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格氏试剂反应制得了改性硅炔杂化树脂(GMD)。采用DSC、TGA等分析方法研究了GMD的固化反应及耐热性能。结果表明:GMD固化物在氮气气氛下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Td5)为631 °C,1 000 °C时的质量残留率为59%。所制备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常温下的弯曲强度为320 MPa,在240 °C的弯曲强度保留率高达90%,空气条件下经500 °C处理7 min后,质量保留率仍达到99.7%。该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大于400 °C,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含刚性聚苯乙烯(PS)链段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MMA-b-PS)。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了该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PMMA-b-PS的数均分子量为2.69×105,分子量分布为1.53。以合成的PMMA-b-PS为基体,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薄膜,研究了其电导率。PMMA-b-PS质量分数为40%的GPE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和导电性,室温下其电导率为8.82×10-5 S/cm;热失重分析表明,该GPE在质量损失5%时的热分解温度为139 °C,比相应的纯PMMA基GPE高49 °C。  相似文献   

3.
在反应温度为85~90°C,反应时间为3.5~4 h,催化剂含量(质量百分数)为反应物总量的0.005%~0.01%以及无溶剂的条件下,采用硅氢加成法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含氟单体及硅烷偶联剂与低含氢硅油进行接枝共聚,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有机氟硅聚合物。通过控制聚合物的投料比,可以通过自乳化法制备得到水性氟硅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有关产物和乳液进行了结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乳液流变性、表面张力等性能,结果表明:w=0.020的水性氟硅水分散物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0.0~26.0 N/m;从流变曲线可以看出结构对其粘度的影响;偶联剂的引入,对表观粘度及流变性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四氯化锆、苯乙炔和间乙炔基苯胺(APA)为原料,通过先驱体合成法制备新型含锆有机先驱体树脂——含Zr聚乙炔基苯胺树脂(ZAPA)。通过FT-IR表征了其结构,利用DSC及FT-IR研究了其固化反应,通过TG研究了其固化物的耐热性能,采用XRD和EDS研究了其固化物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ZAPA树脂可以发生固化交联反应,其固化物相对于APA的固化物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能,在N2气氛下,ZAPA树脂固化物失重5%的温度为445 °C,1 000 °C下的质量残余率为43.7%;在空气气氛中,1 000 °C下烧结5 h后,可形成ZrO2晶体。  相似文献   

5.
首先以丙烯腈(AN)为单体、2-溴异丁酸乙酯 (EBiB) 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r)以及1,10-菲罗啉为催化体系,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合成聚丙烯腈(PAN),利用质量法测定了引发剂和催化剂用量对AN转换率的影响;然后以2-羟乙基丙烯酸乙酯(HEA)为单体、PAN-Br为大分子引发剂、CuBr和N,N,N′,N″,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合成了PAN-b-PHEA嵌段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元素分析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经热重分析考察了PAN-b-PHEA嵌段共聚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当n(AN)/n(EBiB)=100以及n(CuBr)/n(AN)=1%时,AN的ATRP聚合反应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ln(c0/ct)与时间t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8)。PAN-b-PHEA嵌段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为250 °C。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纤维素与己内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表观形貌和结晶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重点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 g纤维素为原料,当单体与原料质量比为1∶1、引发剂浓度为0.2 mol/L、反应温度30 °C、反应时间75 min时,接枝率最高可达57%。由XRD衍射图谱可知,接枝反应发生在纤维素的无定形区,没有破坏原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7.
从4-溴-l,2-二甲苯出发,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双-(3,4-苯二甲酸酐)二甲基硅烷单体,总产率为24.7%;由该单体与4,4′-二氨基二苯醚共聚合,经环化脱水反应得含硅聚酰亚胺,并对该共聚物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调节剂,采用具有较大空间位阻和特定电荷环境的P配合物作为抑制剂,在80°C下实现了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阴离子嵌段共聚。采用GPC、FT-IR、1HNMR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各链节的分子量与设计分子量接近,分子量分布系数小于1.1。添加P配合物可以有效抑制MMA中酯羰基的副反应,实现高温下St与MMA的阴离子嵌段共聚,P配合物与引发剂的适宜摩尔配比为1.5∶1。  相似文献   

