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一般拖延量表(GPS),对广东省5所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②时间管理倾向对拖延行为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497,P0.001),而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25,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积极完美主义对拖延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积极完美主义与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以62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自我效能感在积极完美主义和唤起性、回避性两类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在积极完美主义对唤起性拖延的负向影响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4%),而在积极完美主义对回避性拖延的负向影响中起了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积极完美主义对不同种类的拖延行为的影响中,自我效能感起了不同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业压力对大学生睡眠拖延的影响以及自我损耗与熬夜态度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的学习烦扰分量表、自我损耗量表、自编的熬夜态度问卷和中文版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对河南省5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学业压力、自我损耗、熬夜态度与睡眠拖延两两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学业压力不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睡眠拖延,但通过三条路径产生间接影响,即自我损耗的简单中介作用、熬夜态度的简单中介作用、自我损耗和熬夜态度的序列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损耗和熬夜态度在学业压力与大学生睡眠拖延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动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主动拖延量表(NAPS)进行中文修订。方法:经过开放性问卷调查、量表翻译和初测、量表检验和重测等步骤修订NAPS,累计施测于1218名大学生。结果:总量表α系数为0.84,结果满意、压力偏好、主动决定拖延、按时完成任务能力的α系数分别为0.82、0.79、0.78、0.80;重测信度为0.82,四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1、0.80、0.78、0.81;主动拖延与被动拖延相关为-0.007(P>0.05),与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和学业满意度呈显著相关(P<0.05)。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χ2/df值为2.904,GFI、CFI、AGFI的值分别为0.91、0.92、0.87,而RMSEA的值为0.048。结论:主动拖延量表包括结果满意(OS)、压力偏好(PP)、主动决定(ID)和按时完成任务能力(AD)等四个维度;修订的主动拖延量表(NAP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国内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拒酒自我效能感和感觉寻求在同伴饮酒规范与饮酒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饮酒规范评定量表、拒酒自我效能感问卷、感觉寻求量表、饮酒行为问卷对453名一、二年级男性大学生饮酒者施测。结果:(1)同伴饮酒规范显著正向预测低年级男性大学生的饮酒行为(B=0.57,P0.001);(2)拒酒效能感在同伴饮酒规范与饮酒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占总效应的10.94%;(3)感觉寻求在同伴饮酒规范对饮酒行为的影响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B=0.35,P0.05)。结论:同伴饮酒规范影响男性大学生饮酒者的饮酒行为,且一部分效应通过拒酒效能感起作用;感觉寻求能增强同伴饮酒规范对饮酒行为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LBUS)对384名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检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1大学生PSSS总分为(51.39±5.52)分,GSES总分为(28.47±2.28)分,LBUS总分为(62.03±7.46)分;2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P0.01);3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为0.1495(P0.01),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3660,直接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6340,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之比为0.5772。结论:师范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唤起性拖延量表和回避性拖延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唤起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生均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唤起性拖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的唤起性拖延行为多于大一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回避性拖延呈负相关,可显著负向预测回避性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领导是否在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间存在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领导力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情绪智力与自我领导以及自我领导与自我效能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0.67,0.53;P0.001);(2)情绪智力和自我领导均能显著预测自我效能(P0.001);(3)大学生自我领导在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3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7%。结论:大学生自我领导是情绪智力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内控性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30,P0.001),与突显行为显著负相关(r=-0.134,P0.05);有势力他人、机遇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28,-0.141;P0.05),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408,0.472;P0.001);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186,P0.001)。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因子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且部分影响通过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对亲社会倾向(Prosocial Tendency)的影响,考察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对3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Bootstrap检验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心理安全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489,P0.01)。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值为0.19,占总效应的38.18%。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亲社会倾向,心理安全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Tuckman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试用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Tuckman拖延中文量表的适用性,并进行信、效度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59名大学生进行35个项目的Tuckman拖延量表测验,同时进行时间管理行为、自尊和自我效能测验。结果:因素分析抽取3个因素,共包含20个项目,构成三因素拖延倾向量表:拖延倾向,拖延动机和拖延归因。信度分析表明,三个因素的Cronbach!系数分别为0.81,0.85,0.78。以时间管理行为、自尊和自我效能作为效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拖延量表的三个因素与各种效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三个因素中,拖延归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拖延倾向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结论:拖延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结构,初步形成的拖延量表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拖延倾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般拖延量表在中学生中的适用性,对中学生的拖延行为进行调查。