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血管气管-肺动脉分叉切面在诊断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5例AOPA,总结AOPA在该切面声像图特点,结合随访病理解剖和其他影像学复查情况与产前超声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5例患儿中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弓(AOLPA)4例,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主动脉弓(AOR...  相似文献   

2.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诊断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提高其产前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9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并对其产前超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中5例为单纯性右位主动脉弓,1例为双主动脉弓,1例合并多囊肾,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和永存左上腔静脉。9例右位主动脉弓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上表现为主动脉弓位于气管的右侧,在非标准左心室流出道切面上表现为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增大。其中6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与左位动脉导管构成包绕气管和食管的"U"型血管环,1例双主动脉弓形成包绕气管和食管的"O"形血管环,2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头臂动脉镜像分支、动脉导管连接于左锁骨下动脉,未形成血管环。9例中4例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5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结论 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具有特征性的产前超声诊断图像,掌握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可有效检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三血管-气管切面和非标准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是产前筛查和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的重要切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心脏大血管异常的畸形胎儿7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做血管气管切面(the three vessels and trachea view,3VT)扫描,探查胎儿心脏大血管情况。结果胎儿心脏大血管切面超声检查结果中,胎儿超声三血管异常检出率为97.26%(71例),其中管径异常检出35例(47.95%),血管位置发育异常19例(26.03%),血管数量异常17例(23.29%),与病理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35例血管管径异常中,主动脉异常17例,肺动脉异常18例,漏诊1例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异常;19例血管位置异常中有18例血管位置顺序异常,漏诊1例与右位主动脉弓位置异常;17例患者血管数量异常中,14例血管数量增加,3例永存动脉干数量减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异常,可以得到更清晰准确的三血管气管结构,以更便捷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肺动脉吊带(PAS)的超声心动图特点、诊断思路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9年我院检出的9例PAS胎儿产前超声图像表现,总结其诊断思路及要点。结果 9例PAS胎儿心脏三血管-肺动脉分叉切面均未显示肺动脉分叉,主肺动脉直接延续为左位动脉导管及右肺动脉,于右肺动脉右后侧壁见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向左下方走行绕过气管后方进入左肺。9例PAS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永存左位上腔静脉;2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合并颅骨形态异常,呈草莓形。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能够较为准确及时的诊断PAS,有利于产前及时咨询和出生后早期临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和技巧。方法2010—2012年,在我院就诊待产,经产后证实为法洛四联症患儿8例,其中4例胎儿经尸解证实,4例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2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随访中);采用四腔心+左、右流出道+三血管切面筛查心脏大血管,分析总结胎儿法洛四联症声图像特点。结果除1例漏诊外,其余7例产前超声筛查均作出正确诊断;法洛四联症胎儿期声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右室壁增厚不明显,轻型法洛四联症容易漏诊。结论采用四腔心+左、右流出道+三血管切面筛查能减少胎儿法洛四联症漏诊,提高产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吊带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肺动脉吊带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7例肺动脉吊带中5例做了心血管造影(ACG)(5例均做了MR检查,4例同时做了CT检查),2例仅做MR检查。结果 7例肺动脉吊带病例中6例显示左肺动脉起始于右肺动脉远端分叉部,并绕过气管后方(4例有气管压迫征象,临床有气急、喘鸣的症状),另有1例为左下肺动脉起始于右肺动脉远端近分叉处,左上肺动脉起始正常。5例经手术证实。结论 ACG、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CT血管造影(CTA)为明确肺动脉吊带诊断的最佳方法,3种方法可互为补充。心血管造影选择性强,CE-MRA的三维成像显示肺动脉的走向较有优势;CTA可以同时显示气管和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儿大动脉畸形产前超声检查的操作及分析技术,提高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分析60例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的超声影像学资料,总结大动脉畸形的超声表现。