9.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以有机锂为引发剂,以丁二烯(B)与苯乙烯(S)为混和单体,采用本体一步合成法制备了S/B共聚物。采用双氧水在四氧化锇催化下对聚合物分子链进行氧化降解,1H-NMR和FT-IR分析表明共聚物中的双键被全部氧化并发生断裂,而共聚物中聚苯乙烯的链节并未被破坏。利用18角度小角激光光散射仪(MALLS)联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氧化降解后的聚苯乙烯碎片进行分析证明:共聚物分子是由1条1×104~4×104分子量的聚苯乙烯嵌段连接着数10个S-B嵌段的结构。TEM分析表明调节反应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可以控制共聚物的织态结构。此外对共聚物的力学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二甲基硅二苯基硅共聚物(P(DMS-co-DPS))作为光敏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光聚合的过程。结果表明,聚合为自由基引发的链式反应,聚合速率与P(DMS-co-DPS)浓度的0.37次方成正比;本体聚合活化能为30.6KJ/mol,氧气对聚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眼内容剜除后硅海绵填充能否最大限度地增加义眼的活动度 ,降低植入物的排出机会和改善外观。方法 :为 17例患眼行眼内容剜除 ,巩膜腔内硅海绵填充术 ,术后 3周安装义眼。结果 :随访 16例 1~ 18个月 ,未发现排斥反应及其它术后并发症。义眼活动度内、外转各 30 °4例 ,2 5°~ 2 0 °9例 ,<2 0 °2例 ,最低 15°,美容满意 15例。结论 :眼内容剜除硅海绵填充术可以极大限度地增加义眼活动度 ,避免“眼窝综合征” ,植入物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一种快速分析石灰石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有效方法.采用低温熔融样品,当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时,采用钼蓝光度法进行分析,当二氧化硅含量大于4%时,采用重量法与光度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进行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且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发酵过程中产生泡沫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微生物在沉没培养过程中,由于通气和搅拌引起的,这种泡沫称为机械泡沫,一般在发酵前期出现,另一种是发酵中、后期出现的泡沫称为发酵性泡沫,它与微生物菌种的代谢性和培养基组分等有关。发酵过程中产生一定数量的泡沫是正常的现象、且对发酵是有利的。因为这些泡沫的存在可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增加空气气泡在培养液的停留时间,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导致氧传递速率增加,但过多的气泡将使发酵液体积增大而引起“逃液”。给发酵造成困难,带来许多副作用。在抗生素发酵前期以及中、后期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着手,防止泡沫的形成,以往均采用前期加入有机夺消沫(泡)剂,中、后期滴加天然油脂(豆油、玉米油等)进行消泡。目前改性有机硅消沫(泡)剂系列产品,使发酵前期生产发挥出最佳效益,发酵单位有明显提高。而纯有机硅消沫(泡)剂取代天然油脂类消沫将是抗生素发酵生产史上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石油亚砜对钨与硅的萃取行为,发现它能从弱酸性溶液中选择萃取钨硅杂多酸,可用于从钨的浓溶液中除去杂质硅。研究了稀释剂、平衡pH、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以及反革取的方法,选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硼,硅,沸石抗氟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用硼、硅、沸石对氟中毒大鼠的治疗实验,从氟铝联合作用的角度探讨了它们的抗氟作用和机理。认为其抗氟机理之一可能是影响铝代谢,减轻机体铝负荷,减弱氟铝联合作用,使氟中毒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张文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66+768
目的:探讨硅橡胶印模材料在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 年6月至2011 年2月收治的60 例60 颗进行烤瓷冠修复的牙齿分别采用硅橡胶印模和藻酸盐印模,比较两组患者的印模的精确性和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结果:硅橡胶组的印模评价的优秀率为80.0% 显著高于藻酸盐组的60.0%,P<0.05.且硅橡胶组的烤瓷冠的边缘的密合率为96.7% 显著高于藻酸盐组的80.0%,P<0.05.结论:硅橡胶印模材料在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可提高印模的精确性和烤瓷冠边缘的密合度.  相似文献   

17.
A new, simple and sensitive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ilicon tetrahydride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in this study. The alkaline resin-based spherical activated carbon was used to collect sample of silicon tetrahydride at workplace. Silicon tetrahydride was then desorbed from active carbon in 100°C hot water. After reacting with ammonium molybdate, oxalic acid and 1,2,4-trichlorobenzene alpha-naphthol amino sulfonic acid under acid condition, silicon tetrahydride was transformed into silicon molybdenum blue. The absorbance of silicon molybdenum blue was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at the wavelength of 680 n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sampling efficiency and desorption efficiency were 97.53% and 94.94%, respectively by this method. Detection limits were 0.054 μg/m L for th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and 0.14 mg/m3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ilicon tetrahydride in the air of workplace(sampling volume was 7.5 L).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ilicon tetrahydride gradually decreased when storage time of samples was extended. The descent rate of sample was less than 10% when the sample was sealed for 7 days in the room temperatu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rmine silicon tetrahydride in the worksi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眼压大于30 mmHg的患者82只眼,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 64只眼经单一或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后,术后高眼压得到控制.4只眼经睫状体平坦部放出少许硅油后,眼压得到控制;2只有晶状体硅油进入前房者,经手术治疗清除前房内硅油后,眼压得到控制;6只眼检查视网膜复位好,行硅油取出后眼压得到控制;2只无晶体眼下方虹膜周切孔膜闭者激光重新打孔后眼压得到控制;4只眼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其中1只眼联合晶状体取出.结论高眼压是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术后睫状体水肿和急性炎症反应有关,也与手术前原发病种类,严重程度及联合手术的种类有关,药物或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的高眼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旋转黏度计和流变仪考察了含硅芳炔树脂(PSA)和含炔丙基苯并噁嗪(P BZ)共混改性PSA树脂熔体的流变行为,建立了树脂黏度 组分 温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P BZ共混改性PSA树脂可使树脂的加工窗口变宽,树脂在90~130 ℃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PSA树脂的熔体黏度随P BZ的加入而降低,P BZ的加入提高了PSA树脂的加工适用性;PSA树脂的黏度可通过加入P BZ和升高加工温度进行预测和调控。PSA及其改性树脂的动态流变行为显示树脂熔体呈牛顿流体,P BZ降低了PSA树脂熔体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用双阿仑尼乌斯方程对PSA及其改性树脂在160~190 ℃的等温黏时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的经验模型表明当PSA树脂共混入质量分数为10%的P BZ时,树脂的凝胶时间延长,而树脂凝胶固化活化能从84.50 kJ/mol降至54.83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