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癫癎发作是潜在的大脑机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加深对癫癎发作本质的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防止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近10年来,对癫癎病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磁共振成像对癫间的研究,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癫癎诊断中的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多样。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成像技术,在癫痫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简述MR成像技术在癫痫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与癫痫相关的常见发育皮质异常、海马硬化、脑肿瘤、血管性和炎性病变等MRI特征和表现。医生和研究人员对癫痫MRI全面了解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癫痫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43 例患者,行自旋回波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MRI 研究。结果:43 例中,35 例颞叶发现有异常MR 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8 例颞叶无异常发现。术前MRI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 %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2 .9 % 。35 例中,9 例胶质细胞增生,T1 WI上无明显信号异常,T2 加权图像上呈无占位效应的高信号;15 例胶质瘤, 表现为病灶呈长T1 长T2 信号,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灶周水肿不明显;7 例胆脂瘤,表现为T1 WI 上呈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 WI 上均呈高于脑脊液的高信号;4 例海绵状血管瘤,T1 WI 上呈等高混合信号,T2 WI 上呈明显高信号,周边有低信号环与脑实质相隔。结论:MRI 对确定颞叶癫痫病灶的部位和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传统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的对颞叶癫痫的定侧价值及其对患者术后疗效的预测能力.方法:27例准备手术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19例健康对照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并分析颞叶癫痫患者及对照组双侧海马的ADC值.影像所见与术后切除的脑组织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颞叶癫痫患者手术侧海马的ADC值显著高于对侧及健康对照者的同侧海马.利用右/左侧海马ADC比值定侧与手术侧一致的患者为21例(77.8%),而常规MRI定侧与手术侧一致的患者为18例(66.7%),两者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利用右/左侧海马的ADC比值能够定侧与不能定侧的两组癫痫患者术后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是一种术前发现海马硬化的敏感方法.海马右/左侧ADC比值确定颞叶癫痫发作侧的准确性很高,但对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情况的预测能力欠佳.  相似文献   

5.
【摘要】癫痫是因大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检查中未能发现癫痫灶,称为常规MRI阴性癫痫。当前,MRS、DTI、fMRI等多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I阴性癫痫中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各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I阴性癫痫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都是基于磁共振现象的技术方法。MRI是显示形态学改变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弥散成像(DWI)能够发现病理状态水分子运动的异常。MRS可以分析活体情况下脑组织内代谢物的改变,是探测局部脑组织内神经元的敏感方法。本文简单介绍MRI和~1H MRS在颞叶癫痫研究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时间聚类分析功能MRI对癫痫病灶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癫痫病灶的定位方法 .方法 对12例颅内有明确局灶性病变的癫痫患者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MR成像(fMRI).采用时间聚类分析(TCA)软件程序实现TCA算法,并对fMRI数据进行分析,经统计分析后得到脑解剖-功能融合图像,观察病变区有无激活反应,并对TCA反应聚类时间曲线与统计参数图(SPM)头部运动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脑解剖-功能融合图像发现,12例中8例在病变区有激活反应,4例未发现明显病灶区激活反应.病灶区无论有无激活反应,反应幅度较大的TCA反应聚类时间点和头部运动曲线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结论 TCA作为一种探索性数据驱动方法 ,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癫痫的发作问期痫样放电活动进行检测和定位,但其结果 会受到头部运动的影响,分析时需考虑到生理、病理及运动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头颅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已确诊的癫痫病人分别进行EEG、VEEG、SPECT、CT及MRI检查,对EEG、VEEG、SPECT、CT、MRI定位致痫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52例(41.3%);V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114例(90.5%),两组局灶棘波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CT异常105例(83.3%),MRI异常32例(占55例的58.2%),CT异常5例(占48例的10.4%)。结论:VEEG、EEG、SPE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指导手术治疗有较大的廊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颞叶癫痫83例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ITLE)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83例ITLE患者,术前均行EEG、MRI检查,其中23例行PET,19例行SPECT检查。经测定位后,行手术治疗。其中30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37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 胼胝体切开,16例行病灶切除 致痫灶切除。术中应用皮层电极或深部电极进行检测,并在显微镜下操作。结果:满意47例(56.6%),显著改善23例(26.5%),良好13例(15.6%)。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是ITLE的主要治疗手段,海马硬化和微血管畸形可能是ITLE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TL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的影像特征及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难治性TLE,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常规MRI扫描.以临床定位结果做对照,观察难治性TLE的SPECT影像改变,分析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定位诊断颞叶致痫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难治性颞叶癫痫SPECT的影像特征为致痫灶侧前颞叶内侧和/或外侧皮质的血流灌注减低,对侧前颞叶的内侧皮质可出现轻度的灌注减低.