRP升高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结论 hs-CRP浓度在AMI及UA患者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且与心脏事件发生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在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各30例,运用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DD,运用凝血酶凝固时间测量FIB,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AMI组、UA组的血清hs-CRP、FIB、DD的水平比SA组、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的血清hs-CRP的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组的FIB、DD水平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的血清hs-CRP、FIB、DD检测,可反映出CHD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对照组20例的DD和FG含量。结果①D-二聚体(DD):AMI组(196.92±106.88)μg/L,UAP组(152.91±62.76)μg/L,与健康对照组(68.56±32.88)μg/L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SAP组(113.86±52.05)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②纤维蛋白原(FG):AMI组(3.68±1.06)g/L,UAP组(3.08±0.49)g/L,与健康对照组(2.23±0.33)g/L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SAP组(2.77±0.38)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的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肖文杰  蔡剑玲 《江西医药》2010,45(12):1208-1209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80例与7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并将冠心病患者分成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2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27),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28),对上述各组尿酸水平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P、UAP、AMI 3组间血尿酸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BUN水平显著低于UAP和AMI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apoB和hs-CRP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apoB、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同时分析它们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各组的TBIL、DBIL和I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的TBIL与UAP组、SAP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的DBIL、IBIL检测结果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测评估冠心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入选对象208例测定HCY值,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3例、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结果UA组HCY明显高于SA组,P〈0.05;NSTEMI组和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P〈0.01;NSTEMI组与A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38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的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和UAP组,UAP组高于SAP组。AMI组CK、CK—MB水平显著高于UAP、SAP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78例ACS患者分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38例(AMI组),并设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38例(SAP组),测定并比照3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BNP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且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检测血清BNP及hs-CRP水平可作为衡量急性冠脉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江淑 《首都医药》2009,16(16):33-3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与5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并将冠心病患者分成三组:稳定型心绞痛(SAP,n=22)、不稳定型心绞痛(UAP,n=23)、急性心肌梗死(AMI,n=20);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生化指标BUN、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SAP、UAP、AMI三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BUN水平显著低于UAP、AMI组(P〈0.05);SAP组Cr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与U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47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28例非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ysC水平差异.将观察组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急性心梗(AMI)三个亚组,比较CysC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的差异;随访1年,比较高CysC亚组和低CysC亚组两亚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亚组、AMI亚组 CysC 水平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UA亚组;SA亚组与UA亚组Gensini积分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AMI亚组;观察组CysC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gt;0.05).观察组147例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高CysC亚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CysC亚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ysC 水平升高,AMI急性期 Cys C 水平会降低,其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高水平CysC 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李玉亮  杨文东 《河北医药》2005,27(11):821-82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及评价氟伐他汀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8例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对血清hs-CRP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结果(1)AMI组、UAP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而SAP组血清hs-CR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治疗前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增高(均大于3mg/L)的阳性率分别为94.7%,73.3%,7.1%.(3)氟伐他汀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hs-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及不稳定病变有关.氟伐他汀可对冠心病患者起到抗炎作用,降低血hs-CRP水平.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