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现阶段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南京市医院的187名医务人员以及193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两者需要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比例、对患者的了解与检查原因、双方对影响医患关系主要因素的认知比例、医患关系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认知比例。并且进行了第三方的调查,也就是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共发出了380份调查问卷。结果经过调查,医生与患者的认知比例明显有所差异,双方共同认同的因素是医疗体制与媒体舆论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媒体调查结果认为医患双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因素。结论只有加强现阶段医患之间的沟通,树立正确的医疗体制与舆论宣传导向,才能够建立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三甲医院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差异,分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市2家三甲医院的760名医护人员和75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和发展前景、医患关系双主体及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均存在认知上的差异(P <0.01)。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认知较患者悲观,患者认为医方因素对医患关系影响最大,而医护人员认为社会和患方因素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体谅、缩小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患双方对医疗检查合理性的认知,为有效开展医疗检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和个别访谈,调查了58名医务人员和329例患者对合理医疗检查内涵和意义、影响医疗检查选择因素以及不合理医疗检查原因等问题的认知情况.结果 不同部门和职称医务人员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诊与住院患者以及不同性别患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认知差异,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明显,P<0.05.结论 患者应该是医疗检查合理性的评价者,患者的利益应该是医疗检查合理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只有客观评价和正确处理医患双方对医疗检查的认知差异,才能保障医疗检查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佛山市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认知及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度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形式,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372名居民中,84人表示知道分级诊疗制度,85人表示略有了解,知晓率偏低,仅为45.43%;分级诊疗制度支持人数为260人,支持率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护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因素,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对广州市四个区(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共225名医护人员(其中医院133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院和社区医护人员对分级诊疗模式的知晓率分别为75.2%和80.4%,支持率分别为88.7%和9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龄、学历、职位与分级诊疗模式的知晓率、支持率有关联(P<0.05);医护人员执业地点不同是影响其对分级诊疗模式认知的重要因素.结论:分级诊疗模式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提高医护人员对分级诊疗模式的了解和支持、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作是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模式实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医患双方对沟通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沟通的认知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给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放患者及医务人员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4份。对问卷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一致,而对目前状况和障碍主要因素,对医患沟通障碍的责任主体、有效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方式的认知状况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 医患双方对医患沟通的认知差异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障碍之一。最主要的3个障碍因素是医患信任度、医方态度及患者要求过高。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宗旨,努力提高医务人员人文修养;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培训;开展健康教育,缩小医患医学知识差距可以缩减医患双方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评价现状,分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思路。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261名医生和758名患者/家属为调研对象,利用PDRQ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 3.0和SPSS 21.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评价的认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科室和从业年限的医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看病方式的患者/家属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家属客观行为及满意度分别对医患评价有较大影响。人格特质中的利他性、适应性以及社交性与医患关系评价得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改善患者/家属行为及感受,提高其满意度,重视医患双方人格特质和心理变化,有助于构建良好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重庆某三甲医院医患人群对医患沟通现状认知的相关情况,并对其沟通模式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对该院181名医患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I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80%以上的受调查人群认为沟通对医患关系有积极影响;同时医患双方仍存在差异:医患双方对医患沟通的了解程度和所处医患关系的评价均有差异,分别为(χ2=47.009,P<0.000 1)和(χ2=28.032,P<0.000 1);此外双方对医患沟通障碍存在固有认知差异. [结论]该院"医方主动"型医患沟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医患双方的肯定,但仍存在问题,笔者提出在此基础上构建"医患互动"型沟通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医患双方进行调查,找到引发医患矛盾与纠纷的诱因。方法对沈阳市3所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结果医患双方在医疗服务、权利义务及卫生法律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结论产生医患矛盾、纠纷的主要因素是医患双方认知有差异,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举措进行调整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后对试点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影响,以及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5个试点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的43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制度实施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月总收入、绩效工资占比、工作负担和医患关系方面存在差异;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总体认知率达81.4%,其中三级医院依次高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不同科室类别、职称级别、绩效工资占比和薪酬变化的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认知状况有差异。结论:要进一步发挥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关键作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同时,加大对二级医院的关注,改革薪酬制度,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认知及执行情况,为推进分级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护理分级》内容及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25名临床医生分级护理认知和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知晓率仅58.71%;57.23%的医师对患者护理级别的判定是与护士合作沟通完成;不同年龄、职称、科室的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执行情况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总体知晓率偏低。