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安氟醚异氟醚临床上是否有交感兴奋作用并比较其强弱。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安氟醚组麻醉诱导平稳后吸入安氟醚使呼出气浓度维持 0 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5min ,然后将呼出气浓度加大到 1MAC维持 5min ,异氟醚组方法及吸入浓度与安氟醚相同。两组在吸入麻醉药后观察平均动脉压 (MAP)和HR。结果 :浓度在 0 5MAC时异氟醚组的MAP和HR明显高于安氟醚组 (P <0 0 1) ,而安氟醚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在 1MAC时异氟醚组 1~ 3minMAC和HR明显高于安氟醚组及麻醉前 (P <0 0 1)。安氟醚组 1MAC时 1~ 4minMAP低于麻醉前 (P <0 0 5 ) ,而HR较麻醉前快。结论 :异氟醚有较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安氟醚没有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 index)是否可用于指导异氟醚与安氟醚麻醉。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n =10 ) :组Ⅰ为异氟醚指导组 (Iso t) ,组Ⅱ为异氟醚对照组 (Iso c) ,组Ⅲ为安氟醚指导组 (Enf t) ,组IV为安氟醚对照组 (Enf c)。对照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浓度。指导组则通过维持AEP index值在 30左右来调节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浓度。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及AEP index变化 ,并记录各麻醉药用量。结果 指导组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大。对照组AEP index明显低于指导组 (P <0 .0 5 ) ,但麻醉维持过程相对较平稳 ,镇痛药与肌松药用量明显少于指导组。结论 AEP index可为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麻醉镇静与睡眠的深度提供量化指标 ,且能预测体动 ,但尚不能完全依赖AEP index来指导麻醉。  相似文献   

3.
Yie T  Guo X  Sang N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68-770
目的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D)组,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及安氟醚(E)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各组均先给予等效的设定浓度,即D组6%、S组2%、Ⅰ组12%、E组17%。同时吸入1∶2的O2和N2O,经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和间断追加肌肉松弛药泮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及吸入浓度,并维持肺泡浓度衡定在1mol/LAC,即D组3%,S组07%,Ⅰ组05%,E组06%。结果吸入麻醉后,肺泡浓度∶吸入浓度=1/2及肺泡浓度达到1mol/LAC值时间在D组及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及E组。肺泡浓度∶吸入浓度及肺泡浓度∶设定浓度比值的升高速度在D组和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和E组。终止麻醉后,D组肺泡浓度达到肺泡原始浓度50%的时间明显快于其它吸入麻醉药。结论地氟醚吸入及呼出均较快,易于调控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七氟醚组(Sevo组)和异氟醚组(Iso组),每组30例。TIVA组使用静脉麻醉,Sevo组使用3MAC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Iso组使用2 MAC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通过微细导管注射亚甲蓝作为标记物,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观察3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当时和吸入麻醉剂维持后20、40、60 min各时间点亚甲蓝的移动距离,计算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率(MTR)。结果 TIVA组术中与麻醉前MTR值相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七氟醚组于吸入麻醉20、40、60 min后的MTR值较吸入前分别下降13.7%、19%、30%(P<0.05);异氟醚组吸入麻醉20、40、60 min后的MTR值较吸入前分别下降13.6%、24%、34.4%(P<0.05)。异氟醚吸入后MTR值下降程度比七氟醚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抑制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功能,异氟醚吸入后MTR值下降程度比七氟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地氟醚组和异氟醚组 ,每组各 1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下气管插管。Ⅰ组不给吸入麻醉药 ,Ⅱ组吸入地氟醚 ,Ⅲ组吸入异氟醚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30min、6 0min、90min、12 0min、术毕的SBp、DBp、HR、SPO2 、PETCO2 、ETAC。麻醉前、术毕、术后 2 4h抽静脉血 2ml检测cTnI。结果 患者麻醉后SBp、DBp均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SPO2 、PETCO2 麻醉前后在正常值范围。术毕、术后 2 4hcTnⅠ比麻醉前升高 (P <0 0 5 ) ,但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血液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对cTnⅠ无明显影响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cTnⅠ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地氟醚、异氟醚与氧化亚氮复合麻醉对冠心病及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I~III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30例,地氟醚组14例,异氟醚组16例,术前已明确诊断冠心病或具备冠心病高危因素.比较诱导前15min(基础值)、诱导后5min、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为0.5,1.0,1.5MAC,停吸入麻醉药后10,30,60,120,180min时的HRV.结果两组的总功率(total power,TP)、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相似文献   

7.
周少朋  姜萍  杨禄坤 《广东医学》2003,24(7):729-730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 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T1 <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 ,0 8,1 0 ,1 3 ,1 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BIS)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S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0 95和 -0 99,P <0 0 1) ,两组间SEF和BIS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EEG对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3 d ALT值高于麻醉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h ALB值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3 d各组的ALB值均恢复正常,而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项指标全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有潜在的、轻度的肝毒性;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防止转氨酶的升高,对安氟醚及七氟醚所致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异丙酚复合安氟醚、七氟醚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比安氟醚、七氟醚两种吸入麻醉药在腹部手术麻醉期间对机体耗氧量(VO2)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部手术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安氟醚(E)组和七氟醚(S)组。记录手术开始前、麻醉吸醚后5min及手术开始后30、60、90、120、150min时的吸入一呼出氧浓度差,分钟通气量,计算VO2。同时记录呼气末CO2浓度(E-T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T),最低肺泡有效  相似文献   

