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坚  邓克非  邓世权 《四川医学》2004,25(4):470-471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 ,引起血小板减少 ,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0例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的恶性肿瘤病人 ,随机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 (下称机采组 )和手工浓缩血小板 (下称手工组 ) ,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①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升高 ,平均达 81× 10 9/L ,明显高于手工组 45× 10 9/L(P <0 0 5 )。②机采组改善出血有效率为 10 0 % ,手工组有效率为 5 3 %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机采浓缩血小板疗效优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输注 ,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并能有效改善出血 ,是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重要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2.
输注机采血小板(PC)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机采血小板大量应用于临床。1999年3~5月作者应用机采PC治疗多种疾病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47例,并与同期应用手工PC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25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和输PC后的不良反应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输注机采PC治疗47例患者(简称机采组)和输注手工PC治疗25例患者(简称手工组),均系化疗或骨髓造血增生不良及外科手术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而不是因非特异性消耗因素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败血症或严重脾脏肿大所致。病程1个月~8 a。机采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43岁;手工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9~72岁,平均41.5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血液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非血液病患者40例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对1hCCI、24hCCI值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液病患者输注冰冻保存血小板组与血液病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组相比1hCCI值无显著差异(P>0.05),24hCCI值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输注后均无严重输血反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体相当,冰冻血小板临床疗效良好。结论: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对因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对血液病患者,新鲜机采血小板长期疗效优于冰冻保存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的效果。方法:将有血小板输血指征的病人分血液病组(实验组)和非血液病组(对照组),分别观察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血小板数(PLT)、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及出血症状的控制。结果:两组患者在输注冰冻血小板后PLT均明显增高,输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CI>10的比率非血液病组显著高于血液病组;输注冰冻血小板后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比率为93.8%。结论:冰冻血小板具有新鲜血小板同样效果的良好的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79-81
目的观察血液病与泌尿外科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低均采用滤白机采血小板输注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经化疗治疗后的患者28例为血液科组,患泌尿外科肿瘤经化疗治疗后收治的28例患者为泌尿外组,均采用滤白机采输注血小板的方法对患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低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血小板活化率及输注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血液科组有效率为92.86%,泌尿外组为71.4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26,P0.05)。血液科组血小板活化率明显高于泌尿外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583,P0.05)。结论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经化疗治疗后与患泌尿外科肿瘤经化疗治疗比较,使用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治疗的方式治疗,可提高有效率、明显升高输注后体内血小板活化率,临床效果明显,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血液病患者给予输注机采血小板共322例次,输注后18~24小时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4.39%、71.86%、50.54%和63.64%(P<0.01)。AL、MDS组中发热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分别为P<0.01和P<0.05)。AL、MDS组中脾脏肿大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低于脾脏不肿大患者(P<0.01)。AL患者是否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差别(P<0.05)。无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而有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关系不大(P>0.05)。结论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的最有效的措施。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发热、脾肿大、DIC、输注次数等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血液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多数伴有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血小板的减少尤为明显,输注机采血小板替代手工分离的血小板疗效明显,输注方便.方法本文116例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584例次.结果 584例次有489例次血小板回升明显,占83.7%,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有549例次,占94.1%.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时,输注机采血小板可明显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并能迅速达到止血的目的,防止大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机器单采法及手工法分离制备血小板制剂用于外科手术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输注机器单采血小板患者68例次为机采组(A组),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制剂患者54例次为手工制剂组(B组),分别在输注后1、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有无输血反应发生,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输注无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输注后1、24h,A组CCI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01)。A组输血反应发生率(1.47%)比B组(9.26%)低;两组都达到较好的临床止血效果、输注有效率均为10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手工法分离制备血小板制剂应用于外科手术大出血患者也能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能节约血源,补充机器单采血小板的不足,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礼堂  任小花  孙榕 《甘肃医药》2021,40(2):146-147
目的:研究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病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液病患者204例共计363次输注机采血小板,以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PPR值)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来评价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不同病种患者的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同,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0.
