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激光穴位照射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后2组均制作缺血缺氧模型,缺血缺氧组动物不加任何治疗,激光穴位照射组于缺血缺氧后2d,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常规饲养22d后,取海马区脑组织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清晰,细胞核膜光滑,胞浆内细胞器丰富,结构完整;缺血缺氧组神经细胞胞体水肿,核膜模糊,细胞器明显减少;激光穴位照射组神经细胞水肿减轻,核膜较清晰,细胞器较丰富。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具有减轻缺血缺氧对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缺血缺氧新生大鼠“百会”、“大椎”穴对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方法:42只出 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不进行缺血缺氧处理,缺血缺氧组(n=16)及电针治疗组 (n=16)制备成缺血缺氧模型,后者于造模成功后同时电针刺激“百会”、“大椎”2穴,1次/d,10d1个疗程,共2个 疗程,间隔2d。常规饲养22d后,取左侧脑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测灰度阈值。结 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缺氧组尼氏体大量脱失;电针治疗组尼氏体脱失现象较缺血缺氧组减轻。尼氏体灰度阈 值电针治疗组为(135.19±7.00),缺血缺氧组为(188.31±10.43),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 亦高于假手术组(122.90±12.10)(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减轻缺血缺氧对神经元尼氏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海马结构中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与5-溴-2-脱氧脲嘧啶(Brdu)表达的影响。了解电针对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发生水平的干预,为电针穴位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7日龄健康Wistar大鼠,体重12~15g,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判定组、缺氧缺血组与缺氧缺血后电针治疗组,各组动物(除空白对照组外)分别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然后将动物置于8%O2-92%N2混合气中2h后取出。模型判定组动物在缺氧缺血48h后处死,制备脑组织切片。脑缺氧缺血后电针组在缺氧缺血后恢复2d,开始刺激“百会”和“大椎”两穴。24d后除模型判定组外,各组动物分别取左侧脑组织制作标本,行Nestin与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缺氧缺血后电针组海马CA1区Nestin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脑缺氧缺血组(P〈0.05)。脑缺氧缺血后电针组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于脑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电针穴位治疗可明显提高仂Ⅱ强1脑缺氧缺血后海马结构神经发生的水平(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情况,探讨脑组织内源性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于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HE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缺氧缺血组于缺氧缺血后3d BrdU阳性细胞有表达,7-14d达到高峰,21d时减少,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HIBD后海马区存在细胞增殖,推论新生大鼠在出生后早期能显著抵抗HIBD,可能产生对海马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水肿明显,核膜不完整,线粒体肿胀明显,内质网扩张、空泡化;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较好,核膜较完整,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胞质内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结构均较好、趋向正常。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减轻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的损害,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海马CA1区损伤的超微结构,从而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水肿明显,核膜不完整,线粒体肿胀明显,内质网扩张、空泡化;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较好,核膜较完整,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胞质内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结构均较好、趋向正常.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减轻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的损害,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海马CA1区损伤的超微结构,从而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对缺氧新生大鼠脑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损伤后脑超微结构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30h的Wistar大鼠制作缺氧性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缺氧后24h组、9d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海马区超微结构.结果脑细胞凋亡率缺氧后24h和第9天分别为3.21%和1.3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6%)和经高压氧治疗9d组(0.57%).缺氧后24h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高尔基体囊泡扩张,神经毡水肿明显;缺氧后9~18d,神经细胞固缩改变、双核仁,胞浆致密,线粒体肿胀,脑组织点状溶解灶,周围髓鞘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微血管腔受压变形.经高压氧治疗9~18d后,海马脑组织除胶质细胞和突起轻微肿胀外,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减轻缺氧所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损伤后脑超微结构和在青春期对主动回避反应的影响.方法 出生7 d的Wistar大鼠制作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穿梭箱主动回避行为模型进行主动回避反应(AAR)及被动回避反应(PAR)测试,并观察各组幼鼠海马超微结构.结果 高压氧治疗1次后24 h的幼鼠脑重量较缺血缺氧后不治疗组脑重明显轻.缺氧缺血后海马超微结构变化明显,经高压氧治疗后,海马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高压氧治疗组无论是主动回避反应还是被动回避反应均比未治疗组成功率高,两组比较AAR及PAR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减轻缺氧所致脑损伤,有利于受损幼鼠认知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d龄Wistar大鼠 4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组、HIBD后电针组 ,后 2组制备半球性HIBD模型。HIBD后电针组在缺血缺氧后第 2d给予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 15min ,1次 /d ,治疗 2个疗程 ,每个疗程 10d ,2个疗程间隔 2d。各组动物均于缺血缺氧后 2 2d处死 ,处死前经腹腔注射Brdu ,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镜下观察脑内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各组Wistar幼鼠脑组织内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层及胼胝体等有Brdu阳性细胞分布 ;HIBD组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低于HIBD后电针组(P <0 .0 5 )。结论 :缺血缺氧促进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可加强缺血缺氧后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疗法对脑缺血损伤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形态结构、血清IL-6含量以及海马区IL-1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电针治疗比较.结果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与单纯电针疗法均显著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病理结构变化,显著降低脑缺血损伤后血清IL-6含量,促进海马区IL-1的释放,而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效应更强.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损伤,促进机体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观察HIBD前后脑室周围白质Tau蛋白水平的改变,探讨新生大鼠HIBD早期Tau蛋白表达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清洁级7日龄Wistar大鼠8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n=40)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n=42)。