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蝎毒抗癌多肽对肝癌小鼠放疗后瘤重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与放疗(RT)合用对H22带瘤小鼠瘤重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取H22带瘤小鼠100只,检测肿瘤生长抑制率(IR),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SI)和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观察不同剂量APBMV与放疗合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疗后第6天和第9天,RT与APBMV合用后瘤重明显降低,IR最高达78.28%和70.45%(与RT组和APBMV组比较,P<0.05或P<0.01);白细胞计数和SI较RT组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BMV与放疗合用对H22的抑制作用比单纯放疗和单用APBMV增强,APBMV可一定程度减轻辐射所致的血液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抑制肝癌移植瘤血管形成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SMMC-7721人肝癌细胞种植于裸鼠右后肢皮下,成瘤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抗VEGF抗体50μg腹腔注射,隔日1次,共6次。第4次给药后放疗,6MeV电子线,剂量率4Gy/min。给药结束后2周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本VEGF、缺氧诱生因子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并检测凋亡指数。结果:肝癌移植瘤VEGF中至强阳性表达,HIF-1α也表达中至强阳性,MMP-2弱至中阳性表达。抗VEGF抗体与放疗结合抑制VEGF和HIF-1α表达(P=0.002,P=0.013),放疗或抗体对MMP-2表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放疗和抗VEGF抗体均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指数13.62±1.70和14.38±2.70,高于对照组5.18±0.85,P=0.000,放疗和抗VEGF抗体联合的凋亡指数高于单一治疗组,P=0.000。结论:放疗与抗VEGF抗体协同抑制肝癌移植瘤血管形成因子,放疗与抗血管形成剂联合应用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毫米波远位照射联合放疗对小鼠肝癌抗瘤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功率密度毫米波远位照射和联合放疗的抗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肝癌种瘤模型分组,观察动物生存期、瘤重及有丝分裂细胞数.A组为种瘤对照组;B组为单纯放疗组,全肝γ-射线照射2Gy×6次;C组为单纯毫米波组,动物背部照射毫米波30分钟×14次;D组为综合组,先照射毫米波后γ-射线放射,剂量同B组和c组.结果 各组平均生存日分别为19、25.8、31.3和33.3天(P<0.01);平均瘤重分别为1.09、0.59、0.25、0.20g(P<0.01);每视野核分裂细胞数分别为32.2、22.6、16.2、15.4只(P<0.01).联合组小鼠生存延长率达75.3%、抑瘤率81.2%、核分裂抑制率52.2%.结论 高功率密度毫米波对实验小鼠具有良好的远位抗瘤效应,联合放疗效果最好,从而提示两者的协同抗瘤增敏效应.  相似文献   

4.
手术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而术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疗对于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本文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术前及术后放疗、窄切缘术后的辅助放疗、微血管侵犯术后的辅助放疗、肝移植手术前的桥接放疗、局限于肝内初始不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性降期放疗方面,探讨肝癌手术前...  相似文献   

5.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指南为临床肿瘤医生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推荐。目前,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及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ASL-EORTC)、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亚太地区原发性肝癌专家(APPLE)、韩国肝癌研究组及国立癌症中心(KLCSG-NCC)和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CSTRO)等国内外多个组织均发布了原发性肝癌治疗指南。尽管肝癌放疗在临床上早已广泛开展,但是却未被一部分指南推荐。本文拟对国内外指南中针对放疗的推荐进行解读,探讨肝癌放疗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6.
2016年原发性肝癌放疗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技术进步,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在不断提高,但国内至今仍无相关共识。因此,肝癌放疗的相关协会,包括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分会肝癌学组与消化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原发性肝癌放疗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对早中期肝癌患者,如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可考虑局部放疗,特别是SBRT;对中晚期肝癌患者,放疗可以和TACE或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全身药物治疗联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晚期伴有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放疗可以作为姑息减征手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虽然放疗是肝癌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仍需前瞻、随机、对照的Ⅲ期研究,以获得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进一步确立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适形放疗后肝损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原发性肝癌适形放疗后的患者进行CT、MR平扫或增强扫描,以发现其特征,为与适形放疗后病灶未控或复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33例单发肝癌患者采用适形放疗,36~48 Gy/8~12次,隔日1次.1~3个月后开始CT、MRI复查.对TDF值≥90及<90时与CT影像学异常,关系进行四格表精确检验法统计学处理.结果 15例次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6例次;动脉期为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强化状态,2例次;早期至延迟期均强化,2例次.5例次MRI平扫T1加权呈低或等信号,4例次T2加权呈等信号,1例呈略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出现进行性强化.TDF值≥90与<90的放射剂量导致的CT影像学异常,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结论 照射后,高剂量照射区的肝脏CT可表现为低密度,MRI T1加权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可以出现强化,特征为进行性或持续性强化.当TDF值≥90时,容易出现CT影像学异常.  相似文献   

8.