医疗机构需加强培训,督促医师更多关注诊疗服务细节,还需促使决策主体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知信行与期望理论,探究、构建及验证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理论模型与形成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对杭州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的首诊认知水平、首诊能力自评、政策制度评价、首诊工作期望、工作满意度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基层医生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结果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率为76.4%(308/403);首诊工作正面期望(β=0.309)、首诊认知水平(β=0.216)、政策制度评价(β=0.184)、首诊能力自评(β=0.170),均直接影响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5类驱动因素对首诊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依次为首诊认知水平(0.536)、政策制度评价(0.494)、首诊能力自评(0.436)、首诊工作正面期望(0.186)、工作满意度(0.146)。结论首诊认知、首诊能力、政策制度、正向期望分别是驱动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重要前提、关键动力、有力保障、激发力量。建议政府及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首诊认知水平,系统提升首诊服务能力,协同完善财政投入、医保报销、转诊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冯宁  杨旭  谢慧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9,(16):2970-2973
目的 研究新疆某市医生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情况,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新疆W市抽样选取20所医疗机构的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15份,回收408份,回收率98.31%,有效问卷403份,有效率98.77%。结果 87.59%的调查对象了解分级诊疗的内涵,71.71%知晓分级诊疗的工作内容,47.15%了解分级诊疗的目的,71.96%知晓基层首诊的内涵,65.76%知晓双向转诊的内涵,64.63%了解一级医院的功能,43.86%了解二级医院的功能,55.88%了解三级医院的功能,57.07%认为目前具备开展分级诊疗的条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欠缺的条件是基层医院开展的项目有限(10.83%)、设备落后(10.52%)和卫生人力服务能力不足(9.58%)。结论 新疆W市医生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目的、内容及各级医院功能知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情况,从供方角度分析目前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济宁市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880人,分析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的认知。结果参与医联体工作的医务人员占25.5%;73.8%的医务人员认为医联体建设利大于弊;98.5%的认为医联体的建设需要政府支持。不同类型机构医务人员对国家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医联体运行机制和各级医疗单位在医联体中职能定位的认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联体建设的满意度评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认为推行强制性基层首诊前三位制约因素是居民就医理念(77.4%)、基层卫生人力储备(75.4%)、基层综合服务能力(74.2%)。结论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总体认知程度不高,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于医联体相关政策认知存在差异。医联体建设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完善医联体配套政策,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人民医院成立全国首家基于云平台的网络医院,形成依托网络保健中心+健康小屋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模式,以此拓展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功能.在此模式下,组建了有多级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服务团队,对院外亚健康人群、慢病人群、多发病人群进行有效的随访管理.通过新型管理模式将医疗保健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口县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远程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及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在已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重庆市城口县医疗机构中抽取15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县有75.8%的医生认为了解远程医疗,使用意愿为71.2%,使用率为4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是否使用过远程医疗、对远程医疗了解情况、使用远程医疗方便程度、远程医疗对诊疗工作帮助程度、远程医疗对临床技能提升程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程度的使用意愿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使用远程医疗服务方便程度、远程医疗对诊疗工作帮助程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程度是医生远程医疗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城口县医生远程医疗使用意愿有待提高,应加强远程医疗服务机制体制建设,提高医生远程医疗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识现况,从社区角度分析重构分级诊疗制度所面临的困难以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社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和认知状况的相关数据,并通过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知晓率偏低,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来自社区和医生;对分级诊疗的优点和常识具有较好的认知度;对转诊建议具备一定的接受度,并且倾向于上转而较排斥下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知晓情况,为政府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完善分级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乌鲁木齐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10名门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有效回收的497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5%的患者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有15.3%患者常见病会首选社区医院,有42.3%患者会首选三级医院;转诊经历中,88.5%患者没有经历过转诊;患者进行转诊时,63.2%由医生提出;患者转诊流程中,有29.8%的人认为是不顺利的,由于医保问题导致转诊不太顺畅的占到了33.3%;患者选择在三级医院首诊的原因中,有63.0%的患者认为医疗服务水平高, 55.1%的患者认为软硬件技术好, 39.8%的患者认为医疗环境好;患者如果到社区医院就诊,39.6%患者是因为就近方便;在社区医院应该加强的建设中,认为要加强医疗设备、提高治疗水平、提高医生技术分别占22.1%、26.2%、23.7%。结论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扩大宣传,增强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了解;加强医疗联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转诊流程;完善医保政策,倡导常见病首先到基层社区诊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人群对粪菌移植的认知、态度及粪便捐献意愿的现况。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选择医务工作者、医学本科生、非医学本科生、消化道患者及普通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包括现场问卷调查和网上电子问卷填写。结果 不同年龄、人群类别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FMT知晓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关于粪菌移植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所持态度,不同年龄、人群类别人群有所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2%的调查对象表示当自身身体有需要时愿意接受FMT技术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其中不同人群类别调查对象的接受意愿不同(χ2 = 34.003,P<0.05)。对于FMT的治疗方式,62.2%的调查对象更倾向接受胶囊口服。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对FMT治疗疾病持支持态度的人群(OR = 4.278,95%CI:1.485~12.322)粪便捐献的意愿较高。结论 FMT技术的人群知晓率较低。粪便捐献的意愿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