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NIDDM病人血管病变与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IDDM病人血浆ET、TXB2、6-K-PGF1α的变化。结果NIDDM无血管病变组与NIDDM合并血管病变组ET、TXB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6-K-PGF1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有血管病变组ET、TXB2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01)、6-K-PGF1α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P<0.001)。结论血浆ET、TXB2、6-K-PGF1α的改变可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的病变机理。方法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4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7例。生长激素水平和胰岛素(INS)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糖用氧化酶法测定。结果NIDDM患者的GH无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3.3±1.2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1.0±1.2μg/L),合并微血管病变者(5.7±1.9μg/L)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差异都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病程延长,GH水平越高,微血管病变发病比例也就越高。血清GH水平与血糖呈平行关系(r=0.173),与INS间无显著相关。IDDM患者GH水平(6.6±3.4μg/L)较NIDDM患者(4.6±1.8μg/L)还高,且均为有微血管病变者。结论GH升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将42例NID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照组12例服用VitB1、B6,总疗程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5),红细胞山梨醇含量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NIDDM周围神经病变,与其能降低神经组织山梨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郭峰法检测31例NIDDM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NIDDM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显著升高(P<0.01);有微血管病变者上述变化更为明显。结论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引起微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NIDDM患者易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血清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关系。方法:对50例NIDDM患者(其中42例伴有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高血压)和100例正常对照者做血清镁测定。结果:NIDDM患者血清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镁与空腹血糖、视网膜病变、血压显著负相关(r=-058、-056、-048,P<001)。结论:低血镁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可能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对4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NIDDM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NIDDM伴血管并发症者与无血管并发症者相比,血清NO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NIDDM患者血清NO与空腹血糖、果糖胺及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NO可能参与了NIDD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将42例NID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照组12例服用VitB1、B6,总疗程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5),红细胞山梨醇含量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提示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NIDDM周围神经病变,与其能降低神经组织山梨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的发病及引起的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89例NIDDM患者和116名一般人群对照者的ACE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测定,并结合所并发的肾病进行分析。结果NIDDM患者与一般人群对照组之间AC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间无明显差异;NIDDM病程在5年以上,合并肾病的患者基因型以DD型为主,其频率与未合并肾脏病者及一般人群对照组(0.41vs0.24,0.2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的多态性是影响NIDDM患者肾病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5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及48例正常人的血浆Lp(a)、ApoA1和ApoB浓度。NID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Lp(a)浓度升高,差异极显著,ApoB升高显著(P<0.05),ApoA1降低显著(P<0.01)。血浆Lp(a)与ApoA1、ApoB无显著相关性。提示Lp(a)、ApoA1、ApoB异常都是NID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与红细胞膜骨架结构和收缩蛋白(SP)的关系。②方法采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JEM-1200EX透射电镜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64例NIDDM病人和39例正常人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红细胞膜骨架结构和收缩蛋白二聚体(SP-D)和四聚体(SP-T)的变化。③结果NIDDM病人EFI,SP-D,SP-D/SP-T明显增高,而SP-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86~11.52,P均<0.001),且有血管病变者较无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明显(t=4.88~14.67,P均<0.001)。NIDDM病人EFI与SP-D,SP-D/SP-T呈正相关(r=0.517,0.536,P均<0.001),与SP-T呈负相关(t=-0.550,P<0.001)。NIDDM病人红细胞膜骨架结构松散,部分缺失,纤维粗丝不一,有许多纤维断裂或融合,网眼大小不一。④结论NIDDM病人ED降低与红细胞膜骨架结构破坏和SP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NIDDM患者血清唾液酸(SA)浓度与其血压及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该文对52例NIDDM患者及26例正常人群的血清总唾液酸(TSA)、脂质唾液酸(LSA)和血糖、血脂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NIDDM患者血清TSA和LSA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其中.TSA与血压.ApoA1/ApoB100比值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NIDDM有视网膜病变组(无论单纯型或增生型)的TSA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结果表明:TSA可作为NIDDM性血管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一项有意义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胡玲  陆菊明 《湖南医学》1996,13(2):65-66
