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 neurinoma,TN) TN约占颅内肿瘤的0.07%~0.28%,占颅内神经鞘瘤的0.8%~8%左右。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甚少。按肿瘤的部位分为:颅中窝型,肿瘤源于三叉神经节,主要位于幕上,硬膜外生长;颅后窝型,肿瘤起于感觉根,位于幕下,硬膜内生长;哑铃型,源于三叉神经节或神经根的末梢段,位于颅中、后窝,呈哑铃状。颅内外沟通型,肿瘤源于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肿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分型、手术入路及预后.结果 面部感觉减退或异常和头痛头晕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平均病程29.3个月,术前KPS评分平均79.70±8.10.颅眶型7例,海绵窦型48例,颞下窝型19例,后颅窝型11例,岩尖骑跨型71例.全切除145例(92.9%)、近全切除1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到131例患者(84.0%),平均随访35.5个月,124例正常生活(94.7%).结论 根据肿瘤的分型及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腩神经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科自 1 996年起手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 1 3例 ,其中采用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1 0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4例。年龄 1 0~ 5 8岁 ,平均 40 7岁。2 .临床表现 :面部感觉减退 6例 ,咀嚼肌活动障碍及萎缩 3例 ,面部疼痛 2例 ,头痛 2例。病程 3个月至 4年 ,平均 2 1年。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经增强前后CT扫描 ,其中 6例同时行MRI检查。肿瘤起源于眼神经 1例 ,起源于半月神经节、瘤体位于中颅窝 3例 ,肿瘤累及中、后颅窝 (哑铃型 ) 5例 ,广泛筛窦、蝶窦、中颅底及岩尖的复发性恶…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49例的临床和随访结果。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3例,死亡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进行CT、MRI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显微治疗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全切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底颞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颅底颞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2.1%),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前22例面部麻木、感觉减退患者中,术后16例(72.7%)获得不同程度缓解。术前20例颅神经麻痹者中,术后16例(80%)获得不同程度好转。术前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锥体束征、小脑征及面部疼痛者术后均获得缓解。12例患者获得5个月∽7年的随访,5例未全切除患者中复发2例。结论颅底颞下-天幕入路具有路径短,暴露充分,创伤小,易于达到一期全切等优点,适合于绝大多数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19例。年龄13~59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28个月。以面部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有31例,占89%。其次为复视、小脑症状。 肿瘤直径小于 4cm 6例;4~6cm例;大于6cm 8例。最大的 1例为 12cm。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4型[1,2]:①中颅窝型 11例,其中侵及海绵窦4例;②中-后颅窝哑铃型19例,其中有2例侵及海绵窦;③后颅窝型5例;④颅内外型2例,主体位于中颅窝,突破颅底侵入眼眶1例;侵入上颌窦1例。 手术方法与结果 颞下入路切除中颅窝型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后窝型三叉神经鞘瘤诊断特点及各种手术入路优缺点。方法:将我院手术治疗的13例肿瘤分为A型:肿瘤局限在颅后窝;B型:肿瘤长入幕上但下部不超过内听道及岩下窦;C型:肿瘤长入幕上且侵犯到内听道及岩下窦以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一期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结论:MRI及CT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枕下入路适用于A型肿瘤,B型肿瘤宜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C型选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三叉神经鞘瘤。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12例,加重9例,出现新的颅神经麻痹4例(不完全性麻痹);2例出现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经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疗痊愈。术后随访6-48个月,除2例分别于手术后36个月、40个月复发并行二次手术治疗外,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三叉神经鞘瘤生长方式复杂,应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选择手术入路。颅底入路对脑组织牵拉轻,术野显露好,可进行多角度操作,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11例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0~98年)11例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的疗效。结果 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短期内多能恢复。结论 采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表现最常见为患侧三叉神经麻痹.肿瘤可位于中颅窝、后颅窝或骑跨中后颅窝呈哑铃形.本组中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20例,无明显变化4例,加重5例,主要表现为面部麻木和眼球外展受限.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起源部位和生长方向复杂.MRI对临床诊断及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相结合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32例颅咽管瘤,常规或扩大翼点入路14例,额下入路3例,额皮层切开经侧脑室-室间孔和额下联合入路5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6例,胼胝体-穹窿间和额下联合入路2例,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2例.结果 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结论 根据肿瘤的不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全切的关键.