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及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5年~2010年对12例腹壁及髂腹股沟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全层缺损的患者7例,肌层缺损的患者9例,缺损范围10cm×7cm~15cm×12cm。肌层缺损采用聚丙烯人工补片修复5例,用阔筋膜修复腹壁肌层缺损4例,皮肤缺损转移皮瓣修复7例。结果: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2例患者二次手术转移皮瓣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3次手术后愈合,1例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补片修复下腹壁缺损,由于补片紧贴血管,术后合并感染,血管破裂大出血,反复多次手术,患者死于大出血。获随访1~5年患者,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壁及髂腹股沟肿瘤切除后可根据患者组织缺损的大小以及术者的修复技术选择修复方式,其中关键是维持腹壁的张力,防止腹壁疝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1987年以来,对T3及部份T2乳腺癌的根治手术,在保证离癌肿3~5 cm皮肤要切 除的基础上,另外先在设计切口下端取中厚游离皮片用于手术创面的植皮。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9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46.8岁。病程11周~4年。肿瘤直径4~6 cm 11例,6~9 cm18例;N18例,N221例;浸润性导管癌17例,单纯癌10例,炎性乳癌2例。  相似文献   

3.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g NH  Zhu L  Lang JH  Liu ZF  Sun DW  Leng JH  Shen K  Huang HF  Pan LY  W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919-1921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AWE)手术中腹壁筋膜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将55例患者分为两组:(1)腹壁筋膜层缺损组,29例,术中腹壁筋膜缺损面积超过2cm^2;腹壁筋膜缺损组根据腹壁筋膜层缺损面积(由小到大)处理如下:11例患者常规缝合腹壁;7例患者应用张力线、PDS-Ⅱ或筋膜/皮肤减张缝合重建腹壁;4例手术中应用筋膜补片;7例腹壁筋膜层和皮肤缺损大的患者由整形科协助应用腹壁成形术和筋膜补片。(2)无腹壁筋膜层缺损组,26例,术中腹壁筋膜缺损面积小于2cm^2。无腹壁筋膜层缺损组常规缝合腹壁。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腹壁筋膜缺损组术前B超测量和切除AWE的最大径线、所需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大于无筋膜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病情复发。结论 B超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评估病灶情况。腹壁缺损大于2cm。时可采用筋膜/皮肤减张缝合进行修复,更大者可采用筋膜补片/腹壁成形术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4.
乳癌根治术创面缺损较大,常需取下腹壁或其他部位全厚或薄皮片移植修复。近年来我们改取梭形切口皮瓣两端的皮肤作移植修复缺损,取得满意的效果。 1986~1989年,我们用此法处理33例乳癌,年龄30~60岁,Ⅰ期1例,Ⅱ、Ⅲ期比例为1.1∶1。。术后病人进行了放疗,或加用了化疗。取皮方法:在手术切除乳房前于梭形皮瓣两端,距肿瘤5cm以外取全厚皮片(带真皮下血管网),浸泡予生理盐水中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双叶皮瓣即刻修复鼻部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直径≤2.1 cm,鼻下部1/3皮肤基底细胞癌切除后致鼻部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肿瘤行手术切除,手术边缘距离肿瘤边界为0.5 cm。切除后鼻部软组织缺损范围最大2.0 cm×2.1 cm,最小1.0 cm×1.0 cm。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邻近双叶皮瓣即刻修复。供区继发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创面Ⅰ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经1~5年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无明显鼻部畸形。修复组织质地、颜色与周围皮肤匹配,鼻部外形较好,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双叶皮瓣行鼻部下1/3直径≤2.1 cm皮肤软组织缺损即刻修复是可行的,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获得较好的匹配和协调,可获得较理想功能及稳定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5例病人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46岁.均为机械性损伤.皆有足跟部皮肤、软组织及足踉缺损,跟脆断裂,其中踢骨全缺损至倒,部分缺损4例;眼便全断裂1例,部分断裂4例.2例为伤后急诊手术,2例为艰《缺损并发慢性骨肽炎、皮肤软组织创面残留,1例为疾痕增生挛缩。接受手术时间最短为伤后2h,袁长为11个月.水中切取的游离排骨肌皮瓣排骨长8-14cm,携带厚0.5-1.0cm的排骨长、短肌肌袖及适量的比目自肌和徘畅肌,皮瓣大,J、6-12cmx9-I7cm.术后排骨肌皮瓣全部1期成活,经半年ful年随访,再造足跟血供均良好,恢复了良好的负…  相似文献   