检测并比较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胆石症一未合并胆石症患者各15例的血糖、血脂、载脂蛋白A1和B、胆囊收缩素(CCK)、胰多肽(PP)以及胰岛素水平。NIDDM俣并胆石症者脱往高峰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h)明显高于无胆石症者、差异显著(分别为P〈0.01,〈0.05、〈0.05、〈0.05),而CCK明显低于无胆石症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82例NIDDM患者。包括A组(无心血管并发症者)36例、B组(有心血管并发症者)4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B组有较高的室性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或0.005),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增高。B组Lown's分级≥3的室性心律失常和短阵房速、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1.3%和4l.3%,均显著高于A组的13.9%和16.7%(P均<0.01).结论:心血管受累是NIDDM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Ⅱ型糖尿病患者一氧化氮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Ⅱ型糖尿病(NIDDM)初发者,早期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性病变患者中的变化,对78例NIDDM患者进行血清NO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和硝酸盐(NO2-NO3)检测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NIDDM初发者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0.01),糖尿病神经性病变患者血清NO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提示NIDDM的发生及并发症均有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技术对4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31例NIDDM合并心肌梗塞(MI)患者及13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进行探测。结果:NIDDM合并MI组ACE基因I/D多态中的缺失型(DD)频率(0.42)明显高于NIDDM组(0.14,P<0.05)及正常对照组(0.17,P<0.05),正常对照组与单纯NIDDM组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分布比例相近似。结果提示:NIDDM的发生与ACE基因I/D多态无关,ACE基因多态中DD型是NIDDM患者心肌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罗一湛  胡玲 《湖南医学》1997,14(5):261-262
26例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体重指数(BMI)≥25,24例NIDDM(BMI25)分别分析基血脂,载脂蛋白A和B1以及与脂肪肝并发率的关系,NIDDM肥胖组平均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空腹胰岛素,较NIDDM非肥胖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非常肥胖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7.
贾兆通 《河北医学》1998,4(5):12-15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伴发冠心病病人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精氨酸兴奋实验及放免法,分别检测了85例病人空腹及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2、4、6min钟时的胰岛素(INS)、C肽(C—P)水平的变化,并与50例同期健康人进行了对照。结果:伴发冠心病的NIDDM组空腹INS及C—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组(t=2.131~4.971,P<0.001,0.05);L—ARG刺激后无血管病变的及伴发冠心病的NIDDM组INS和C—P分泌均在2min时达峰值,NIDDM伴发冠心病组2min、4min、6min时的INS、C—P分泌值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t=2.147~9.773,P<0.001,0.01,0.05);合并冠心病的NIDDM伴肥胖组空腹INS、C—P及L—ARG兴奋后INS、C—P峰值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t=2.485~4.996,P<0.001,0.01,0.05)。结论:伴发冠心病的NIDDM病人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同时伴有肥胖者更明显,左旋精氨酸刺激后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增加;IR及胰岛细胞分泌亢进与NIDDM病人冠心病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诊断年龄的影响以及患有糖尿病的父母对子女NIDDM发病影响的差别。方法:对199例有家族史及273例无家族史的NIDDM患者诊断年龄、父母亲NIDDM发病情况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NIDDM患者诊断年龄明显早于无家族史者(46.2岁vs52.2岁,P<0.01);(2)家族中母亲患糖尿病者多于父亲(36.7%vs19.1%,P<0.01);(3)父母糖尿病史是NIDDM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们的作用相互独立且相加;(4)各种遗传背景对NIDDM发病的影响顺序为:母亲>父亲>二级亲属>同胞。结论:(1)有遗传倾向的NIDDM患者的诊断年龄提前;(2)母亲对NIDDM遗传的影响大于父亲,父、母亲的作用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果糖胺(Fructosamine,FMN) 与隐性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检测207 例健康体检者,119 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35 例隐性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FBG) 和FMN。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BG) 及FM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 ,而隐性糖尿病组FB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 P> 0.05) ,FM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 。隐性糖尿病患者糖耐量试验阳性,餐后2 小时血糖增高,FMN与空腹时无差异( P> 0.05) 。结论:FMN是诊断隐性糖尿病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52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Lp(a)、TC、TG、HDL、VLDL、LDL、ApoAI、ApoB100、FPG、FTM、C肽的变化,并与年龄相配的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NIDDM伴有血管合并症组Lp(a)水平增高,有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组分别比无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组Lp(a)值增高。有血管合并症组较无血管合并症组TG明显升高(P<0.01)。NIDDM患者ApoB100较对照组升高,且以有血管合并症组升高为著。有血管合并症组VLDL较对照组升高。相关分析表明,Lp(a)与糖脂代谢指标间无相关性。表明Lp(a)可能作为NIDDM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