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17-2418
6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血栓通治疗2周,观察两组血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观察组ET-1较对照组下降,NO升高,尿微量蛋白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可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血栓通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二者联用,可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少尿蛋白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1的影响。方法 观察 78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人组相比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Ⅰ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治疗后则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 1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观察78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人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Ⅰ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 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在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上观察培哚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分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分别观察再灌注各组心律失常情况,测冠状动脉回流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再灌注结束后心肌组织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EH)患者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 30例EH患者用培哚普利治疗4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ANP的浓度。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EH患者用培哚普利因浆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经培哚普利治疗后,ET、ANP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培哚普利可降低EH患者血浆ET、ANP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硝酸酯类药物、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予以上述药物外,还给予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56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 d、28 d、56 d分别抽取静脉血,用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含量。结果对照组hs-CRP在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较治疗前无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hs-CRP在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内皮素 (ET)浓度的相关性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分别对 7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和正常血压者血浆sICAM 1和ET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EH患者血浆sICAM 1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4 ,P <0 .0 1) ,经培哚普利治疗 4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EH患者中的sICAM 1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且可能与血浆ET活性相关。培哚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能减轻EH患者血sICAM 1和ET浓度 ,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种有效的抗高血压病药物的应用,使高血压病所致的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高血压病引起的冠心病(CHD)的发生率未见降低。推测这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所以,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的之一应该是防止CHD的发生。抗高血压病药应该对CHD相关的危险因子有抑制、减弱或消退作用,尤其对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或)糖耐量异常等方面。因此,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并由此筛选对胰岛素敏感性有正性作用,至少无负性影响的药物,已成为心血管科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试验采用Piatti[1]介绍的小…  相似文献   

9.
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心脏功能减退 ,冠状动脉血流贮备能力降低 ,易发生心力衰竭 ,心肌供血不足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1 ] 。因此使左室肥厚消退应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众多 ,且均有较好降压作用 ,但单纯血压降低并不一定伴有左室肥厚消退。本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比培哚普利和非洛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中对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5 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 WHO/ ISH诊断标准 ,即治疗前 3次不同时间坐位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12-3013
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培哚普利治疗,测定两组TNF-α及白介素6水平并进行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6、TNF-α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降低,相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冠心病采用培哚普利治疗,可促IL-6和TNF-α显著降低,最大程度提高临床效果,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1.
周洪莲  阮勤 《临床荟萃》2000,15(3):102-10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31例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培哚普利平均18个月左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结果:用药后血压降低总有效率为92.3%,心率无变化。用药后间隔、左室后壁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下降,A峰速度及A/E幽会明显下降,E峰速率明显增高,结论: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可有效降压,并同时逆转左室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泡沫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与蛋白分泌的影响. 方法 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U937细胞,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再用不同浓度的培哚普利(0.01μM、0.1μM、1μM)进行干预.RT-PCR检测泡沫细胞VEGF mRNA表达,ELISA检测泡沫细胞VEGF蛋白的分泌. 结果 U937泡沫细胞VEGF mRNA表达和VEGF蛋白分泌[2.371±0.253,(1804.18±177.59)pg/ml]增加,与U937细胞组[0.954±0.245,(716.19±60.82)pg/ml]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 <0.01).培哚普利干预后,U937泡沫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2.068±0.270、1.533±0.248、1.022±0.189);VEGF蛋白分泌[(1601.46±154.68)pg/ml、(1377.09±110.36)pg/ml、(1017.89±147.18)pg/ml]也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 <0.01). 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U937细胞成为泡沫细胞;其VEGF mRNA表达、蛋白分泌水平较U937细胞显著性增加;培哚普利干预U937泡沫细胞,可使其VEGF mRNA表达与蛋白分泌呈浓度依赖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 (商品名 :雅施达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 4 7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均给予休息、限盐、吸氧、去除诱因、强心或 (和 )利尿或 (和 )扩血管治疗。A组 2 4例加用培哚普利 2~ 4mg ,1次 /d ;B组为对照组。疗程 2~ 4周 ,治疗期间记录心力衰竭的一般症状 ,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结果 :培哚普利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培哚普利可使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4.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晓庆  胡爱华 《临床荟萃》1997,12(8):364-365
培哚普利(Perindopril)作为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报道应用二维超声及脉冲多普勒,通过检测服用培哚普利前后超声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病史在5年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并剔除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实验对象共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55.8±6.5岁.  相似文献   

15.
李会会 《临床医学》2008,28(3):34-35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影响.方法 87例糖尿病患者,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在20~200 μg/min之间.所有患者的血糖经降糖治疗后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即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h血糖(2hPBG)<10 mmol/L.随机分成两组:A组38例为对照组,给予降糖治疗;B组49例为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检测病人的血压、UAER、α1微球蛋白(α1-MG)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各项指标.结果 A组在治疗后12、24周检测UAER及肌酐清除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B组在治疗后12、24周检测UAER及肌酐清除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E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提示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芳 《临床荟萃》2004,19(20):1173-1174
大量临床实验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延缓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近年研究显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而且RAS和IR关系密切,二者共同参与心力衰竭进展。有报道ACEI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是ACEI改善IR的作用是否参与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未见有报道。笔者观察CHF中胰岛素抵抗的状况及ACEI——培哚普利对其影响,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P组,n=50)和安慰剂组(C组,n=50);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血压正常对照组(N组,n=50),应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减少,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泽民  李衡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14-2315
目的:比较低剂量培哚普利/吲哒帕胺复合制剂(百普乐)与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和治疗反应率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分别应用百普乐(培哚普利2mg+吲哒帕胺0.625mg)1次/d和培哚普利4mg1次/d,连续治疗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2%(49/52)与83.3%(40/48),试验组主要副作用为咳嗽[9.6%(5/52)],而无首剂低血压反应和高钾血症。结论:培哚普利/吲哒帕胺复合制剂有良好临床降压效果。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培哚普利(法国施维雅公司 ,商品名 :雅施达)是第三代强效、长效的羧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为进一步探讨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现将CHF患者86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本院1999年4月~2001年4月住院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86例 ,心功能Ⅲ -Ⅳ级(NYHA分级)。其中男性52例 ,女性34例 ,年龄46~82岁 ,心力衰竭病程1~16年。其中冠心病42例 ,高血压病30例 ,风心病10例 ,扩张性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炎性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及FIB-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及FIB-C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ET-1及N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ET-1水平下降、NO水平上升(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抑制患者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