7.
贾平  杨柳  董国才  周波 《吉林医学》2005,26(12):1345-134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耳廓缺损者男6例,女5例。年龄14~60岁。外伤时间1~48h。外伤原因:切伤4例,咬伤2例,碾挫伤1例。缺损部位:耳甲2例,耳周4例,耳轮及部分耳后3例,耳垂1例,对耳轮1例。缺损大小:(1.0cm×1.5cm)~(2.5cm×3.0cm),其中单纯皮肤缺损4例,软骨膜联带缺损3例,部分软骨缺损4例。1.2手术方法:局麻下生理盐水双氧水强力碘及反复清创,尽可能保留残蒂皮肤及软骨复位缝合,针对耳廓缺损者,设计局部旋转、滑行,隧道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具体手术要求:①皮瓣制备沿耳后动脉走向方向切取,与供区缺损面积接近。②估测肌蒂长度准确,蒂…  相似文献   

8.
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前足脱套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前足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足脱套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7岁。对9例患者均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创面面积15cm×6cm~30cm×12cm。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4例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整形。其余病例外观和足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胸脐皮瓣为腹壁下动脉供血,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适宜修复前足脱套伤,尤其适用于有部分足底皮肤缺损者。  相似文献   

9.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指背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80-1081
目的总结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近2年收治18例22指指背侧皮肤缺损的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18岁~44岁,平均年龄25岁。创伤致皮肤缺损16例20指,伤后至手术时间1h-18d:肿瘤切除后2例2指。缺损位于手指近节16指,中远指节6指。缺损范围为2cm×1.2cm~4.5cmx2.0cm。术中采用2.2cm×1.4cm-4.8cm×2.3cm的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例皮片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余筋膜瓣及皮片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供区愈合良好。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4个月~24个月。手指背侧外形丰满,不臃肿,伸屈活动自如。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加游离植皮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供可靠,可修复手指背侧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胸壁肿瘤切除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先后2次采取手术将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遗留胸壁缺损创面分别为10cm×10cm及18cm×14cm,分别采用游离DIEP皮瓣及游离ALPT皮瓣移植修复缺损,转移后血管蒂分别与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吻合。结果:术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处皮瓣均全部成活,外观良好,与DIEP皮瓣比较,ALPT皮瓣外观平整,质地和皮色与胸壁受区周围皮肤更加接近。结论:游离DIEP皮瓣和游离ALPT皮瓣是修复男性胸壁肿瘤切除术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拇趾皮肤缺损的优点及效果。方法:根据个体化的原则,应用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趾皮肤缺损8例,其中单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2例,合并拇趾骨骨折4例,合并部分拇趾骨缺损2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 ×3cm~5 cm ×3.5 cm,平均3 cm ×3.8cm。皮瓣蒂宽1.0~2.5cm。结果:术后所有例皮瓣均成活,6例创面1期愈合,2例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随访6个月,所有皮瓣外观、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拇趾皮肤缺损,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对于第1跖背动脉III型者,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99年至今,应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修复手掌皮肤缺损7例,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创面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1~43岁。皮肤缺损情况:①手掌侧电击伤皮肤缺损2例,手掌皮肤创伤性缺损2例,手掌贯通伤3例,游离足底内侧皮瓣面积7cm×5cm-4cm×3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创面范围4.5 cm×3.0 cm~9.0 cm×10.0 cm,皮瓣大小6.0 cm×3.0 cm~12.0 cm×11.0 cm,皮最大旋转120°~180°。蒂部带1~2 cm皮条,明道转移,直接缝合。供区移植自体中厚皮片。观察皮瓣成活及腓肠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丢失及疼痛性神经瘤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14例皮瓣完全成活;7例远端早期肿胀、淤血,及时处理后,其中3例皮瓣存活,二期缝合;1例经换药后愈合;3例出现部分坏死,经1~2周换药,创面植皮后愈合。21例患者术后均有足外侧感觉减退。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较满意,色泽、弹性好。无痛性神经瘤发生。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恒定,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创面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取带真皮下血管网的皮片移植治疗皮缺损,关闭创面,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8例,男14例,女4例。儿童3例,成人15例。皮肤脱会伤8例,庞痕切除后皮缺损5例,皮肤坏死清创术后应缺损4例,电击伤切痴术后1例。2手术方法2.1视创面所需面积于大腿或前臂内侧梭形取皮片深达浅筋膜,游离皮片后,将供皮区创口间断缝合。修剪皮片的多余脂肪直至真皮下血管网清晰可见后,打包缝合于创面。2.2脱套伤的皮肤如无明显挫灭,条件较好的可对其彻底清创并按以下方法修剪后反植回创面。3治疗效果仅五例因术后感染失败,…  相似文献   

