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15I趋增高,随着医疗手段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延长,其慢性并发症成为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因素。其中糖尿病肾病(DN)是最常见且较为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DN已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DN早期阶段尽早干预治疗,有可能阻断进展,甚至逆转、恢复。随着对他汀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其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有许多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本文采用氟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DN患者50例,以探讨他汀类药物减少DN的蛋白尿,延缓DN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老年DN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贝那普利,研究组加用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排泄量(UAER)、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研究组:(45.84±3.82)μg/min、(72.19±6.23)μmol/L和(3.77±0.65)mmol/L,治疗前:(108.43±5.18)μg/min,(118.72±8.10)μmol/L和(6.88±0.76)mmol/L,对照组:(82.14±4.02)μg/min,(96.32±6.82)μmol/L和(5.21±0.61)mmol/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4.88%,对照组:7.32%,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DN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建光  韩冬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668-1670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灌服22 d,每天1次,普伐他汀0.02,0.2及2 mg/kg;氟伐他汀2及4 mg/kg)对VT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各组均能延长VT潜伏期,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普伐他汀2 mg/kg组(267±11)s及氟伐他汀4 mg/kg组(274±8)s延长VT潜伏期作用显著(P<0.05)〔对照组为(224±16)s〕。结论普伐他汀及氟伐他汀能显著延长大鼠心肌缺血时VT潜伏期,这可能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肾衰的常见病因,也成为糖尿病主要死亡因素之一,故DN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有效药物治疗往往能延缓、阻滞、甚至逆转病情的发展。本文应用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患者,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不依赖于血脂水平改善,而与炎症过程和细胞因子有关。为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我们观察了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游离Fas(s-Fas)含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未处理组(B组)和糖尿病氟伐他汀治疗组(C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12周后,检测尿蛋白排泄率;肾脏匀浆测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指标.结果与B组相比,C组大鼠①肾重/体重和尿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②肾组织MDA、蛋白羰基的水平明显降低,而总抗氧化力、SOD活性、GSH-Px活性明显升高,但总巯基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肾组织的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状态,抑制尿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经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含量及mRNA变化水平。方法 60例DN患者为实验组,随机分为单纯那格列奈组和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组(n=30);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 w,在治疗前、后均清晨空腹取血,通过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降低,其中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组较单纯那格列奈组降低效果显著(P0.05)。结论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能更有效降低DN患者血清中的CTGF和FN水平,这可能是联合治疗优于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脉斑块的破裂、出血和血栓的形成而导致局部缺血引起的,或血液中血脂过高而影响了心脏的灌注量〔1〕,患者可有胸骨持续的疼痛感,严重者甚至会休克、乃至心力衰竭而亡〔2〕。临床科学发现,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调节血脂、阻碍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3〕,本文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绪肯  周贞国 《山东医药》2007,47(28):48-49
将8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氟伐他汀40 mg/d。结果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表明早期DN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有效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未处理组(B组)和糖尿病氟伐他汀治疗组(C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12周后,检测尿蛋白排泄率;肾脏匀浆测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指标。结果:与B组相比,C组大鼠①肾重/体重和尿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②肾组织MDA、蛋白羰基的水平明显降低,而总抗氧化力、SOD活性、GSH-Px活性明显升高,但总巯基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肾组织的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状态。抑制尿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11.
氟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外膜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管外膜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8只;②AS模型组12只;③氟伐他汀组12只,喂养12w后处死,取得主动脉标本,用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血管外膜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用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NF-κBp65活性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胸主动脉外膜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胞核内未见NF-κBp65阳性表达。AS组血管外膜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胞核中NF-κBp65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氟伐他汀组血管外膜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较AS组明显减少〔(0.17±0.02)与(0.43±0.19),P=0.003〕,成纤维细胞NF-κBp65有阳性表达,亦较AS组明显减少〔(0.31±0.02)与(0.57±0.04),P=0.002〕。结论氟伐他汀对AS血管外膜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NF-κBp65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各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氟伐他汀对DN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80例DN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门冬胰岛素单药治疗)及研究组(瑞舒伐他汀+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均下降,相比组内治疗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指标、血脂、肾功能指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DN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糖、血脂的控制效果更好,能阻止、延缓DN的发展,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及其抗炎机制。方法 选择 2 0 0 0 - 0 2~ 2 0 0 3- 0 6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 14 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 4 0mg。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3、6、9个月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肌酐 (Scr)和反应蛋白 (CRP)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UAER和Scr下降比对照组明显 (P <0 0 5 ,P <0 0 1) ,起效更快 (早 3个月 ) ;治疗组CRP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而对照组CRP下降不明显 (P >0 0 5 )。而且 ,对两组中血脂正常的DN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结论 氟伐他汀因降低CRP的抗炎效应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 ,该作用不依赖氟伐他汀的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尿蛋白、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探讨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睡前服用氟伐他汀组,测定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肌酐、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结果氟伐他汀治疗后对无论有无血脂异常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C反应蛋白等均明显降低。结论氟伐他汀可通过非降脂效应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0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动脉硬化、骨质疏松患者7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口服,观察治疗前后骨量改变。结果:氟伐他汀治疗12月后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有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非诺贝特氟伐他汀在治疗糖尿病合成高血脂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采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接受氟伐他汀,而观察组的药物治疗包含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两种;一定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糖血脂的数据变化,以判定研究结果。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症状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情况都有所降低,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贝诺特联合氟伐他汀综合治疗糖尿病合成高血脂的联创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的80%,治疗结束后两组数据中1TC、TG、LDL-C均有明显性下降,同时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均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性升高(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表现上成果显著,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氟伐他汀单用与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对62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1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同对照组患者的67.74%相比(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和血脂水平进行对比(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临床上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正>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慢性心力衰竭进展〔1〕。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可以介导心肌中的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增加心肌间质、血管周围纤维化,加速间质胶原沉积,促进心肌肥厚和心肌顺应性下降〔2,3〕。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在正常机体含量较低,当心肌出现变化时,其表达常升高,通过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和破坏弹力纤维,影响血管壁和心室的重塑〔4,5〕。本实验关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DN,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速度比一般肾脏疾病快14倍之多〔1〕。研究显示〔2〕,老年人DN发生率较高,与病程呈正相关,65岁后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病的病程比65岁以前发病者的病程平均短6.4年。因此,早期防治并延缓老年DN的策略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证实〔3,4〕,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AngⅡR)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