肝癌放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功 《肿瘤学杂志》2010,16(7):516-519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引导的放疗技术、呼吸运动相关的器官运动追踪技术的应用以及对部分肝体积放疗耐受剂量的重新认识,肝癌实施精确放疗,大剂量照射,明显提高了肝癌放疗的疗效,由此对放疗在肝癌中的治疗作用及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全文对近年来肝癌的放射耐受量、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联合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功能影像对肝癌放疗疗效的潜在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和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GTV和放疗剂量对体部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间 69例体部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50%或60%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区,单次 4~5 Gy,边缘总剂量 36~50 Gy (中位数45 Gy)。观察其近期疗效、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采用ROC曲线确定肿瘤体积最佳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69例患者放疗近期总有效率为67%。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40%,中位生存期18.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GTV<93 cm3(P=0.013)及放疗近期有效(P=0.000)是影响生存的因素。GTV<93 cm3时患者≥45 Gy亚组预后明显好于<45 Gy亚组(P=0.019),而GTV≥93 cm3组患者中剂量大小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665)。 结论 肿瘤体积是影响局部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小体积肿瘤行大剂量放疗患者生存获益。对肿瘤体积较大患者不宜强行追求高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0.
赵莹  孙莉  黎功 《肿瘤防治研究》2013,40(4):395-399
0引言 原发性肝癌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六位(每年新发626 000),在亚洲和南非最为流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原因中排第三位(每年死亡598 000),5年生存率迄今仍仅维持在3%~5%[1].从1991至2006年,因肝胆肿瘤死亡的人数增加了30%[2].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协会认为,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的两种潜在治愈性方法[3].肝癌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最高达50%,但往往伴随较高的复发率[4].术后3年复发率约40%~50%,5年转移复发率为60%~70%左右[5].所以对于无法行肝切除及肝移植的患者来说,其他治疗方式则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  相似文献   

11.
蝎毒抗癌多肽对H22细胞株体内、体外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及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APBMV对H22瘤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小鼠H22实体瘤模型,观察APBMV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和脾脏指数(SI)的影响。结果 APBMV对H2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P>0.05)。APBMV能明显抑制小鼠H22肿瘤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40.30%(P<0.01),带瘤小鼠外周血WBC和SI无明显变化或略高于对照组,而阳性对照5-Fu组小鼠WBC和SI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APBMV是东亚钳蝎蝎毒中的1种低毒有效的抗肿瘤成分,能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细胞周期及cyclinE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PESV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生长与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药物干预后,cyclinE和p27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显示,PBSV在浓度40-200μg/ml时对前列腺癌细胞毒性作用明显(40μg/ml时,DU—145细胞抑制率为30.5%,PC-3细胞抑制率为33.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且随剂量加大作用增大,浓度在200μg/ml时,100%抑制,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显示,PESV干预后G0/G1细胞的百分比增多,S期的前列腺癌细胞减少(DU-145细胞和PC-3细胞S期的比例分别为34.1%和17.1%,与阴性组比较,P〈0.01);免疫组化显示,PBMV干预后,DU-145和PC-3细胞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2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PESV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对前列腺癌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肿瘤体积是影响放疗疗效的预后因素之一。综述了肿瘤体积的测量方法 ,在不同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对疗效的影响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 ,并提出将来临床工作中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东亚钳蝎毒素ITX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LLC)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 3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rIL-2组和ITX组.将LLC细胞接种至模型组、阳性对照rIL-2组和ITX组C57BL/6小鼠的有前腋下.各组按不同的处理因素连续干预16 d.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监测瘤重和瘤体积的变化.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剥取肿瘤,摘取双肺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和肺脏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ITX组和rIL-2组小鼠的生存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问质和肺泡间隔的炎细胞数增多(P<0.05).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ITX组和rIL-2组肿瘤体积均有明显增长(P<0.05).