参照Rice法单侧结扎新生大鼠左颈总动脉复制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对照组)只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但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HIBD~大鼠置入低氧环境缺氧2小时,而后按时间随机分为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组(n=8)。HE及嗜银染色后,光镜下观察HIBD前后及不同时间组新生大鼠脑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各组大鼠脑室周围白质与皮层微管相关蛋白Tau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400倍视野下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Tau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dens卸,OD)测定,并统计学分析。结果:HIBD新生大鼠嗜银染色示脑室周围白质神经细胞中存在神经原纤维的增粗、缠绕。各实验组Tau蛋白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参疫反应牲增强,其中H工后3小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IBD后6小时组、12小时组、24小时组以及48小时组的0D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IBD可造成新生鼠脑脑室周围白质中神经纤维变性,总Tau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caspase-3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对新生鼠脑组织caspase-3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7d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组。HIBD组新生鼠行左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氧氮混合气(氧浓度为8%)1L/min持续2h。于1、12、24、48h取脑组织在低温下进行匀浆,离心后取上清用四肽荧光底物法测定其荧光强度。结果 HIBD后1h caspase-3活性已升高,24h达高峰,48h明显下降。各时间点左侧脑组织荧光强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左侧脑组织荧光强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IBD新生鼠脑组织中caspase-3明显激活。可能为临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IGF-1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总Tau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利用经典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模型,观察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前后脑白质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MAP)总Tau水平的改变,探讨新生大鼠HIBD早期应用IGF-1后总Tau蛋白水平的改变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用药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GF-1(用药组)腹腔注射,给药后24小时采集标本。HE及嗜银染色法光镜下分别观察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白质总Tau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假手术组HE染色后脑白质神经细胞形态正常,轮廓清晰,核仁核膜明显,大小无变化,未见明显损伤性改变;模型组新生大鼠脑组织HE病理检测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出血,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明显,模型建立成功。(2)假手术组脑神经细胞染色分布均匀,树突轴突沿其走行分布;模型组嗜银染色示神经纤维增粗,部分神经纤维呈缠结状;用药组神经纤维稍增粗,未见明显的神经纤维缠结。(3)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用药组总Tau蛋白的值低于模型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HIBD新生大鼠早期应用IGF-1对脑白质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具有保护作用,总Tau蛋白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Nogo-A、Ng-R mRNA在缺氧缺血新生鼠损伤脑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将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组(结扎右颈功脉后,置于低氧舱处理),分别于缺氧处理0h、6h、12h、24h、72h及7d后断头处死6只动物。用RT-PCR方法定量分析缺氧缺血侧脑组织Nogo-A及Ng-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各时点脑组织Nogo-A及Ng-RmRNA表达无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组大鼠Nogo-A mRNA在HIBD后6h开始升高.12h达峰值;Ng-RmRNA在HIBD后6h开始升高,12h达峰值.24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Nogo-A Ng-R可能与HIBD后神经再生抑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白细胞介素-16(IL-16)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假手术组手术后和HIBD组缺氧缺血后3h、12h、24h、3d、7d、14d、28d脑组织匀浆中IL-16的水平。结果IL-16在HIBD组3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3d开始下降,28d基本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的IL-16水平在缺氧缺血后3h、12h、24h、3d、7d、14d均明显升高(P〈0.01),而28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IBD新生大鼠IL-16蛋白表达的增加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表明IL-16参与H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假手术组、8%O2+92%N2组(低氧A组)和15%O2+85%N2组(低氧B组),各51只。比较各组大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4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低氧A组HIF-1α表达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低氧B组、假手术组、HIBD组(P<0.01)。4组大鼠学习潜伏期、记忆潜伏期、学习错误次数和记忆错误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1),而低氧A、B组的记忆潜伏期和学习错误次数、记忆错误次数均少于HIBD组(P<0.05~P<0.01),低氧A组的学习潜伏期亦少于HIBD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进行单次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能够有效促进HIF-1α表达,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生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假手术组 (n =12 )、缺氧缺血组 (HIBD组 ,n =15 )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 (HPC组 ,n =2 1) ,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 2 4h吸 8%浓度氧 3h。各组大鼠均于 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 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 1αmRNA的表达。结果 :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 ,HPC组大鼠脑组织HIF 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 ,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减弱HIF 1αmRNA的表达 ,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FasL、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7 d龄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NGF组,每组18只.NS组和NGF组动物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后缝合切口,不进行动脉结扎和缺氧处理.NS组和NGF组术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NGF.各组分别于模型制作后1 d,3 d,6 d各处死6只动物,取脑组织切片行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行免疫组化检测FasL、Caspase-3的表达.结果:NGF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FasL、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可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