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开颅手术后≤24 h气管切开患者40例,另急诊开颅手术后未于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24 h或未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用头孢三代,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5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16例有12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 d,平均6.5 d。对照组36例,有12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10~20 d,平均17.2 d。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早期行气管切开患者(P〈0.01),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未早期切开者(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止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刘海生 《安徽医药》2015,19(12):2361-236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住院的经头颅增强CT和/或MRI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将1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于颅脑损伤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颅脑损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0.3% vs 79.7%),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66.7% vs 23.4%),平均感染控制时间少于对照组[(7.2±2.2)d vs (13.6±3.7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均以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是抢救患者生命常用的急救措施,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正确使用气管套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2007年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56例,现笔者就其护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科9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实施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 1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或放弃治疗,86例抢救成功拨管.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进行严格呼吸道护理,可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5例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要点及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护理后,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切开期间发生感染67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规范科学的实施湿度、温度、体位、气道湿化、吸痰、套管等护理措施,能够提高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气管套管拔除时间、感染控制时间、GC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套管拔除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的要点。方法通过对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空气净化,定期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和陪护。结果气管套管留置时间7—30d,并发肺部感染10例、导管阻塞6例、气道狭窄2例、脱管1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尽早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及时有效的吸痰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能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气管切开部位感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做好基础护理,有效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防治并发症,可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但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以下简称气切套管)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因此,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拔除气切套管。本院康复科对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拔除气切套管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观察其在预防拔管后肺部感染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9例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拔管护理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39例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仅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余均未发生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科学、细致、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拔除气管套管的最佳时机的选择。方法:对56例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拔除气管套管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5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因拔除气管套管时机选择恰当,成功拔管;1例因肺部感染再次行气管切开。结论: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拔除气管套管的时机选择,不必等待患者清醒,综合分析具体拔管指征,选择适宜时机,即可拔除气管套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入重症医学科(ICU)72 h内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 ET组),入ICU 14 d以后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晚期气管切开组( 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ET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4.2±2.4)d、(3.5±0.6) d、(14.5±3.2)%、(1.5±0.5) d、(3.3±0.3) d,LT组分别为(12.5±4.8) d、(8.5±5.6)d、(28.6±8.6)%、(6.3±1.2)d、(13.2±1.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2.96、3.28、3.46、2.57,均P<0.05);ET组、LT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23.8±4.38)%、(24.5±4.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镇静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但是对患者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恋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97-19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均未发生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科学、细致、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肺炎的措施。方法 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措施及处理对策,观察患者肺炎发生率、感染控制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给予系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肺炎,缩短感染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的6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单纯使用纱布(双层)置于气管处的对照组28例,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的治疗组34例。护理后分别统计气管切开套管口的平均暴露次数,护理时数以及患者肺部的感染情况,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患者气管切开套管口的平均暴露次数(4.5±3.2)次,日均护理时数(1.8±0.4)h,肺部感染者7例(20.6%),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套管口的平均暴露次数(8.8±4.1)次,日均护理时数(2.2±0.6)h,肺部感染者11例(39.3%),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面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具有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气管内套管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留置套管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除套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王花 《中国实用医药》2014,(20):204-198
目的:探讨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气管切开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32例患者最终拔除气管套管,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5例患者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采取规范的、综合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方法收集2008年2至12月在综合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的233例患者资料,对发生VAP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233例患者中发生VAP72例,感染率为30.9%;其中好转或治愈33例,死亡30例,未愈9例。VAP发生率:住ICU时间〉7d者为51.9%(56/108),机械通气时间〉14d者为68.6%(24/35)。气管切开、留置胃管者的VAP发生率与气管未切开、未留置胃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昏迷者与未昏迷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VAP的高发生率与多种临床因素,如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有关。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订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控制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ESEIA理论[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ify)、增加(establish)、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下气道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济南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28±2.41)岁;观察组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5.11±2.23)岁。对照组实施普通流程化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ESEIA理论的流程优化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血气分析指标、痰菌培养阳性率、5 d吸痰次数、机械通气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痰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5.71%(2/35)比22.86%(8/35)、2.86%(1/35)比20.00%(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5.081,P=0.040、0.024);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5 d吸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95.79±1.42)%比(89.57±2.01)%、(87.32±1.01)mmHg比(83.25±2.74)mmHg(1 mmHg=0.133 kPa)、(30.25±4.37)次比(38.11±6.2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52、8.245、6.078,均P<0.001);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8.55±1.11)分比(15.65±1.52)分、(34.22±1.65)分比(29.92±2.33)分、(21.48±1.39)分比(16.77±1.26)分、(25.44±2.41)分比(21.37±2.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15、8.910、14.853、7.610,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14%(34/35)比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结论 ESEIA理论下气道管理可有效降低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气指标,提升预后,提升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张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04-20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给予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气管套管留置时间7~30d,并发肺部感染8例、导管阻塞5例、气道狭窄2例、脱管1例。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