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显著改善减少"无复流"发生率,可明显改善血流,改善心肌灌注,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对于STEAMI溶栓失败行补救PCI这部分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辅助急诊补救性PCI治疗STEAMI,观察其对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01-2010-12期间在我院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7例,其中直接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共44例;仅行常规直接PCI者73例为对照组。研究初级终点为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次级终点为随访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及纽约心功能分级。结果:血栓抽吸组术后TIMI 3级高于对照组,达到95.5%,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及TnI达峰时间稍提前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累计MACE发生率在血栓抽吸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和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在住院1周时血栓抽吸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1.4±9.2)%︰(48.0±11.8)%,P>0.05],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54.5±6.8)%︰(49.9±10.5)%,P<0.05];6个月时血栓抽吸组纽约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TI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株洲市一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2例,分成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与血栓抽吸术+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比较两组间2 h内患者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峰值、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支架植入及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术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ST段回落较ST基线>50%)、2 h内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峰值、5~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支架植入构成比明显低于血栓抽吸术+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结论血栓抽吸术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改善心肌灌注。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A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结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B组不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复流情况、出血率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TnT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A组患者均成功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14次,抽吸血量为254次,抽吸血量为25100 ml,抽吸血液经过滤器过滤后可见红色血栓及脂质。术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占85.71%,明显高于B组(64.29%,P<0.05);且ST段回落率也高于B组(P<0.05);无复流现象少于对照B组(P<0.05);复查心脏彩超,A组CK-MB峰值、cTnT峰值、LVEDd以及LVESd均低于B组,LVEF高于B组(均P<0.05);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10.0%vs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替代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在高血栓负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的高血栓负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151例。根据是否行血栓抽吸术分为血栓抽吸+PCI组(n=84)和单纯PCI组(n=6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MBG)分级以及随访6个月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吸烟、糖尿病、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率、住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等基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MBG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并未改善高血栓负荷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的预后及心肌的再灌注水平,也未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选取超过急诊干预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开口或近端血栓负荷轻重分为血栓抽吸组(应用Judkins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和对照组。观察病变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后,冠脉血流与心肌组织灌注有显著改善,PCI治疗后两组在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有显著差异,X线曝光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未行靶血管重建;对照组室壁瘤2例,血栓抽吸组出现心力衰竭1例,对照组3例;6个月后,血栓抽吸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提示对于超过急诊干预时间窗接受择期PCI治疗的AMI患者,应用Judkins导引导管直接抽吸冠脉开口或近端大块血栓,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提高PCI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并完全开通梗死血管是挽救濒死心肌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闭塞血管的最佳方法,然而部分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理想,可能与梗死血管远端血栓负荷高导致微循环栓塞发生有关。血栓抽吸在祛除栓塞物质后理论上可改善心肌灌注,但多项临床试验显示血栓抽吸后患者能否获益尚存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急诊PC I)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但由于临床试验规模还不够大、诸多细节问题没有回答,因此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将从血栓抽吸获益的机制入手、结合对主要临床试验的解读,讨论血栓抽吸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介入治疗术中的价值。应该强调,血栓抽吸不仅可以改善无复流和远端栓塞,抽吸导管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局部治疗的途径,对于超选择药物灌注或生物治疗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血栓负荷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09~2013年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高血栓负荷的患者283例,其中血栓抽吸导管(TAC)+替罗非班+常规手术组(A组)76例,替罗非班+常规手术组(B组)72例,常规手术组(C组,对照组)135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罪犯血管TIMI血流变化、术后1 w及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PCI术后即刻达TIMIⅢ级血流比例三组间有差异(P0.05);(2)术后1 w及1年LVEF及LVEDD,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PCI术后1年总MACE发生率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MACE发生率均最低(P0.05);(4)三组间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AC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术后TIMI血流、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不增加患者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非选择性血栓抽吸、选择性血栓抽吸与常规PCI 3种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连续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314例,分为常规PCI组、选择性血栓抽吸组、非选择性血栓抽吸组3组.比较3组治疗术中慢血流发生率、术后TIMI计帧分级(帧)、平均使用球囊数、术后1 wEF、术后3个月EF.