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0名中学生进行一般拖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SCL-90中抑郁、焦虑、敌对3个因子的测验。结果拖延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06,分半系数0.808;把自我效能和情绪维度作为其关联校标,一般拖延量表得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251,P<0.01),与SCL-90情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抑郁(r=0.255,P<0.001)、焦虑(r=0.200,P<0.001)、敌对(r=0.157,P<0.001)。结论中文版一般拖延量表在中学生群体表现出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中学生拖延行为进行测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拖延: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成就动机在完美主义与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一般拖延量表(GPS)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30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与拖延成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呈负相关,与拖延成正相关;②完美主义和成就动机对拖延均有预测作用,其中成就动机在适应性完美主义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对拖延的影响中均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成就动机在完美主义对拖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拖延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拖延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以及SCL-90的抑郁、焦虑两个因子对3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拖延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15岁年龄组的拖延得分比其它年龄组的拖延得分高。拖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SCL-90的焦虑、抑郁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对中学生拖延行为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能力低是影响中学生拖延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考学生感恩、自我效能感与自测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感恩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07名高考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考学生感恩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0,P0.01);(2)高考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测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r=0.399,P0.01);(3)高考学生感恩与自测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r=0.333,P0.01);(4)自我效能感在感恩与自测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高考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影响自测健康和感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疆高校汉族及少数民族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新疆3所大学本科学生构成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拖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自尊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拖延总分为(31.99±8.42)分,有79.4%的大学生拖延处于中等水平,2.3%存在严重的拖延问题。拖延行为在年级、学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反刍思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96,P0.01),与自尊(r=-0.293,P0.01)、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18,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反刍思维、生活满意度可在39.5%的程度上解释汉族大学生拖延行为;反刍思维、自尊可在38.9%的程度上解释少数民族大学生拖延行为。结论:新疆高校大学生拖延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汉族大学生拖延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年级、反刍思维、生活满意度是汉族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独立预测因子;反刍思维、自尊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高校研究生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高校样本中,探讨自我效能在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应对量表(COPE)、Frost完美主义量表(FMP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396名高校研究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回归统计.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中的行为迟疑维度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相关程度均在P<0.01水平达到显著;②回归分析显示完美主义和自我效能对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在控制了完美主义及其子维度后,自我效能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效能在完美主义及应对方式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适应性的完美主义者自我效能感更高,更倾向于使用问题集中性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查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西华师范大学的5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均能直接影响幸福感,又均能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是24.80%、33.61%。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其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对山东省内两所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4个年级共计268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突出表现是行为不当;(2)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情绪低落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39,P0.05),而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3,P0.01)。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总分在年级上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情绪低落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F=2.63,P0.05),大一和大三学生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F=3.84,3.34,P0.05);(3)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及各维度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除支持利用度与成就感低相关不显著外,学习倦怠及其3维度与社会支持及其3维度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4)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43%。结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其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其学习倦怠,还能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大学生拖延行为及其人群表现特点。方法采用一般拖延问卷(GPS)对81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拖延总分为(54.96±10.05),92.9%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表现。男生(54.73±10.33)和女生(54.91±9.76)在总体拖延水平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具体拖延行为表现上存在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存在显著差异(F=3.740,P=0.005),大三学生(56.06±9.89)的拖延得分最高,但和大一(54.71±11.32)学生无差异,而是显著高于大二(53.52±9.07)、大四(53.59±10.37)和大五(52.19±9.88)学生;是否独生子女(t=-0.453,P=0.650)及家庭居住地不同的大学生(F=0.709,P=0.492)在拖延状况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