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定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0年7月心内科住院的IWAMI患者69例,对其心电图Ⅰ,Ⅱ,Ⅲ,aVL,V1,V2,V4R导联ST改变以及Ⅲ/ⅡST抬高比值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相联系。结果 69例中,IRA为右冠状动脉(RCA)有55例(79.71%),左回旋支(LCX)有14例(20.29%);Ⅰ,aVL ST压低,Ⅱ,ⅢST抬高比值Ⅲ/Ⅱ>1及V4R ST抬高预测IRA为RCA,其敏感性分别为90.90%、92.73%与89.09%,特异性分别为78.57%、85.71%与85.71%。Ⅰ,aVL ST抬高或等电位线,Ⅱ,ⅢST抬高比值Ⅲ/Ⅱ≤1及V1,V2 ST压低预测IRA为LCX,其敏感性分别为78.57%、85.71%与78.57%;特异性分别为94.55%、92.73%与85.45%。结论 IWAMI-IRA以RCA病变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心电图中Ⅰ,Ⅱ,Ⅲ,aVL,V1,V2,V4R导联ST改变以及Ⅲ/ⅡST抬高比值可作为IWAMI-IRA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郭红梅  徐标 《江苏医药》2012,38(19):2330-233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不同指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致病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7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可以预测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7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闭塞者59例(80.8%),左回旋支动脉(LCx)闭塞者14例(19.2%).ST Ⅰ压低≥0.5 mm、STV1抬高≥0.5mm及合并右室梗死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均达100%;灵敏度则以ST抬高Ⅲ导联>Ⅱ导联为最高,达81.3%.而预测IRA为LCx的指标中STV2压低≥0.5mm灵敏度最高,为92.9%,ST aVL抬高≥0.5mm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达100%.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对预测IRA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海英 《河北医药》2012,34(8):1200-1201
临床上除了症状和血清心肌标记物生化指标外,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最简便的措施.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和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逐渐被人们熟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多由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引起,少数为左回旋支(LCX)病变所致[1],心电图共同表现为STⅡ、Ⅲ、aVF抬高,但两者预后不同,由RCA近端闭塞形成IAMI时,约半数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而LCX闭塞引起的IAMI者预后相对较好[2].故判断IAMI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IRA)对评估预后及确定下一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用心电图ST段改变早期判断IAMI梗死相关动脉更具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90例IAMI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旨在评价心电图对预测IAMI冠脉病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并与三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和ST段的变化分析,前壁梗死时,STavR抬高>STV1抬高时,可以诊断前壁MI的罪犯血管是左主干,STavR抬高1,可以诊断下壁MI的罪犯血管是右冠状动脉,STⅢ抬高/STⅡ抬高<1,可以诊断下壁MI的罪犯血管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结论常规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的判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谭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64-1664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壁和下壁ST段同时抬高较少见,其冠状动脉造影(CAG)则更少有报道。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该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因“胸闷4天,胸痛8小时”收住,患者近4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约2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每天发作2~3次,8小时前突感胸骨后压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征。结果通过对7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者24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者46例。通过对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可知,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者V3ST抬高总和以及Ⅱ、ⅢaVF ST抬高总和比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者ST抬高V1/V 3≥1以及ST抬高Ⅱ/Ⅲ≥1此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者明显要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造影和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为指导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中的判定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入到左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组,并就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电图各种特征上,两组的占比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STⅢ↑>Ⅱ↑、ST V4R↑≥0.5 m V、ST↓V3/ST↑Ⅲ<0.5、STⅢ↑>Ⅱ↑合并ST V5-6↓提示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正确率为88.37%、81.40%、88.37%、39.53%;STⅠ、av L↑或等电位点、ST V5-6↑或等电位点、ST↓V3/ST↑Ⅲ>1.2、STⅢ↑≤Ⅱ↑合并ST V5-6↑或等电位点提示为左冠状动脉病变的正确率为83.78%、100.0%、89.19%、54.05%。结论心电图检查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病变血管的判断上准确性较高,不同的心电图征象反应了不同的病变血管,可以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初步判断中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晓敏  任国庆 《江苏医药》2012,38(18):2167-2169
目的探讨普通心电图(ECG)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相关血管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118例首发AIMI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组(A组,83例)和左回旋支(LCX)闭塞组(B组,3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就诊2h内记录的18导联ECG。结果 A组:V4R导联ST段抬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3%和100.00%;Ⅰ导联ST段压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3%和85.71%;aVL导联ST段压低>Ⅰ导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49%和71.43%;Ⅱ导联ST段抬高<Ⅲ导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54%和80.00%。B组:Ⅰ导联ST段抬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0.00%和98.80%;Ⅱ导联ST段抬高≥Ⅲ导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85.54%。结论普通ECG对预测AIMI相关血管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在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方法 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对照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者19例,Ⅰ导联ST段压低者14例(73.3%),aVL导联ST段压低者16例(84.2%),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者9例,Ⅰ导联无ST段压低者7例(77.8%),aVL导联无ST段压低者8例(88.9%)。