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血沉(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RA患者96例为RA组,健康体验者112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D-D、ESR和hs-CRP水平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RA组hs-CRP、D-D与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浆hs-CRP、ESR和D-D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对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含量与冠心病患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41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s-CRP、D-二聚体水平,对检测结果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作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各组间血清hs-CRP、D-二聚体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检测值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呈正相关,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0.01)。结论 血清D-二聚体的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程度有相关性,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两者同时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诊断冠心病以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子痫前期孕妇62例(其中病情为轻度34例,重度28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5例,以及体检健康非孕妇女32例(对照组),分别对入选对象进行血清hs-CRP和DD水平的测定。结果:子痫前期重度组、轻度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轻度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而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增高,二者可以作为诊断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徐利  尹志超 《河北医药》2013,(20):3055-3056
目的对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35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观察组,89例患者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 d、2 d及3 d抽血检测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术后1 d、2 d及3 d观察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 d及3 d观察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hs-CRP的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二聚体(D-D)的水平,探讨在AMI的发生过程中两者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脑梗死患者hs-CRP和D-D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测定的hs-CRP,D-D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D水平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9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浆DD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MAP组和SAP组血浆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AP组血浆DD和CRP水平则显著高于MAP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和CRP水平对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有无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生将其分为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生)和实验组(有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生),各40例。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后1、2、3 d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1、2、3 d 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后2、3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hs-CRP的水平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同时测定49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实验组)和52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PT、APTT以及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术后24 h和48 h实验组的hs-CRP、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48 h的hs-CRP、D-二聚体浓度高于24 h时的测定值(P<0.05)。对照组在术后24 h和48 h的hs-CRP、D-二聚体、P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hs-CRP可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5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人,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浆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就越高(P<0.05或P<0.01)。经治疗后,缓解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未缓解组低(P<0.01),未缓解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较未缓解组变化不大(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疾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66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比检测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HCY、hs-CRP、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CY、hs-CRP、DD阳性率、综合检测阳性率(68.18%、72.73%、66.67%、77.27%)高于对照组(4.54%、1.52%、3.03%、3.03%),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水平对于脑卒中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采用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蔡长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84-10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6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酌情给予硝苯地平控制高血压、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蛋白水解物营养脑细胞以及其他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测定,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liP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2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赵瑞春  冯秋斌 《河北医药》2011,33(10):1510-15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测定及分析两者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进行分级,选择4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左心室功能以及血清hs-CRP和D-D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以及血清hs-CRP和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不同则血清hs-CRP和D-D水平亦不同(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hs-CRP和D-D水平与NYHA分级、LVEDD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54和0.65、0.62,P〈0.05),与LVEF、FS负相关(r值分别为了0.69、-0.57和-0.72、-0.5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与心脏功能显著相关,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脏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血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按照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患儿血中D-二聚体和CRP水平,统计分析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随着PCIS分值降低,患儿病情加重,D-二聚体与CRP含量增加;不同组间D-二聚体及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IS与D-二聚体、CR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0.413,P均<0.01.结论 D-二聚体和CRP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两者在血中的水平与PCIS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识别危重症患儿及评估危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田毅 《海峡药学》2009,21(5):127-129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组。脑心通组给予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每天3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除了不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外.其他治疗同脑心通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脑心通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脑心通组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脑心通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脑心通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对ACS患者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与老年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1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含量,进行对照,并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老年脑梗死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张茹  陈志霞  安伟华  刘京辉 《河北医药》2012,34(20):3165-3165
急性脑梗死的病基是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数据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环节[1],而且慢性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全过程[2]。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浓度升高不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不稳定斑块有关联性,而且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脑梗死患者90作为脑梗死组,其中轻型28例(轻型亚组)、中型42例(中型亚组)、重型20例(重型亚组);另将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RP、Fib及D-D水平。结果脑梗死组CRP、Fib及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亚组CRP、Fib及D-D均明显高于轻型亚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Fib及D-D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文 《海峡药学》2009,21(5):180-18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侧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经过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临床有效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激活纤溶系统。使生成的纤维蛋白很快被清除。从而抑制脑血栓的生成,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0.
邓引生  焦磊  吴旻  蒋明  庄严 《江苏医药》2013,39(16):1906-1908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创伤患者(PHI组98例,非PHI组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PHI组的DD浓度为(7.08±3.87)mg/L,明显高于非PHI组的(4.34±3.21)mg/L(P<0.05);PHI组的CRP浓度为(5.79±1.13)mg/L,亦高于非PHI组的(2.84±0.22)mg/L(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D、CRP浓度与PHI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浆DD和CRP浓度有助于预示脑外伤后PH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