10.
迟晓  朱刚 《黑龙江医学》2001,25(9):651-652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 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 /T1<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 8、1 0、1 3和 1 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 (BI)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 0 95和 - 0 99,P <0 0 1) ,两组间SEF和BI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EEG对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后麻醉恢复状况间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3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2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8岁.实验组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而后行腹部手术,对照组吸入异氟醚进行麻醉而后进行腹部手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要比对照组早,麻醉后监测治疗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结论七氟醚在临床上应用于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质量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e cholecystectomy,LC)中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LC术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于诱导前和术后清醒时检测两组患者皮质醇(CORTISOL)及血糖(GLU)水平;同时记录诱导前(T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皮层脑片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损伤组(缺氧缺糖损伤10 min)、吸入麻醉药+损伤组、印防己毒碱(GABAA受体拮抗剂)+吸入麻醉药+损伤组.通过脑片病理切片、HE染色和TTC 染色、定量比色测定吸光度A值,观察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程度.结果1.0 MAC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处理30 min后,皮层脑片神经细胞的病理损伤较损伤组明显减轻.1.0 MAC和2.0 MAC的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明显提高损伤所致脑片的低A值(P<0.01).50 μmol/L的印防己毒碱完全抑制了2.0 MAC安氟醚的作用(P<0.01),部分抑制了2.0 MAC异氟醚的作用(P<0.01),但不影响2.0 MAC七氟醚的效果 (P>0.05).结论1.0 MAC和2.0 MAC的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GABAA受体参与了安氟醚和异氟醚的脑缺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 /T1<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 .8、1.0、1.3和 1.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 (BIS)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S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 0 .95和 - 0 .99,P <0 .0 1) ,2组间SEF和BIS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EEG对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氟醚 (Desflurane)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 1 2月期间观察该药在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与异氟醚相比 ,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 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 ,按施行手术顺序分为两组 :地氟醚组 2 0例 ,男 1 4例、女 6例 ,年龄 52± 7.0岁 ;异氟醚组 2 0例 ,男 1 2例、女 8例 ,年龄 54± 7.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心、肺、肝、肾功能异常。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1 .2 方法 术前 3 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mg ,先后静注咪唑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七氟醚与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气管插管的96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96名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各48例.给予七氟醚组患者应用七氟醚麻醉,异氟醚组患者则应用异氟醚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拔管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七氟醚组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 七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17.
地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 ,其血 /气分配系数较其他常用吸入麻醉药低 ,诱导、苏醒迅速 ,麻醉深度更易调控。本文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在老年人手术中的应用 ,并与异氟醚吸入麻醉作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ASAⅡ~Ⅲ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 30例 ,随机分成两组 :D组 (15例 )术中吸入地氟醚 ;I组 (15例 )术中吸入异氟醚。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10 0mg ,阿托品 0 .5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 ,诱导前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 10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低流量七氟醚与异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各67例,七氟醚组给予低流量七氟醚麻醉,异氟醚组给予低流量异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中七氟醚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术后七氟醚组睁眼时间、说出自己姓名及生日的时间均显著或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1或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中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或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1或P<0.05),术中知晓率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全身麻醉,能够在维持较为恒定的麻醉深度的前提下,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同时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测异氟醚、恩氟醚对罗库溴铵的残余肌构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58例ASA 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Ⅰ组,21例);异氟醚组(Ⅱ组,20例);恩氟醚组(Ⅲ组,17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罗库溴铵均以600mg/(kg·h)的速度静脉泵入.Ⅰ组丙泊酚泵入速度为4~10 mg/(kg·h),Ⅱ组、Ⅲ组分别吸入呼气末浓度为1 MAC的异氟醚或恩氟醚,使用Biometer加速度仪观测T1恢复至25%、75%及TOF比值(T4/T1)恢复至0.7的时间.结果 3组间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芬太尼总量、麻醉持续时间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述恢复时间,Ⅱ组、Ⅲ组与I组比较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Ⅲ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恢复指数(T1从25%~75%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异氟醚、恩氟醚均可延长罗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4个成串刺激(TOF)等,减少术后残余肌松作用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异氟醚在小儿腭裂手术全身麻醉维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12例ASAⅠ或Ⅱ级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n=54例)与异氟醚吸入组(n=58例),在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术中两组均维持麻醉气体呼末浓度在1.3 MAC,术毕带管入麻醉恢复室(PACU)。记录患儿入室(T0)、手术结束即刻(T1)、麻醉结束后(T2)、拔管即刻(T3)和出PACU (T4)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样饱和度(SpO2)的值、滞留PACU的时间和苏醒期不良事件。结果 T1、T2、T3和T4时点两组患者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和T4时点异氟醚组HR、MAP较七氟醚组低(P<0.05),PACU滞留时间七氟醚组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5);与异氟醚组比较,七氟醚组在苏醒过程中躁动发生率低(P<0.05);两组患儿在PACU中低氧血症、呕吐、喉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七氟醚比异氟醚维持麻醉HR、MAP更稳定,其可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PACU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