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燕  刘艳 《新疆中医药》2002,20(6):62-63
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消瘦无力或尿浊、为特征的病证.根据证候分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本病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临床上治疗难度大.若辅以辨证施护,对患者的康复颇见功效.  相似文献   

2.
消渴辨证施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221-221
消渴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阴虚、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所致。现将其辨证施护介绍如下。1辨证分型肺热津伤型,症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胃热炽盛型,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  相似文献   

3.
消渴是以多饮多溲,多食善饥,消瘦乏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本病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诱发.消渴病的诊断参照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临床上依据中医四诊内容将消渴病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型.兹将其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1 阴虚燥热1.1 临床表现 肾阴虚而内热明显,其主症为头晕腿软,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尿量频多,伴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或绛,苔薄黄,脉细数或弦.1.2 辨证施护1.2.1 避免情志刺激扰动五志之火.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使疏泄失调,阴精耗伤都会使病情加重,故调情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本病的调护中不可忽视.1.2.2 多饮多尿者,每天需记录24h水出入量.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本组73例,其中,男37例,女36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4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15年,平均为3.5年。辨证阴虚燥热型17例,气阴两虚型37例,阴阳具损而兼血瘀型19例,合并冠心病的3例,合并高血压病的12例,合并皮肤瘙痒的3例,合并眼底病变的5例。2治疗方法2.1辩证分型①阴虚燥热型口渴多饮,咽于口燥,多食易饥,小便频多,五心烦热,盗汗,便于,舌红无苔,脉细数或滑数。治宜滋阴泻火。药用消渴胶囊Ⅰ号或Ⅱ号1~3粒,Ⅲ号3粒Ⅳ号3粒,1日3次,饭前1小时服。②气阴两虚型咽干多饮,易饥多食,身体消瘦,五心烦热,…  相似文献   

5.
脾胃在糖尿病中的治疗地位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民俭 《光明中医》2005,20(4):12-1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形体消瘦为临床特征。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之,治疗重于养阴清热。然消渴病何以燥热口渴,小便应少而反频数?何以多食而形体反瘦?且目前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笔者认为这些矛盾现象主要由于脾弱胃强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吸收的紊乱及气机升降失常所引起,脾胃的转输功能失常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至关重要。1脾的升清不足与糖尿病之口渴喜饮《灵枢·本藏》:“脾脆则善病消瘅”。《灵枢·邪…  相似文献   

6.
姜莉鸣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45-2046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症,其病机主要在于阴虚燥热。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上、中、下消。情志郁结,日久化火或嗜酒厚味酿生内热,火热灼肺,肺热伤津引起口渴多饮者为上消;胃有燥热,过多消耗精微引起多食易饥、形体消瘦者为中消;由于肾精亏虚而致尿频量多者为下消。消渴在现代医学主要见于糖尿病,其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而出现高血糖和尿糖。其并发症多,其中许多为致残、致命性并发症,其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及癌症而居世界第四位[1],治疗上需…  相似文献   

7.
郭士魁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简称“三多”)及消瘦为主症,中医称之为“消渴”,又名“消瘅”。本病可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者病在肺,中消者病在胃,下消者病在肾。辨证施治三消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上消口渴引饮明显,少食多尿,舌红少津,一般精神尚好,燥在上焦。中消阳明燥热,热能消谷,以多食善饥症状比较明显,伴有便秘、口渴,形气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消瘦。多饮而渴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多溲膏浊为下消。其病机是积热伤阴,治以滋阴清热为法。临床将其分为胃热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肾阴亏损型等3个方面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 糖尿病为代谢失常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和形体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祖国医学称之为“消渴”。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阴虚燥热,而中焦脾虚在发病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脾胃虚弱,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脾气不能散布上输于肺,肺津无以输布,则口渴多饮;脾虚则土不生金,致使肺气虚,通调失节,故多尿;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燥热内盛,消烁水谷,则消谷善饥;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病机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典型临床症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认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阴虚燥热可能仅为现象,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才是本质,现浅述如下。阴虚燥热尚不能完全概括消渴病机。尽管糖尿病表现出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等症状,看似一派阴虚燥热之象,但阴虚应皮肤口舌干燥而少尿,何以多尿?此其一;2型糖尿病患者以肥胖者居多,阴虚何以肥胖?此其二;患者舌体…  相似文献   