结果心脏大动脉畸形的主要临床类型为: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永存动脉干、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弓缩窄、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右位主动脉弓等;超声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肺动脉内径变小、主动脉内径变小、血管数目减少、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的连续性中断、主动脉弓内径变小、大动脉交叉关系消失、相对气管位置关系异常等。100%的大动脉畸形在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表现有一定特征,阳性率100%。结论先天性大动脉畸形的产前超声表现都有一定的特征性。三血管气管切面能够弥补四腔心切面显示的局限性,从而显示出大动脉畸形,可认为是心脏大动脉畸形诊断的敏感切面之一,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左侧分支追踪法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与双主动脉弓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60例主动脉弓畸形胎儿,于三血管-气管(3VT)切面均探及“U”形环结构。传统横断面扫查法在3VT切面上诊断主动脉弓畸形。追踪法在3VT切面基础上寻找从主动脉弓向左侧发出的血管,观察其走行并作出诊断。结果经尸检或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共5例双主动脉弓,46例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9例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无名动脉。传统扫查方法与追踪法对胎儿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率分别为63.33%、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3,P<0.01)。结论追踪主动脉弓左侧分支法可以有效地诊断不同类型的右位主动脉弓及双主动脉弓,方法简单,提高了主动脉弓畸形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孕妇30岁,孕23周。在本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心脏四腔心显示,左房左室相对缩小,右房右室相对扩大,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连接一致,心脏中央"十"字交叉存在,三血管平面显示,主肺动脉内径约3.9mm,升主动脉内径约2.7mm,主动脉弓最窄内径约1.5mm,主动脉弓及升主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诊断法洛四联症-合并左肺动脉缺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法洛四联症合并左肺动脉缺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5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左肺动脉缺如患儿超声心动图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其诊断要点。结果:5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左肺动脉缺如患儿心内畸形与法洛四联症相同,主肺动脉均狭窄,4例肺动脉分叉处呈圆弧形改变,1例左肺动脉显示不清。超声诊断均与心血管造影、手术结果符合。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法洛四联症合并左肺动脉缺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如患儿肺动脉分叉处呈圆弧形改变或多切面不能清楚显示左肺动脉,应高度怀疑合并左肺动脉缺如。  相似文献   

11.
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女性,75岁。胸闷、心悸30余年,频繁发作二月余。心尖区Ⅱ级SM及主动脉瓣区闻及Ⅱ级SM和DM。ECG示房颤,不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继发性ST-T改变。平片示心影明显增大,左右心室增大以左室为主,左心房中度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增粗,呈肺循环高压表现(图1)。左室造影示左心室扩大,收缩运动减弱。左室前侧壁、心尖和膈面运动消失。左室EF31%。未见明显二尖瓣返流。在主动脉根部显影后见粗大扭曲的右冠状动脉显影,但未见左冠状动脉显影。稍迟,见右冠状动脉远端众多侧支血管及左冠状动脉逆行充盈,并见造影剂自左冠状动脉近端进入肺动脉根部(图2,3)。逆行选择性右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同上,并清楚显示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及丰富的后间隔支供应前降支及前间隔支,粗大扭曲的后侧支供应左冠回旋支(图4)。最后将导管置于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造影再次证实左冠状动脉不从主动脉开口,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造影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造影后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的影像学特点,以便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4例病例均做了X线检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3例做了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1例做了MRI检查,1例做了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或病理解剖证实。结果 (1)胸片表现为心影增大,肺血增多,左侧肺门位置比右侧略低,可见肺气肿、肺不张、肺炎;(2)支气管造影可见气管和(或)支气管狭窄;(3)食管造影可见食管向右、向后移压;(4)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检查:显示主肺动脉明显扩张,主肺动脉根部向右后延伸为右肺动脉,而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紧贴左主支气管后壁向外延伸;(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见左肺动脉自右肺动脉发出;(6)心导管检查:显示主肺动脉明显扩张,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7)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结论 CT和MRI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3岁。