结论 ITX能够通过加强肿瘤微环境中以炎症为代表的非特异免疫促进C57BL/6小鼠LLC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逆转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tem cells, LSC)在体内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多药耐药的K562/A02细胞株成模白血病BALB/c裸鼠为例,成模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阿霉素(ADM)组、PESV组、ADM+PESV(H)组、ADM+PESV(M)组、ADM+PESV(L)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其余各组予相应剂量ADM和(或)PESV腹腔注射,连续给药14天。第21天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分别检测瘤块中LSC:细胞膜上P-gp的表达,细胞质中ALDH、PI3K的变化及细胞核中MDR1、NF-κB的活性。结果 K562/A02细胞经免疫磁珠分选前后的CD34+CD38-细胞比率和IC50值分别为31.5%、(60.33±10.68)μg/ml和92.8%、(58.33±9.72)μg/ml,分选后细胞干性显著提高,而耐药性无差异性损失;各组造模裸鼠成瘤率100%。瘤体中LS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上P-gp表达结果:检测对照组89.8%、ADM组91.9%、PESV组88.4%、ADM+PESV(H)组53.9%、ADM+PESV(M)组78.0%、ADM+PESV(L)组78.7%;半定量RT-PCR检测MDR1 mRNA的表达:PESV组>ADM+PESV(L)组>ADM+PESV(M)组>ADM+PESV(H)组>ADM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LDH,显示灰度值ADM组>PESV组>ADM+PESV(H)组>ADM+PESV(M)组>ADM+PESV(L)组;Western blot检测PI3K分子与Elisa检测NF-κB因子结果一致,在ADM组、PESV组表达上调,在ADM+PESV组中表达下调,下调强度与PESV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PESV具有下调白血病干细胞膜上P-gp,细胞质内ALDH、PI3K及细胞核中MDR1、NF-κB的表达水平,增强了白血病K562/A02干细胞在体内对ADM的敏感度,逆转其多药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规范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在我国已有迅速普及推广的趋势,为了规范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指征及技术,介绍了此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自己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再程治疗的价值。方法  5 0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接受再程治疗。随机分成手术切除组和再程放疗组 ,2 5例手术切除组左侧进胸 ,行食管—胃吻合术 ;2 5例再程放疗组 ,采用超分割治疗。 1 2Gy/f,Bid ,6MV X线 ,相隔 6小时 ,剂量 44~ 60Gy。结果  2 5例手术切除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3 6%、2 8% ;再程放疗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44 %、2 0 %、8 7%。结论 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治疗应首选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亦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大分割组(n=42)和常规分割组(n=45),其中大分割组给予300 cGy/次,每日1次,每周5次,总剂量3000 cGy;常规分割组给200 cGy/次,每日1次,每周5次,总剂量5000 cGy。观察2组放疗疼痛缓解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放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41±0.52)分和(1.50±0.48)分,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大分割组放疗后疼痛缓解开始时间为(5.31±1.21)d,明显短于常规分割组(7.52±1.34)d(P<0.05)。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放疗后卡氏评分分别为(80.15±6.20)分和(81.40±6.72)分,明显高于放疗前(P<0.05)。大分割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程度高于常规分割组(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的效果相当,其中大分割放疗具有止痛起效快的特点,但其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也较多,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康莱特对晚期鼻咽癌放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 (KLT)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其对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治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 6 2例。分为综合组 (KLT联合放疗组 )与单放组 ,各组 31例。对两组的疗效和副反应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综合组和单放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6 %和 83 9% ,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两组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 71 0 %和 19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综合组均明显低于单放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加放疗能减轻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的毒副反应并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2000年7月~2001年02月,54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均小于100g/L,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两组均采用6MV或者18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0~68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对照组放疗过程中予以支持治疗,而干预组除支持治疗外,每周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I U/次,2/周,同时口服铁剂。放射治疗前、后均测定血红蛋白量。两组病例合并行影响生存时间因素的COX回归分析;对比两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病变长度、血红蛋白变化值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干预组的局部控制时间与生存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促红素的使用有益于食管癌放疗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善其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