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例合并下肢缺血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患者行孙氏手术,其中1例加行升主动脉-患侧股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8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下肢血流灌注均恢复;8例术后均并发不同程度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严重者行下肢切开减压术;8例术后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4~23d,肾功能恢复5例;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患者术后因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另5例随访3个月~6a,均存活,下肢血液循环良好。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患者术后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目的是尽快消除夹层破口及恢复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后重症护理。方法:对25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行CABG,术后第1 d开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记录患者专科护理措施。结果:1例重度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循环下手术因心脏复跳困难死亡,24例生存者均为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其中21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1例于术后4 d出现肺部感染,给予再次气管插管治疗,3例发生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循环不稳定,放置IABP辅助循环。结论: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术前应准备充分;体外循环下手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较大,应密切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维持甲状腺激素水平、循环稳定,是术后重症护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3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34.0~ 60.0岁.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4~18h.术前超声检查发现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8.8%.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损伤13例,呼吸功能不全12例,截瘫l例,精神障碍10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止血2例.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严重.对行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监护,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做出早期诊断和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先兆流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早孕者2 037例,均进行甲状腺筛查,其中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123例(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 914例(甲功正常组);2 037例早孕者中共有先兆流产患者253例,分为先兆流产甲减组(61例)和先兆流产甲功正常组(192例)。有111例妊娠合并甲减患者在我院分娩,111患者中83例在孕期定期复查甲功并及时调整优甲乐剂量,作为甲减治疗组;21例患者应从性差,自行停药,未进行定期复查,7例患者因怕药物影响胎儿而拒绝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此28例患者归为甲减未治疗组。先兆流产患者均给予黄体酮肌注和地屈孕酮口服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给予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观察保胎成功情况及妊娠结局,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甲减组患者先兆流产发生率为49.59%(61/123),高于甲功正常组的10.03%(192/1 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P0.05)。先兆流产甲减组和先兆流产甲功正常组的孕酮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337,P0.05)。甲减治疗组患者重度贫血、妊高症、子痫前期及胎膜早破发生率低于甲减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治疗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甲减未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患者先兆流产发生率高,但经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保胎成功率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先兆流产孕妇无差异。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孕早期孕妇应进行常规甲状腺筛查,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支架术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例老年冠心病心脏支架置入术后合并甲减患者的误诊误治过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老年男性,冠心病心脏支架术后因不典型心绞痛症状入我院,入院后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磷酸肌酸激酶增高,诊断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但治疗效果差,多次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无动态演变规律。后经甲状腺B超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甲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效果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心脏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甲减时,因磷酸肌酸激酶增高,很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动态观察磷酸肌酸激酶的变化规律,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TU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行TUVP治疗的186例高危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的准备、手术时机、手术的安全性、术后的处理及手术效果进行总结.入选高危患者的标准为:年龄80岁以上或患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血小板减少、呼吸道疾病者.结果 186例患者中,18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术后7 d出院时因心肌梗死死亡.108例患者随访1~54个月,1例(84岁)患者出现中度尿失禁,1例(94岁)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心肺功能不全,11例患者LUTS症状改善不明显,其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良好,IPSS评分较术前平均下降16.5分,QOL平均下降3.0分,Qmax 平均增加10.2 mL/s,残余尿量平均下降75.3 mL.结论 高危BPH患者,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TUVP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明显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17-3219
分析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冠心病未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治疗前,观察组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促甲状腺激素(TSH)、髓过氧化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TSH、MPO、hs-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效果较为确切,可使TC、TG、TSH、MPO、hs-CRP水平降低,抑制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近5年来我院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56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死亡5例、放弃治疗3例,2例患者保守治疗1个月后出院。术后放弃治疗1例,术后死亡4例,41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7例,严重的肺部感染10例,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2例,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2例,肾功能不全8例(其中术前已出现。肾功能衰竭者有3例),需行血液透析患者5例。结论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J管在孤立肾肾积水致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13例孤立肾合并肾积水致肾功能不全患者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一期置管成功12例;1例因输尿管狭窄置管失败行肾穿刺造瘘。留管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和感染等不良反应3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半年至1年,B超检查显示术后肾积水程度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者12例,无明显变化者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中12例患者BUN和SCr2周内恢复正常。