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母反乌头是“十八反”内容之一 ,但贝母分若干品种 ,以川贝、浙贝为代表 ,大多数中医药书籍中均把川、浙贝分条列出 ,但对反乌头问题尚认识不一。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只列贝母 1条 ,在应用中区分川贝、浙贝 ,禁忌中注明反乌头。而《中药大辞典》[1]、《全国中草药汇编》[2 ]、《中华药海》[3 ]都把川贝、浙贝分条列出 ,均只指川贝反乌头。贝母出自《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品。《本草纲目》以前的历代医药文献中均无川、浙之分。清代《本经逢原》始在贝母项下有 :“川产者味甘最佳 ,西产者味薄次之 ,象山者微苦又次之。”《本草从新…  相似文献   

2.
沿阶草属主流商品麦冬块根与须根中大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三种麦冬药材中大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麦冬大类成分的提取纯化选择适宜的原药材。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总皂苷、总多糖含量:川麦冬须根>浙麦冬>川麦冬;总黄酮含量:浙麦冬>川麦冬须根>川麦冬。结论提取麦冬总皂苷可选用川麦冬须根作为原料药;提取麦冬总多糖、总黄酮可选用浙麦冬作为原料药。  相似文献   

3.
湖北贝母为传统中药,然而《Flora of China》将其基原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归并于天目贝母F.monantha项下。该实验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以川百合Lilium davidii为外类群,用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pl16序列、matK序列等3个片段对湖北贝母及其近缘类群天目贝母F.monantha、安徽贝母F.anhuiensis等进行联合建树分析,对湖北贝母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为湖北贝母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分子证据。结果显示,分子系统树上,3种贝母各自的居群聚为一支,之后天目贝母与安徽贝母聚为一支,最后与湖北贝母聚为一支。表明湖北贝母与天目贝母的亲缘关系可能要远于安徽贝母与天目贝母之间的关系,因此不适宜将湖北贝母归并于天目贝母。  相似文献   

4.
高雪松  赵静洁 《河南中医》2022,42(4):629-633
柴胡疏肝散由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香附、川芎而成,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功效.方中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均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以此四味药合用,作为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用于干预抑郁样大鼠,发现其可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改善抑郁状态.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临床方面,医者用药多凭临床经验且药量不固定,无法量化亦难以重复验证;基...  相似文献   

5.
萧培仁,字德安,清代湖南衡山人。萧氏所处时代,一些业医者常妄用方药,误病伤人,萧氏深为忧虑。“误用大药而‘杀’人,死者无怨,知者亦罕;侥幸得中,而其名遂彰。故误用大药‘杀’多人而恶名不加,能愈数人,而大郎中之名成,获利亦多;用一般表里寒凉之药治愈好病人,人谓仅仅是伤风小疾,如误而伤人,人则日医杀之。  相似文献   

6.
川贝母是具有代表性的川产道地名贵药材,其性苦、甘,微寒,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润肺之功,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证。其药品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unibratataHsiao et K.C 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和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1]。其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太白贝母(野生、栽培)与松贝、青贝、炉贝生物碱大孔树脂纯化物的镇咳、抗炎药效学差异,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流法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不同品种川贝母总生物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比较5种不同品种川贝母生物碱(2.3 mg·kg-1)对氨水致小鼠咳嗽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镇咳、抗炎药效学差异。对不同品种川贝母生物碱镇咳、抗炎实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各川贝母样品生物碱含量在51.93%~68.38%之间。太白贝母(野生)、太白贝母(栽培)、松贝、青贝、炉贝生物碱均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太白贝母(野生)、松贝、青贝、炉贝生物碱可明显降低小鼠2 min咳嗽次数。青贝、炉贝生物碱可使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率明显降低,而太白贝母(野生、栽培)抗炎效果不明显。聚类分析表明,松贝、青贝、炉贝数据聚为一类,再与太白贝母(野生)聚集,而与太白贝母(栽培)分离。结论太白贝母与松贝、青贝、炉贝生物碱一样具有镇咳作用,但抗炎效果不明显,其生物碱组成可能与松贝、青贝、炉贝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川麦冬药材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的影响,为川麦冬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施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川麦冬药材进行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低、中剂量膨大素对川麦冬总皂苷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多效唑单用或与膨大素合用对总皂苷的积累均表现出与剂量呈正相关的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膨大素对川麦冬总多糖的生成与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多效唑对川麦冬总多糖的生成与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作用与剂量呈负相关;两药合用时,产生不对称的拮抗作用,分段施用比混合施用的拮抗作用更明显。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川麦冬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川麦冬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以保证药材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在贝母的显微鉴别中,常常由于粉末中具有重要鉴别特征的气孔、表皮细胞、草酸钙晶体等出现的机率较少而给鉴定带来一定的麻烦。笔者在多次鉴别试验中发现,利用贝母表皮切片的显微特征同样可达到鉴别的目的。材料梭砂贝母(川贝)Fritillaria delevayi,湖北贝母(奉节贝母)F.hupehensis,浙贝母(象贝、珠贝)F.th(?)nbergii,东贝母F.  相似文献   