常合并与患侧同侧的一处或以上脑区的灌注减低.SPECT致痫灶定位诊断的阳性率达77.14%00(27/35),尤其能检出52.94% (9/17) MRI阴性TLE的致痫灶.结论: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丰富难治性TLE的定位诊断信息,提高定位MRI阴性TLE患者致痫灶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肝脏炎性假瘤:13例MRI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炎性假瘤(IPL)在MRSE序列和FMP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13例经手术证实的IPL,术前均行MRI检查,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和FMPSPGR序列多其动态增强成像,统计病灶数目,观察病灶在各序列上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征。结果 共发现病灶15个,在SET1WI上,5个病灶为等信号,其余10个病灶为略低信号。在SET2WI上,5个病灶为略高信号,10个病灶为等信号。在SE序列上病灶的边界显示不清,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5个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所有病灶可见到强化表现,如:(1)周边环形强化(12/15,80.0%),(2)小结节状强化(6/15,40.0%)。位于边缘呈“钟乳石”状或位于中心呈核心状;(3)分隔强化(8/15,53.3%)。结论 MRSE序列对IPL的检出和定性有一定困难,FMSPGR多期动态增强可反映病灶的病理特征,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5T MRI检出大鼠痫性脑损伤的能力。材料和方法:Wistar大鼠30只,毛果云香碱350mg/kg腹腔注射,诱发反复强真-痉挛全面大发作持续状态,HF染色,光镜下观察癫痫持续不同时间脑组织损害程度,并与1.5T MR成像对比(MRI参数:SE序列T1加权像:重复时间=500ms,回波时间=15ms;FSE序列T2加权像:重复时间=400ms;用表面线圈,层厚2.2mm,无间隔)。结果:癫痫持续时间与脑损伤呈相关性改变。癫痫持续3d后,可见颞叶、海马区严重神经元脱失、胶质增生和脑水肿,MR扫描除在1只发作持续18h的大鼠左颞区检出长T1、长T2异常信号外(光镜提示为在灶),未发现其余动物脑的结构异常和信号变化。结论:随着动物大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痫性脑损害加重,大鼠癫痫持续3h以上,有明显的海马神经  相似文献   

13.
垂体卒中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对5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Gd-DT-PA MRI增强扫描、CT扫描,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4.2%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65.4%的病例MRI表现为T1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MRI诊断垂体卒中准确率达100%.结论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MRI平扫即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128例癫痫患者头颅CT和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头颅CT和MRI检查在癫痫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分析128例癫痫患者的CT和MRI结果,应用X2检验比较CT和MRI的阳性率和准确性.结果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发作而言,MRI的阳性率和准确性均高于CT.CT发现颞叶和基底节区病变的例数分别为MRI的45.2%和56.3%,MRI对血管畸形和脱髓鞘病的定性准确性显著高于CT.结论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全面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发作类型,应以MRI为首选.MRI对颞叶病变、基底节区病变检出的能力优于CT,对血管畸形和脱髓鞘病的定性准确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方法:5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全部病例进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压脂平扫和动态增强3D T1WI压脂扫描;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其MRI表现并进行分型.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可分为炎症型、脓肿型和混合型;炎症型13例(25.5%),病灶局限在乳晕周围(11/13),斑片样或结节样,T1WI呈等低信号(8/13)或等高信号(5/13),压脂T2WI呈高信号(9/13)、高等信号(3/13)或等信号(1/13),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1/13)或结节样均匀强化(2/13);脓肿型34例(66.7%),多数多发(32/34),似卷发样或蜂窝状,境界模糊不清,少数单发(2/34),结节或囊状,T1WI呈等、低信号(30/34)或等高信号(4/34),压脂T2WI呈高等信号(29/34)、高低信号(4/34)或等信号(1/34),增强后脓肿壁呈环状强化;混合型4例(7.8%),脓肿伴细管状低信号的窦道瘘管.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神经元移行异常与癫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见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资料与方法:搜集14例各种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病例,分析其MRI表现与相应临床症状。结果:14例神经元移行异常者中灰质异位9例,其中皮层下灰质异位1例,皮层下带状灰质异位1例,室管膜下灰质异位7例;无脑回-巨脑回畸形5例,其中弥漫性4例,局限性1例。各种神经元移行异常病变的临床症状以癫痫最常见,临床表现一般与病变的范围和位置有关。结论:神经元移行异常虽然并不常见,但在癫痫的病因中起重要的作用,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髓损伤的MR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5~80岁,平均53岁)均在损伤后24小时内以西门子1.0T MR超导机行常规T_2和T_2加权磁共振成像。结果: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髓损伤的MR影像主要表现为受损节段呈长T_1低信号或等信号及长T_2高信号,受损局部无明显受压或仅有轻微受压。结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髓损伤的MR影像特征对早期确诊、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MR 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血管造影及临床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全部病例先行MR I平扫,其中24例平扫后加增强扫描。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4例,毛细血管瘤4例,蔓状血管瘤2例。26例病变示蜂窝状或海绵状结构,24例在T1W I上呈中等信号(比肌肉信号高而比脂肪信号低),30例在T2W I呈明显高信号(比脂肪信号高),增强扫描后血管成分显著强化,可呈扭曲血管状,而非血管成分不强化。结论MR I对于本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和病变范围估计及术后疗效的评估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为DAI者 98例 ,从中筛选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 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 5例还先后作过CT检查 )。结果  36例DAI早期MRI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脑室及脑沟、裂、池受压变小或闭塞 ;脑实质出血灶 30例 ,呈斑点状 ,直径大多 <2 .0cm ,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 ;蛛网膜下腔和 /或脑室出血 2 4例 ;合并硬膜外血肿9例 ,硬膜下血肿 1 2例 ,颅骨骨折 5例。结论 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弥补CT的局限性 ,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