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症状者症状全部消失。结论经输尿管镜双J管置入术在孤立肾合并肾积水致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14例慢性心衰漏诊甲减的临床资料.14例有心衰病史0.5 ~7年,基础疾病分别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结果 14例除有慢性心衰表现外,均有畏寒、动作迟缓、便秘、懒言、情绪低落、皮肤干燥脱屑、黏液水肿及浆膜腔积液等甲减表现.入院后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效果不佳,测定甲状腺功能后补充诊断甲减,予甲状腺激素治疗,病情缓解出院.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容易伴发甲减,易误诊、漏诊.故临床遇慢性心衰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仔细查体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尽早明确是否伴发甲减,以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行左旋甲状腺素的疗效。方法:研究于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山东省乐陵市妇幼保健院收集76例GDM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分别行常规胰岛素治疗与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T4水平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TSH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实施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异常的血糖水平及甲状腺激素分泌情况,并规避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1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合并下肢灌注不良(单侧下肢缺血29例,双侧下肢缺血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5.2±1.3) h。用缺血下肢股动脉缝制8~10 mm人工血管和右腋动脉双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尽快恢复缺血下肢血供18例;健侧股动脉单插管16例,向患侧股动脉远端插入深静脉置管,用股动脉插管侧支与深静脉置管近端连接,恢复缺血肢体远端血供。结果 34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因合并肠缺血坏死而死亡,另1例因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而死亡;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者17例,术后发生结肠、胆囊坏死行结肠和胆囊切除手术者1例,无再次开胸止血患者,术后因呼吸衰竭而再次气管插管者3例;随访(27.2±3.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股动脉人工血管闭塞6例。结论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致死率高,术后并发症多,术前全面评估、合理制订手术方案并积极实施手术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甲状腺激素测定对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重要性。方法对25例长期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测定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为甲减,并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后经2~5个月随访,25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对症状隐匿的不典型病例,应常规开展血甲状腺激素测定,有助于提高甲减患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植肾术后组织病理穿刺活检对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肾移植术后患者82例,行常规穿刺组织病理活栓,依据Banff'05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通过移植肾的病理状态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1例诊断明确,1例因获取组织量较少难以诊断.82例患者中31例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28例移植肾功能恢复,3例移植肾功能至今未恢复;51例血肌酐水平升高者经治疗后44例血肌酐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3例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4例血肌酐稳定于较高水平.结论:移植肾穿刺组织病理活检安全、可靠,对患者及移植肾无不良影响,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武  刀永祥  郑永  张航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2):862-863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2 6岁。因腹部隐痛、呕血、排柏油样便 3小时入院。 9年前因患降主动脉狭窄行升、腹主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术 ,术后恢复良好。入院前 3个月患者反复出现不明原因发热 ,体温在 39℃左右 ,予抗生素治疗有效。无溃疡病、肝炎等病史。查体 :重度贫血貌 ,心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行左旋甲状腺素联合右归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0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联合右归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症状积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叶酸以及妊娠结局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行左旋甲状腺素联合右归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魏艳  解佳妹  石立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30-3331,3334
目的 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代谢特点.方法 亚甲减患者92例,甲减患者34例,对照者57例,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HCY的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亚甲减组的TC、LDL-C、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甲减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患者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TC、HCY、LDL-C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TG、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敏促甲状腺激素(HS-TSH)与TC、LDL-C、HCY呈正相关.结论 亚临床甲减是脂代谢异常及高HCY血症的高危因素之一,特别当HS-TSH≥10 mU/L,亚甲减患者应积极考虑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或夹层行Wheat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自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45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置换的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死亡2例,分别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败血症;随访1 ~ 9年,无晚期死亡,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在术后2年和8年因主动脉瓣瓣周漏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合并慢性升主动脉夹层而再次手术.结论: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行Wheat手术效果满意,但主动脉瓣病变同时合并主动脉根部扩张的病例,应同期行根部置换.  相似文献   

19.
李源  方进博  陈秒 《护理学报》2018,25(9):60-63
目的 探讨经心尖途径主动脉瓣膜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高危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经心尖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作一系统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例术后新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急性肾损伤,13例出现轻微瓣周漏,3例出现伤口并发症,4例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经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住院时间为(16.51±5.37)d;术后平均随访1年,无病例死亡.结论 经心尖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应用愈发广泛,针对其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准护理是保证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检测在妊娠期甲减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妊娠期甲减患者作为观察组,经常规治疗后分为不良妊娠结局者23例、良好妊娠结局者41例;另选取60例同期产检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者、良好妊娠结局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妊娠期甲减患者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在妊娠期甲减患者中呈现异常升高趋势,治疗后呈下降趋势,且与疗效负相关,可为临床评估疗效及妊娠结局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