10.
贝母的商品规格及伪品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贝母之名,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沿习至今,《中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为松贝、岷贝、青贝和炉贝。此外,生贝、平贝也作贝母销售,其中生贝母...  相似文献   

11.
浙贝母     
浙贝母又称土贝母、象贝母、大贝母等,为百合种植物浙贝母的鳞茎。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等地。浙贝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之功,可用治风热咳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医药界不断有人提出有关安慰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问题。但中药剂的安慰治疗优势,未被重视。特作以下浅探。一、中药剂较直观,药证易结合,予患者以慰藉以临床为例,阴虚津亏的病人,多有口干、烦渴等症状,医者多投之以麦冬、石斛、玉竹……脉络阻闭的病人,常见经、乳塞滞等症状,医者多投之以穿山甲、六路通、丝瓜络……脾胃虚弱的病人,每现中气不足、泄泻等症状,医者多投之以山药、苡米、莲子……凡此种种,患者见方睹药,大获慰藉,心理的安定,药物的作用,促进了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浙贝道地性迁移原因的调查,分析其变迁的成因,为继承和发展浙贝这一道地药材的传统,保证和提高浙贝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浙贝药材道地性迁移的原因进行调查访问。结果:象山药农在道光年间因种植鸦片获得暴利而逐渐减少了贝母的种植,而鄞州却在康熙年间引入种植贝母后,加上气候、土壤等条件很适宜贝母的生长繁殖,渐渐地就成了贝母的主产地。结论:浙贝道地药材迁移的原因主要是产区经济结构调整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中药命名虽然复杂,但皆有一定来历及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数种。 1.因气味命名:如甘草之甘,苦参之苦,细辛之辛,茵香之香; 2.因功效命名:如防风能祛风,决明子能明目,骨碎补多用治筋骨损伤,益母草多治妇科病证; 3.因产地命名:川连产于四川,党参产于上党,台乌产于天台,象贝产于象山; 4.因形态命名:如人参其根象人形,乌头其块根似乌鸦之头,牛膝其茎节膨大如牛的膝关节,钩藤有弯曲的钩;  相似文献   

15.
春节临近,荷花池药市零星交易比前期活跃,众商关注价有升幅的品种,而平稳、失利的品种少人问津。具体行情如下: 川贝母算是药材中压阵的黑马,当前仍势气不减,荷市统松贝母440元(千克价,下同),珍珠贝母520元,1级松贝母 470元,2级松贝母 430元;川青贝母330元,藏青贝300元:白皮炉贝母  相似文献   

16.
安徽贝母(皖贝)是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的新药,临床与川贝对照观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4例,结果证明:皖贝对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症状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皖贝与川贝,10天疗程的有效率:止咳为89.47%与91.30%,祛痰为89.8%与91.57%,平喘为73.14%与75%,总有效率为88.46%与88.52%,两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治痈效方     
我对於外科的癰症及一切初起发红之节肿等症,积二十馀年临床经验,得一有效方剂。可以不分部位、名称,只要初起发红、按方只加减一二味药都可收效,初起三日内即可全消,如患者因治晚而延至中期能使大变小;到末期脓成之时,加三味药,有自穿之效。兹将原方开列於後。处方归尾三钱、赤芍三钱、银花四钱、黄芩三钱、梔子三钱、草河车二钱五分、土贝四钱、桔梗  相似文献   

18.
贝母属百合科植物,为常用中药。药用部分为地下鳞茎。由于鳞片水多质嫩,地下害虫喜吃,病菌容易侵染,往往引起鳞茎腐烂,影响贝母产量。据我们1961—1974年先后在湖北贝母和浙贝主产区调查:如湖北利川县团堡大队,下种湖北贝母367斤,因为腐烂,仅收119.3斤,减产67.5%,61年利川县福宝山药材场,栽种贝母7000斤,由于遭受线虫和螨危害,引起贝母腐烂,仅收获400斤,减产94.3%。再如浙江鄞县浙贝在过夏期间,因病虫危害地下鳞茎最高达85.3%,平均66.1%,而健全鳞茎仅占  相似文献   

19.
川产贝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向丽  廖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149-2154
目的:为阐明川产贝母资源间亲缘关系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产10个种1变种共19份材料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从35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1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19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17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3条,占86.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569~0.85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均可区分开,并聚为4组.第1组包括川贝母、甘肃贝母、长腺贝母和短丝贝母,第Ⅱ组由暗紫贝母和浓蜜贝母组成,槽鳞贝母、浙贝母、瓦布贝母和梭砂贝母聚为第Ⅲ组,湖北贝母单独为第Ⅳ组.试验结果还表明,来源于同一地区的多数川产贝母材料可分别聚在一起.结论:ISSR标记适用于川产贝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但药典收载的川贝母药材的4种基原植物种间及其与其他川产贝母属各物种间尚不能仅通过采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分子鉴定.此外,ISSR聚类结果同川产贝母资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游燕 《江苏中医药》2010,42(2):57-58
现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贝母类药材共5种,分别为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但是临床应用以川贝、浙贝为主,其他三种应用很少,造成了川贝母资源匮乏而供不应求,伪品繁多,而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则有药无市。通过对贝母类药材的历史分类、现代分类以及现代分类下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建议将贝母类药材重新归类,以适应临床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