结论 aVL与Ⅰ导联的ST段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相关动脉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下壁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例首次下壁AMI者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资料,计算心电图指标A:STⅡ抬高/STⅢ抬高比值<1,STI低于等电位线和指标B:STⅡ抬高/STⅢ抬高>1,STI位于或高于等电位线预测右冠状动脉(RCA)或左旋支(LCX)系I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心电图指标A预测RCA为下壁AMI者I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0%、96.2%、90%;心电图指标B预测LCX为I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3%、75%、89%。结论在首次下壁AMI患者,常规心电图指标能较准确的预测IR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AMI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青年(年龄21-44岁)患者88例(A组),中年(年龄45-59岁)患者159例(B组),分析两组AMI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年龄差异.结果 A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不良生活方式患者比例及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B组(P<0.05).A组单支病变、冠脉Gensini总积分<4分者多于B组,而多支病变者、冠脉Gensini总积分、罪犯血管Gensini积分少于B组(P<0.05).结论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不良生活习惯及高TC和LDL水平为青年早发AMI的关键因素,其中不良生活习惯为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童随阳  夏豪  曾彬  王欣  李磊  黄丹  王慧 《中国医药》2014,(12):1729-1734
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MI的患者中,选取年龄<40岁且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64例作为青年组,选取同期年龄>60岁且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236例作为老年组.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①青年组中男性、吸烟史、饮酒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87.5% (56/64)比71.2% (168/236)、65.6% (42/64)比36.0%(85/236)、39.1% (25/64)比25.8%(61/236)、35.9%(23/64)比11.0%(26/236)];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肥胖比例低于老年组[17.2% (11/64)比34.8% (82/236)、12.5%(8/64)比27.1%(64/236)、14.1% (9/64)比35.2%(83/236)](P<0.05);②青年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老年组[(5.4 ± 1.8) mmol/L比(4.4 ±2.7) mmol/L、(2.6±1.7) mmol/L比(1.4±1.3) mmol/L];青年组中1种危险因素者比例高于老年组[32.8% (21/64)比19.5%(46/236)];无危险因素者和4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低于老年组[6.2%(4/64)比11.9%(28/236)、4.7% (3/64)比9.3%(22/236)](P<0.05);④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9.4% (6/64)比4.2%(10/236)、70.3% (45/64)比40.7%(96/236)];罪犯血管位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15.6% (10/64)比29.7%(70/236)、31.2%(20/64)比40.2%(95/236)];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低于老年组[(9±5  相似文献   

14.
邵莉  王爱玲 《安徽医药》2015,36(5):529-532
目的 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年龄<45岁AMI患者141例(年轻组)与同期45~64岁AMI患者(中年组)530例进行比较,根据发病高危因素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年轻组中高血压、糖尿病较少见,而吸烟和冠心病阳性家族史明显高于中年组。年轻组冠脉造影结果以单支病变多见,最常累及LAD,而中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常见,年轻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Ⅲ°AVB及病死率均较低,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室壁瘤差异不明显。结论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吸烟者较多,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较少见,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典型心电图的产生原因及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AMI并伴有不典型心电图的患者45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不典型心电图原因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5例(55.56%),其次是梗死面积较小9例(20.00%),多部位梗死6例(13.33%),再发心肌梗死3例(6.67%),其他2例(4.44%)。本组不典型心电图类型中T波高而尖14例(31.11%),其次是出现小q波12例(26.67%),出现等电位性Q波10例(22.22%),ST段下移5例(11.11%),T波的演变2例(4.44%)等。结论AMI不典型心电图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电图特征多种多样,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住院首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4例,按照胸导联有无ST段下移分为伴胸导联压低组48例(Ⅰ组,ST段压低≥0.1 mV)及不伴胸导联压低组36例(Ⅱ组,ST段无压低或ST段压低<0.1 mV)结果Ⅰ组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Ⅱ组高(P<0.01),心肌酶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伴有胸导联压低组多支病变显著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的临床合并症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显著增多,预后差,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赵俊平  张祖平 《中国医药》2014,(9):1280-1282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AIMI患者72例,完全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6例。Ⅰ组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早期液体复苏,Ⅱ组用平衡盐溶液(1.86%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之比为1∶2)行早期液体复苏。另选择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36例)。比较Ⅰ组、Ⅱ组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2~3 h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Ⅰ组和Ⅱ组复苏前全血高切黏度[(6.8±0.8)、(6.7±1.0)mPa· s]、全血低切黏度[(16.4±5.6)、(16.9±6.2)mPa· s]、红细胞聚集指数[(7.8±1.4)、(7.7±1.6)]、纤维蛋白原[(5.16±1.13)、(5.08±1.21)g/L]、血小板聚集率[(59±16)%、(58±1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5±0.8)mPa· s、(11.3±3.9)mPa· s、(4.1±0.7)、(3.25±0.41)g/L、(30±11)%](均P<0.01),复苏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复苏后全血高切黏度[(4.9±0.6)mPa· s]、全血低切黏度[(13.0±3.4)mPa· s]、红细胞聚集指数[(3.1±1.0)]、血小板聚集率[(33±11)%]均低于本组复苏前和Ⅱ组复苏后[(5.6±0.6)mPa· s、(14.2±2.7)mPa· s、(4.9±1.4)、(41±13)%](P<0.05或P<0.01)。结论6%羟乙基淀粉(130/0.4)对AIMI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改善优于平衡盐溶液。  相似文献   

18.
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8例高龄(>75岁)AMI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高龄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最多,为40例(69.0%),其次是合并高脂血症患者37例(63.8%)和合并糖尿病患者17例(29.3%).在AMI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最常见,为23例(62.2%).AMI患者发病时,有6例(10.3%)为非ST段抬高型,52例(89.7%)为ST段抬高型.所有患者均行直接PCI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支冠状动脉病变者30例(51.7%);3支病变者次之,为25例(43.1%);单支病变者最少,为3例(5.2%).患者平均Gensini评分为(86 ±45)分.结论 高龄老年AMI患者常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常见,病变程度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