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切口胆囊切除经扩张胆囊管用纤维胆道处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实验组13例行小切口切除胆囊,扩张胆囊管残端后插入纤维胆道镜,分别采用取石网篮套取、取石钳取石或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对照组8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两组术后均无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1年内复查B超未发现结石残留。[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经扩张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处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手术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胆总管损伤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术前确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在行腹腔镜切除胆囊后,利用胆道镜通过胆囊管完成胆总管的探查取石。结果①27例直接置入胆道镜者,21例取石后闭合胆囊管残端,6例放置胆囊管导管;26例取净结石,1例残留结石,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28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者,取净结石26例,推入十二指肠2例。胆管切口出血中转开腹1例。应用胆囊管导管预防胆漏20例,术后7~24 d拔管出院。随访1个月~2年无异常。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既可避免开腹手术及胆道切开的创伤,又可避免十二指肠镜的二次有创治疗,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有效方法和适应证。方法选择疑有胆总管结石及有探查指征的6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残端稍为留长,以便于提取牵拉。选用OLYMPUS—P20型胆道镜沿胆囊管轻柔插入,如胆囊管尚不够粗,可先予扩张。胆道镜发现结石后,以取石网篮套取拉出。如结石较大难以通过胆囊管者则常规切开胆总管取石。镜检及取石结束后经胆囊管注入庆大霉素8-16万单位后予胆囊管结扎。结果29例在胆总管下端发现结石,其中24例在胆道镜下予取石网套取除,5例因结石较大常规切开胆总管取除,32例未发现结石。6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发生。B超随访或术后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使部分患者减少创伤,缩短治疗周期,但其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继发性小结石同时伴胆囊管增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单纯的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5mm.采用经胆囊管途径胆道镜取石.单纯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 5mm或经胆囊管途径取石失败,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无狭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单纯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术前ERCP置鼻胆管 引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结石取尽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鼻胆管继续留置引流减压,3-5d黄疸消退,拔除鼻胆管.胆总管下端大结石嵌顿,腹腔镜下取石困难,辅以腹壁小切口,将结石取出.结果 本组58例,经胆囊管途径取石1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7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28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1例,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8例,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7例,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3例,4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例.需要碎石后取石1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7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辅助小切口取石6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 根据肝胆管结石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中取石仍是腹腔镜手术的难点所在,需要进一步探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适应症及方法.方法 对32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组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对于符合条件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者结果明显优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者.MRCP检查对手术适应症的判断及对手术操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间23例采用二镜联合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2例因胆囊管较细,胆道镜无法插入,改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余2l例均顺利完成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二镜联合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2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7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用胆道镜探查并清除结石。结果:10例探查阴性,17例发现胆总管下端结石,1例伴左肝管开口部结石,直径4~6mm。12例以取石网套取后,自胆囊管取出;2例结石碎裂后,分次取出;3例以活检钳置操作孔内,用胆道镜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全组无并发症,术后平均9天出院。结论: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病人于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均有胆总管探查指征,其中50例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经胆总管切口检查50例,经胆囊管检查8例。结果:经胆总管探查口取石后再检查50例中,有18例发现残石,达36%,术中取净结石16例,经胆囊管检查8例,3例有结石,1例经胆囊管取净,2例切开胆总管取石,均取净结石。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可减少胆总管结石残留及不必要的阴性探查,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春  范耀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088-4090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1aparoscopictranscyst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witllcholedochoscope。LTCBDEC)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或可疑病变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治疗。结果157例手术成功(91.2%),发现胆总管结石103例,阴性探查54例,7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I期缝合术,3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用时95rain(65min-240min)。术后出现胆管残石2例,胆痿7例,戳孔感染3例,出血1例。术后2d~5d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5.1d(4d-7d)。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变者,采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59例结石经胆囊管取出,2例胆总管结石被推入十二指肠.全组病例均未置管,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避免了常规的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尤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的应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与不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阚建光 《吉林医学》2011,(33):7086-708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胆囊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胆管远端结石崁顿中转开腹,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6例行胆道镜网篮取石,2例用胆道镜直接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胆总管Ⅰ期缝合(LCBDE)8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创伤小、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术中胆囊管气囊扩张纤维胆道镜取石术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胆囊管气囊扩张 ,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不切开胆总管行胆囊管气囊扩张 ,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取石。结果  13例患者均于术中取石成功 ,无胆瘘并发症 ,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 本术式具有与胆总管切开取石相同疗效 ,且创伤小 ,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胆总管直径小于15mm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方法。方法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口,胆道镜取石,留置胆总管T管引流及腹腔引流。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胆漏,经置管引流2周治愈;另1例术后肝内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经随访半年~5年均未发生胆道狭窄。结论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口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总管直径小于15mm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胆总管直径小于15mm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方法。方法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口,胆道镜取石,留置胆总管T管引流及腹腔引流。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胆漏,经置管引流2周治愈;另1例术后肝内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经随访半年~5年均未发生胆道狭窄。结论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口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总管直径小于15mm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结石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选择:①LC+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②LC+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③ENBD+LC+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本组86例,经胆囊管途径取石1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或蛔虫、T型管引流64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3例,经胆道镜1次或数次取尽结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10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根据手术前患者彩超,腹部CT,胆道造影结果,选择二镜或三镜联合的方式治疗胆囊合并胆道结石,治疗效果安全可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保证了让大多数患者得到适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部分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辅以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7例,采用肝部分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B组,45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结果A组术后2周的残石率为14.9%(7/47),2个月后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出残余结石1~2次,最终残石率为4.3%(2/47)。B组术后2周残石率为35.6%(16/45),2个月后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4~5次,最终残石率为22.2%(10/45)。A组术后2周和2个月的残石率均明显低于B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膈下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优良率为95.2%(40/42),显著优于B组的75.0%(30/40,P<0.01)。结论采用肝部分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优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罗顺全 《河北医学》2012,18(3):317-3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4)h,住院时间(14.6±3.1)d;放置T管者术后2周经T管造影,无残石且末端通畅的,术后3周拔管;3例有残石,2例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石,1例用甲硝唑及生理盐水冲洗后排出,全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好大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T管窦道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取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胆道镜探查治疗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1例患者中行胆总管探查和经T管窦道取石者术后均常规留置T管引流,拔管前均行常规T管造影。本组35例继发于胆囊结石切除术后,术后10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取石;90例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27例既往曾有胆绞痛病史,其中69例经胆囊管入路探查胆总管取石成功,经胆囊管入路者术后未留置T管;21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16例同时合并有左、右肝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者128例。1次取尽141例,9例经T管窦道取石1次成功,1例取石2次,经胆囊管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取石均成功。术后胆红素均在3~5 d降至正常范围,血清CA199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残余结石的重要措施,经胆囊管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安全可行,均可获得良好疗效;经T管窦道取石也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2010年胆总管结石胆道手术452例,总结其中运用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70例治疗效果.结果 胆道镜探查未见结石2例,余68例经胆囊管胆道镜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67例(98.5%);失败1例.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8d.70例随访3个月~2年,经B超检查未发现胆道狭窄或残余结石.结论 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是一种低创胆道手术方法,对患者创伤小,并缩短住院时间,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并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5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出现术后胆漏2例,经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 d胆漏停止;术后胆管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肝右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的并发症。T管引流术后12~14 d经造影检查,46例无残留结石,4例有肝内胆道残余结石(8.0%);术后3~6个月再经T管造影并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B超或CT检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