11.
消渴定义以渴饮、善饥、尿频数而浑浊(或有甜味)、形肉日益消瘦为主症.因其饮多、食多、尿多,故名三消.又因三者之症状互有主次,故以饮多者为上消,食多者为中消,尿多者为下消.病因、病机主要由于:嗜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致湿热之气侵淫燔灼、郁而化为燥热;或为五志过极,劳心过度,心阳过动而化火,内火自燃,阴津暗损.其病机为津涸热淫,形成阴亏阳亢、阳热上燔之变.心肺受灼则阴不上承,故舌本干枯,渴饮不止而为上消;若热淫中焦,胃火旺盛,则所食之物,随火而化,致能贪善饥、消烁肌肉而为中消;如燥热并于下焦,肾阴受损则小溲如脂如膏而为下消.  相似文献   

12.
林萍 《福建中医药》1999,30(5):41-42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中甜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等特点,因此在重视一般诊疗的基础上,尤其特别重视中医的辨证施护。俗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性。1 辨证分型1.1 阴虚燥热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烦热,尿频量多,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1.2 气阴两虚证:病程较长,多饮、多食、多尿,不若初起时严重,伴有汗多气短,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干少苔,脉重按无力。2 辨证施护2.1 情志护理:协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消渴患者常因久病忧郁,致气结化…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以阳气虚为根本,气不摄津,致使津液、精微随小便而失;津涸液干,则口渴多饮;精微随尿而失,则尿甘、肌瘦,反馈性地或由阴虚胃火亢盛引发多食。阳气虚,阴精失,而使阴虚成,燥热生;经脉失养,气机不畅,则瘀血停;最终致阴阳俱虚。因此,糖尿病之治,不能舍阳而重阴,虽有阴虚,其治之法亦须阳中求阴或阴阳兼顾。  相似文献   

14.
厥阴病辨证纲要目:"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第一个讲述的就是消渴.消渴应该是既口渴又能饮水,而且饮后即消,又会口渴.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中也有口渴多饮,因此感觉二者似有关联.后世医家不敢将此消渴与糖尿病相联系多半是因为糖尿病多食易饥,而厥阴病条文中有饥而不欲食,笔者认为这太绝对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常见的症状与症状群及三消辨证的局限性,以及三型辨证的客观性和实用性。方法经结构化糖尿病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5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分析常见症状与症状群以及三消典型症状的关联症状。结果乏力最多,有473例(88.74%);口渴喜饮303例(56.85%),其中32.23%同时有尿多、多食易饥;尿多106例(19.89%),其中26.46%同时有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多食易饥77例(14.45%),其中35.37%同时有尿多、口渴喜饮。三消症状同时出现者占2.25%。细沉脉最多,有133例(24.95%);舌质黯红最多,有218例(40.9%)。在症状群中舌苔薄或白、口渴喜饮与乏力常配合出现。结论2型糖尿病的症状与症状群复杂,三消辨证存在局限性,三型辨证具有较高的客观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郭宗录  王伟 《光明中医》2006,21(12):53-54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病因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以阴虚燥热最常见.  相似文献   

17.
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为特征的病证。在历代的医家对消渴的论述中,都认为其病机是以阴虚燥热为关键,其中以肺、胃、肾阴虚为主,阴虚则燥热内生,燥热伤津耗阴,则阴愈伤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伤,两者互为因果。传统上,很多医家根据“多饮”、“多食”“多尿”孰重孰轻,  相似文献   

18.
自拟“三参降糖汤”治疗消渴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彦秀 《光明中医》2010,25(11):2114-2114
<正>消渴是因恣食肥甘,或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等,郁热内蕴,气化失常,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泄,阴虚燥热所致,以口渴、多饮、多食、消瘦,尿多而甜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通过临床应用自拟"三参降糖汤"治疗该病47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消渴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吻合。既往述及本病者,论病变脏腑责于肺、胃、肾,论病机则以阴虚燥热概括,论治疗则专注于养阴清热。然而消渴病何以饮水连连不解其渴,所饮之水反直趋下焦而为小便频频,何以消谷多食不为肌肤,饮食精微外泄而形体日见消瘦,且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证范畴 ,但中医的消渴证并非就是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定消渴证的诊断依据是 :口渴多饮 ,多食易饥 ,尿频量多 ,形体消瘦。但临床上具备以上证候者 ,虽经空腹、餐后 2 h血糖和尿糖等有关检查 ,有部分患者还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 ,从而排除了糖尿病的存在 ,可是临床主症突出故仍以消渴证来诊断。笔者根据近 5a来的临床实践 ,收集病例 ,兹就 87例非糖尿病消渴证的诊疗分析如下 :1 阴虚燥热 (38例 ) :本证型为消渴证最为常见的证型之一。多见于大病、热病及慢性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