15.
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廓背面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杰 《四川医学》2000,21(7):633
耳廓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疾病 ,虽不影响听力 ,但影响面容。我院采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廓背面皮肤缺损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单侧 ,共 5耳。年龄 2 3~ 4 1岁 ,男 3例 ,女 2例。车祸伤 4例 ,狗咬伤 1例。单纯性皮肤缺损 3例 ,皮肤缺损伴小面积软骨缺损 2例。面积 :最大 2 .5cm× 3cm,最小 1.5cm× 2 .5cm。 1例车祸伤控制创面感染 ,新鲜肉芽生长后二期转移耳后带蒂皮瓣修复缺损 ,其余病例为一期修复。1.2 手术方法 :局麻下 ,根据耳廓皮肤缺损大小、形状 ,在耳后乳突部设计并切取一与耳廓根部平行的舌形皮瓣 ,…  相似文献   

16.
膜部间隔动脉瘤(AMS)在修复手术方面有别于单纯的膜部空间隔缺损,应用二维显像(ZDE)和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CDF)技术,在全部空间隔缺损(VSD)病人中发现有28例会并AMS(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5~ZI岁。超声检查VSD大小:0.Zcm~l·7cm,AMS大小04~2.3cm;手术证实:VSD大小为0.Zcm~1.7cm,AMS大小为0.4cm~2.4cm。1.2检查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检查左心室长轴,四心腔,大动脉短轴切面,ZDE观察室间隔形态有无连续中断,当清晰地显…  相似文献   

17.
1996年4月~1997年4月间采用间断内8字缝合腹壁皮肤切口3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观察组:对1996年4月至1997年4月期间的300例妇科及产科开腹手术病人,采取4号丝线间断内8字缝合腹壁皮下脂肪及皮肤。其中子宫切除手术51例,卵巢肿瘤手术11例,宫外孕手术45例,剖宫产术186例,其它手术7例。对照组:对1995年4月至1996年4月期间的300例妇科及产科开腹手术病人,腹壁切口缝合采用传统的缝合方法,即1号丝线分别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其中子宫切除手术59例,卵巢肿瘤手术17例,宫外孕手术35例,剖宫产术180例,其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肿瘤和溃疡切除后的修复结果。方法:1994—2004年对28例皮肤恶性肿瘤和溃疡患者进行切除和病理学诊断,其中皮肤鳞状上皮癌1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例,皮肤原位癌3例,皮肤疣状癌2例,皮肤湿疹样癌4例,慢性恶性溃疡5例。手术后残留创面最大7cm×12cm,采用皮瓣、肌皮瓣游离植皮和直接缝合等方法进行修复,其中腓肠肌皮瓣2例,背阔肌皮瓣4例,足底内侧皮瓣4例,邻近皮瓣8例,游离大张植皮7例,肿瘤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结果:28例手术全部成功,切口一期愈合,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年,14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治愈,19例均成活。结论: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皮肤恶性病变的关键,缺损的修复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加以修复。  相似文献   

19.
胸脐皮瓣的应用(附3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年8月~2000年6月.我们采用胸脐皮瓣修复各种软组织缺损共33例,主要适应征是四肢复杂创伤或软组织肿瘤切除后所遗较大缺损,急诊或二期手术均可。胸脐皮瓣的血供主要源于腹壁下动脉的脐旁最大皮穿支——胸脐支,后于脐旁2cm穿出斜向肩胛下角方向与后肋间动脉吻合。皮瓣切取时先于腹直肌外下缘解剖腹壁下动脉,向下追至髂外动脉、向上于腹直肌内锐性分离腹壁下动脉,直至脐旁支处。受区感染创面或需肌肉填塞空腔,可携带部分腹直肌。待受区血管解剖完毕再断蒂,血管蒂尽可能长。本组切取皮瓣长度10~40cm,宽度8~25cm。33例均成活,成活率100%。供区皮瓣宽度10~12cm以内可直接缝合,瘢痕不易觉察。皮瓣宽度超过10~12cm,需植皮。术后随访2年,皮瓣无异常,供区创伤亦较小。胸脐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且血管蒂较长、血管口径较粗、供皮范围较大,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20.
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致阴茎皮肤缺损4例的整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磊  潘宁 《四川医学》2003,24(12):1309-1309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均为青年男性 ,年龄 13~ 2 5岁 ,病史 2 0~ 5 0天 ,均行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后 ,次日即出现包皮远端明显肿胀 ,术后 2~ 3天切口完全裂开 ,形成阴茎根部环形皮肤缺损 ,环形缺损宽 2~3 5cm ,其中 2例入院前经局部换药后重新缝合 ,均全部裂开 ,入院时 ,缺损表面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包皮远端肿胀纤维化。1 2 治疗方法 :1例环形缺损宽 2cm ,伴包皮外环口狭窄 ,扩创后经纵形切开包皮外环口 ,横形缝合切口 ,游离缺损区近端 ,重新缝合 ,切口痊愈。1例环形缺损宽 3 5cm ,彻底切除肉芽组织至白膜 ,取阴囊中隔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