时感胸闷、心悸,休息后可缓解,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于2019年7月18日选用26号封堵器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顺利,术后一般情况可,体检无新近阳性体征出院。同年9月30日肺CT检查时,发现右肺门增大,其内见“管状”致密影(图1)。同年10月9日来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中部连续中断,间距约2.2cm,上段房间隔较薄弱,缺口处未探及封堵器回声;彩色血流显示左向右过隔分流,主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内径略增宽,于分叉处右肺动脉起始段探及团状高回声,长度约2.7cm,形状似封堵伞,斜行置于管腔内(图2),彩色血流显示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内未见明显花色血流,pw测右肺动脉最大前向血流速68cm/s,右心房、右心室增大(RA83ml、RV109ml),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最大返流压差约63mmHg),左心室收缩功能尚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SCT在左肺动脉吊带(LP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LPAS的临床表现及MSCT特征。结果:7例LPAS术前MSCT均正确诊断,7例均合并心内、外畸形。MSCI、及后处理(MPR、MIP、MinIP、VR)示:7例中完全性LPAS6例,表现为左肺动脉自右主肺动脉发出,从右主支气管上方绕行并向后走行至气管和食管间达左肺门;部分性LPAS1例,表现为左上肺动脉起自右主肺动脉,从右主支气管上方穿过。向后走行于气管和食管之间并供血左肺上叶,而左下肺动脉起源和走行正常;7例均伴不同程度的气管和/或支气管狭窄。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LPAS及其合并心血管畸形,还能显示LPAS伴随气管、支气管狭窄,对制定外科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66岁。胸闷、气短 ,间断发作 9年 ,症状逐渐加重 ,伴气短及胸前区压榨感 ,按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后症状缓解。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心室功能下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管状扩张 ,左前降支发出对角支之后形成囊样改变 (图 1)。SCT三维血管成像显示肺动脉圆锥左前方大小约 18mm的类圆形瘤样扩张影 (图 2 ) ,瘤体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之间可见大量迂曲成团的动脉血管影 ,紧贴肺动脉干分布 ,并与左前降支相连 (图 3 )。瘤体与冠状动脉根部有一细小血管影 ,该血管末端直径约 1.3mm ,其右 (外 )侧有一较粗大右冠状动脉血管 ,可见与瘤体交…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三房心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三房心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经手术证实为三房心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从胸骨旁、心尖、剑突下多个切面,尤其是心尖四腔及剑下心房长轴切面,观察左房内隔膜,隔膜上是否存在交通口,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分流方向,测量正、副房间的血流速度,三尖瓣返流速度估测肺动脉压,了解并发畸形.结果:超声符合30例,见左房内异常隔膜将左房分为2个腔,近端的副房接受肺静脉血流,远端的真房与二尖瓣相连,出现副房大,真房小的特征性表现,当真、副房间存在交通口时,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真、副房间交通的五彩血流束,合并房间隔缺损者可根据房间隔缺损部位显示真、副房与右房间的过隔血流信号;2例分别误诊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房缺和冠状静脉窦扩张.结论:心尖四腔和剑下心房长轴切面是左房内隔膜检出的较好切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小儿三房心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究了20例重度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平均8.4岁)CT,超声和电影血管造影评价中心肺动脉的作用。CT显示了6例电影血管造影不能辨认的肺动脉(右_4左_2)。1/3的右肺动脉内狭窄用CT和超声检查比电影血管造影更清楚。相反4例电影血管造影发现的左肺动脉起始处狭窄,CT和超声均未发现。5例肺动脉不汇合3种检查方法均能辨认出。肺动脉直径的测量,3种技术的结果有很大不同,因为各自采用的检查平面不同所造成。CT和超声测量左肺动脉有过度估计的倾向。CT、超声无法测量肺动脉分支内的周围性狭窄及左肺动脉起始处的狭窄。虽然电影血管造影被认为是估价肺动脉大小和分布的最好方法,但对心包内肺动脉的显示亦可失败。它检测中心肺动脉失败的原因为流动现象造成造影剂减少而不显影或肺动脉内血栓形成。CT对电影血管造影和超声具有辅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时,肺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例合并PH的先心病患儿行右心导管检查的同时进行肺动脉IVUS成像。右心导管测定mPAP、TPR、Qp/Qs,IVUS观测肺动脉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比(WTR)以及血管的搏动性。结果:吸入纯氧后mPAP及TPR明显降低,Qp/Qs则明显增高;高阻力组与低阻力组间,肺动脉搏动性在吸氧前后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吸氧前后,WTR与TPR具有直线相关。结论:IVUS可以应用于临床,其监测结果与右心导管监测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9岁,以间断发热3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无明显呼吸困难,体温波动在37.8~39.2℃之间,无固定热型,体检正常。胸骨右缘2、3、4肋间可闻及粗糙响亮的SM IV/6杂音。彩超示:肺动脉瓣增宽,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壁不规则增厚至左肺动脉闭塞及右肺动脉狭窄。胸部平片显示:双肺纹理分布不均,右肺纹理明显重于左肺。左肺门及肺纹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弓离断三联症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女,8岁.5年前发现心脏杂音,3年前出现紫绀、蹲踞现象.未见明显差异性紫绀。体捡:心前区略隆起.心界无明显扩大.心音有力,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胸骨右缘传导.P2亢进,X线平片示:肺血增多.左、右肺动脉明显增宽,主动脉结显示不清,肺动脉压安出,心尖圆钝(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