对于Samii分型Ⅰ、Ⅱ级应用额下和翼点入路;Ⅲ~Ⅴ级(无扩展)采用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窿间入路;Samii分型Ⅲ~Ⅴ级(有扩展)的肿瘤可通过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联合额下入路、经额皮层造瘘-室间孔入路联合额下入路或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均能达到全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C2段脊神经鞘瘤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C2段脊神经鞘瘤患者,均采用半-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对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脊柱稳定性。 结果所有1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其中包括8例为哑铃型肿瘤,4例为小型球型肿瘤,术后及随访期内(6~36个月)患者术前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发生。 结论半-半椎板入路手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骨性结构及脊柱稳定性,为C2段脊神经鞘瘤的切除提供足够的空间,可作为一种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47例,根据CT和MRI的表现,将其分为大、中、小三型,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7例肿瘤中,获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3例。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和手术入路无关(P〉0.05)。手术后恢复良好者43例;中度致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死亡率2.1%。手术结果与肿瘤大小和手术入路无关(P〉0.05)。结论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完全及安全地切除,小、中型肿瘤宜采用眶上匙孔入路,中、大型肿瘤宜采用单侧额下或翼点侧裂入路,大型肿瘤或侵犯肿瘤视神经管者宜采用眶颧入路切除肿瘤。不管采用何种入路,切除肿瘤的技术是相同的,也是全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松果体区手术入路与手术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20例国人成人头颅的松果体区大脑深静脉系统所形成的4个间隙进行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标本经动静脉灌注后,分别进行幕上、下入路开颅,暴露松果体区周围结构,通过对松果体区的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及其所构成的四个间隙的大小和结构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 大脑内静脉总长度为(34.27±5.44)mm,管径为(1.58±0.37)mm;基底静脉总长度为(35.43±6.6)mm,管径为(1.43±0.39)mm;大脑大静脉总长度为(9.65±4.12)mm,管径为(3.79±1.61)mm。间隙Ⅰ为大脑内静脉间间隙;间隙Ⅱ为基底静脉内侧间隙;间隙Ⅲ为基底静脉下间隙;间隙Ⅳ为大脑大静脉下间隙。结论 松果体区静脉系统是阻碍手术操作的主要结构,松果体区的手术有4个可利用的解剖间隙,不同的手术入路对各间隙的利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颈段哑铃形脊髓肿瘤手术探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报道一种颈段哑铃形脊髓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描述手术全过程, 阐明手术中各环节的要点, 分析手术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的作用。结果 本组9 例均达到肿瘤全切除, 并且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7 例已恢复正常工作,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该手术方法安全、简捷、有效, 通过一次手术即可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颈静脉孔都是神经外科、头颈外科.耳鼻喉科和肿瘤外科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颈静脉孔结构复杂,Rhoton认为可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和形状各不相同且极不规则;(2)穿行的重要组织结构众多;(3)位置深在,毗邻复杂。尽管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神经影像学及术中神经功能监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目前仍是外科领域里最难的手术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不同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观及常见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22例。结果采用经顶枕、颞枕皮质入路或经胼胝体入路,经颞中同皮质入路等手术入路切除22例侧脑室肿瘤。肿瘤全切除12例,其中有1例因术后癫痫大发作死亡;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结论侧脑室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血供以及是否合并脑积水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型和巨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手术要点。方法本组41例,经CT或MR检查确诊,肿瘤体积5 cm×5 cm×4 cm-11 cm×10 cm×8 cm。外侧型17例(41.46%),内侧型24例(58. 54%)。球型生长33例,扁平型生长8例。采用颅眶颧或颅眶入路16例(39.02%),采用改良翼点入路25例(60.98%)。结果肿瘤全切32例(78.05%),次全切除4例(9.76%),大部切除5例(12.20%)。本组无死亡。随访4月-5.5年,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者为80.65%,复发率为12.2%。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和发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析 6 2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术中所见和术后疗效。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分为单纯接触、接触和移位、单纯粘连、粘连和移位、萎缩五种。手术疗效包括术后疼痛立即缓解、延迟缓解、明显减轻和无效。结果  6 2例患者起病时均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 ,但在术前 17例已经转变为不典型。术中发现压迫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之间单纯接触 14例、接触和移位 7例、单纯粘连 15例、粘连和移位 18例、萎缩 8例。术后平均随访 14个月 ,疼痛在术后立即缓解 32例 (5 1 6 % ) ,延迟缓解 17例 (2 7 4 % ) ,明显减轻 11例 (17 7% ) ,无效 2例。结论 病程短、症状典型、以动脉压迫为主且能够充分减压的患者 ,术后多能获得好的疗效。相反 ,以静脉压迫为主 ,病程长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 ,术后疗效多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