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在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分组应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以比较二者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①机采浓缩血小板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明显,平均达80.0×1010/L.机采浓缩血小板组有效率100%;②手工浓缩血小板治疗组升高不明显,平均达29.0×1010/L,有效率46.1%.结论两者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好,能有效控制出血,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在防治血液病患者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1)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8·9%(153/172)、83·1%(59/71)、51·3%(19/37)和68·8%(11/16),4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AL、AA、ITP无并发症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同病种有并发症患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无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而有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关系不大(P>0·05)。结论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的最有效措施,输注次数、发热、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因素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机采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机采冰冻血小板输注在因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患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伴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随机分为冰冻血小板输注和新鲜血小板输注两组 ,观察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和出血情况的改善。结果 两组输注血小板后均有效 ,临床症状缓解 ,出血停止或减少 ,输注后 1,2 4h较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输冰冻血小板组和输新鲜血小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各有 1例低热和轻度皮疹 ,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具有明显的止血和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效果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方法:研究龙岗区各医院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计输血小板前、后1h和24h血小板值,算出血小板增值(CCI);对治疗性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检测其输血小板前和后1h的出血时间。以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对照。结果: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hCCI>7.5×109/L的例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92.3%(36/39),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95.2%(40/42),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χ2=0.297,P>0.05);24hCCI>4.5×109/L的例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46.2%(18/39),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90.5%(38/42),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χ2=18.60,P<0.01);用于治疗性输注时,在输注血小板前,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无显著性(t=0,P>0.05),输注后1h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有显著性(t=2.447,P<0.01)。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效果不佳,而用于治疗性输注时效果优于新鲜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原因。方法:收集15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80例,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78例,观察输注1h后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血小板数量进行比较分析。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评价PTR率,并对出血症状进行分级,分析PTR与免疫的关系。结果:A组通过CCI判断输注有效率为80%,判断PTR为20%,B组通过CCI判断输注有效率为51.3%,判断PTR为48.7%,A组PTR比例明显低于B组值,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TR呈正相关,输注血小板后症状改善。输注血小板〉5次者更容易产生PTR。结论:在输注血小板引起PTR中,主要与输注血小板次数有关,输注血小板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15.
刘智勇  董玉红  何凤娥 《四川医学》2010,31(10):1486-1488
目的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81例次为机采组,输注手工血小板制剂患者86例次为手工组,分别在输注前和输注后24h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有无输血反应发生,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血小板回升率(PPR)、输注无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CCI、PPR、止血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注无效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工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机采血小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两种血小板制剂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工离心法 (手采 )和分离机法 (机采 )提取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多次输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手采组和机采组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 ,然后计算血小板增高指数 (CCI)和血小板回收率 (PPR)值。结果 :机采组每次输注有效率均高于手采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机采组疗效明显优于手采组 ,并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 ,其优势表现愈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晓林  王君  王仲泉 《北京医学》2007,29(6):369-371
目的 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调查80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根据血小板采集方式和疗程的长短分为长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长机组)、长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长手组)、短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短机组)和短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短手组),每组20例.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测定各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患者止凝血情况.结果 输注血小板24 h后,长机组、长手组、短机组和短手组血小板分别增加(4.1±2.6)×109/L、(3.8±3.0)×109/L、(14.2±6.2)×109/L和(27.4±13.0)×109/L.长期组提升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短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出血现象无明显好转;长机组和长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机组和短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期组临床出血现象有明显改善.结论 短期组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长期组,手工分离血小板可明显提高短期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机采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制剂临床输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输注血小板患者200例,分为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两组。观察输注后24h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血小板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出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输注后血小板数量均明显上升,但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优于冰冻血小板组。结论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比冰冻血小板更能有效控制及预防出血,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冰冻血小板可用于紧急情况下抢救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疾病。机采血小板具有高浓度、高纯度、止血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病、恶性肿瘤、妊娠、大出血等急、危、重患者[1-2]。输注血小板是临床抢救出血病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代临床输注机采血小板已经代替传统的手工分离血小板[3]。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对比61例(109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观察前后临床疗效。结果(1)输入新鲜血小板后24h内,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2)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同,淋巴瘤患者有效率为88.2%,白血病患者有效率为61.1%;(3)不同体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同,随体重增加,有效率降低;(4)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增加而下降,有无并发症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一个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是防治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治疗应考虑个体化,减少重复输注,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