结果 3组术中慢血流发生率分别是17.39%(8/46)vs 4.83% (9/186) vs 2.43% (2/82),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大大减少(P<0.05);TIMI计帧数(帧)明显减少[(23.52±6.15)vs(21.87±3.58)vs(20.50±3.39),P<0.001],非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慢血流发生方面优于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和不进行血栓抽吸,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又优于不进行血栓抽吸.3组第1周射血分数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5):3组3个月射血分数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01):3组使用球囊数量逐渐减少.结论 STEMI直接PCI中,非选择性血栓抽吸与选择性血栓抽吸、常规PCI相比,不仅能有效降低慢血流现象发生,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在STEMI的患者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通过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成功率以及心肌灌注分级结果。结果经桡动脉以及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抽吸血栓成功率分别为95.45%以及97.7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分级结果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治疗与股动脉途径一样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与股动脉途径的成功率以及近期临床效果均相似值得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 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 vs 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 vs (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 vs 23.33% P=0.029).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高血栓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应用Thrombuster II血栓抽吸导管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因STEMI行急诊PCI患者110例, 据血栓积分分为高血栓负荷组和低血栓负荷组,再依据术中选择分为血栓抽吸组及标准PCI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肌灌注及心电图ST 段回落。以血栓积分≥2分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同低血栓负荷组相比,高血栓负荷组吸烟者比例较高,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较长,术中应用GP IIb/IIIa比例高(P<0.05);与标准PCI组相比较,血栓抽吸组TMPG达3级者较多(P<0.05),TMPG ≤2级者比例更低;CTFC帧数较少(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75岁,吸烟,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6h是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5岁,吸烟,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6h是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Thrombuster II血栓抽吸导管可减少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及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合并有高血栓负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AMI恢复期并血栓负荷较重老年患者35例,随机分为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的血栓抽吸组(18例)和常规PCI组(17例)。比较两组病人基础资料、PCI相关资料及临床预后等。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3级获得率较高,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较低(P<0.05);血栓抽吸组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P<0.05);术后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恢复期患者行PCI的过程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有效,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患者的长期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栓抽吸术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内科行急诊介入治疗的75例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脉造影特点,血栓抽吸过程和手术结果及住院期间的临床情况和出院后1个月的临床随访情况.结果 抽吸后血流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为治疗组(n=62),未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为对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随访2年时的LVEF及期间的MACE。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及TMPG3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院时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及MACE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年时治疗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MAC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TIMI血流、TMPG分级及心功能,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且2年后仍可持续获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组织灌注及心脏功能的作用。方法:2007-07至2009-12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行择期PCI患者共61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0例,年龄36~82(59.27±10.5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的31例患者为抽吸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常规PCI的30例患者为非抽吸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征、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术后1周由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心脏功能以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抽吸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抽吸组(93.55%比56.67%,P=0.001);抽吸组TIMI2级血流(慢血流)、TIMI0~1级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抽吸组(分别为6.45%比26.66%,P=0.013;及0比16.67%,P=0.024);抽吸组校正的TIMI帧数明显少于非抽吸组[(27.94±5.80)帧比(39.20±5.33)帧,P=0.000];抽吸组术后1周由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56±0.10比0.47±0.09,P=0.000),E峰/A峰1的比率明显低于非抽吸组(16.13%比46.67%,P=0.01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非抽吸组[(5.05±0.39)cm比(5.92±0.47)cm,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择期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是安全有效的,抽吸导管能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未完全机化的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并且能改善术后心脏功能,而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患者给予DIVERCE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对照组(n=30)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TIMIⅢ级比例与出院前LVEF值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A组)及常规PCI组(B组)。观察两组术中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呈色分级(MBG)。结果 A组无复流发生率为5.26%(2/38),低于B组的25.0%(8/32)(P0.05)。A组心肌再灌注发生率为65.8%(25/38),高于B组的37.5%(12/32)(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能明显改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心肌再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